你好,我来解答你的问题解析:1\该设备的入帐价值,840000+160000+1000000*5%这里为什么要加上一年的利息呢?析:由于题目上告诉了该项固定资产从购入到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用了1年的时间,借入的款项是用于购置此项固定资产的,所以此项借款的利息费用就符合了“利息费用资本化条件”,所以就应当将这一期间的利息费用进行资本化(如果你没有接触过借款费用资本化有关的知识,建议你可以去学习一下“借款费用”章节有关的知识点,此章节详细的讲述了资本化的条件与核算)!2\2009年末应计借款利息 借:财务费用 50000 贷:长期借款——应计利息析:由于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为2008年末,所以自此时点后的利息费用,就不再符合资本化条件了,所以得作为当期损益进行处理了,即记入到财务费用中去了。(此项内容也是在“借款费用”章节中详细讲述的)。3\归还借款本息时的会计分录:借:长期借款—本金 1000000—应计利息125000财务费用 25000贷:银行存款 1150000这里应计利息125000怎么来的?怎么又有财务费用25000是怎么来的?析:由于此项借款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所以企业在会计期间内计提的利息费用不作为应付项目确定的,而是直接将计提的利息费用记入到长期借款的账面价值中了,即记入到“长期借款-应计利息”中。这个应计利息中反映的125000是2.5年(2年6个月)的利息,1000000×5%×2.5=125000,最后半年的利息(2010年1月1日--2010年6月30日)计提时,也就正好到了还款付息时了,所以就不再计入到长期借款账面价值中去了,而是直接作为财务费用进行了处理,金额为25000(1000000×5%/2)。以上就是你的疑问所对应的解析。如果还有疑问,可通过“hi”继续向我提问!!!
一、2008年1月1日购入2008年12月31日才投入使用,这一年期间是安装调试期,在达到正常使用状态下的借款利息是要资本化计入固定资产里的,因为设备从购入到投入使用正好是一年所以就是加一年的利息。二、应计利息总共是150000,因为你借款期限是三年,至于125000是这样来的很简单:2007年6月30日至2007年12月31日应计利息是25000,2008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应计利息是50000,2009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应计利息是50000,所以到09年底应计利息账户余额为125000,OK?明白了吧,另外的财务费用25000是2010年1月1日至2010年6月30日的利息,因为正好2010年6月30日是还款日所以就没有通过应计利息科目核算直接通过银行存款支付利息。
《初级会计实务》第二章:固定资产折旧。固定资产折旧知识点:
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在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内,按照确定的方法对应计折旧额进行系统分摊。应计折旧额是指应当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的原价扣除其净残值后的金额。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还应当扣除已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累计金额。
影响固定资产折旧的因素
①固定资产原价,是指固定资产的成本。
②净残值,是指假定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已满并处于使用寿命终了时的预期状态,企业目前从该项资产处置中获得的扣除处置费用后的金额。
③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是指固定资产已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累计金额。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1、年限平均法
年折旧率=(1-?净残值率)÷使用年限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原价*月折旧率=年折旧额/12
实用公式:
年折旧额=(原价-净残值)÷使用年限
=原价×(1-净残值率)÷使用年限
=原价×年折旧率
2、工作量法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1-净残值率)÷总工作量
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3、双倍余额递减法
年折旧率=2/使用年限×100%
年折旧额=年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年折旧率
月折旧额=年折旧额/12
在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到期的前两年内,将固定资产的账面净值扣除净残值后的净值平均摊销。
注意:折旧年度是指“以固定资产开始计提折旧的月份为始计算的1个年度期间”,如某公司3月取得某项固定资产,其折旧年度为“从4月至第二年3月的期间”。
.固定资产的分类 (1)按经济用途分类,可分为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和非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 (2)综合分类,即按固定资产的经济用途和使用情况等综合分类,可把企业的固定资产划分为七大类,分为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非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租出固定资产(指在经营租赁方式下出租给外单位使用的固定资产)、不需用固定资产、未使用固定资产、土地、融资租入固定资产七类。 为了核算固定资产,企业一般需要设置“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在建工程”、“工程物资”、“固定资产清理”等科目,核算固定资产取得、计提折旧、处置等情况。 企业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工程物资发生减值的,还应当设置“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工程物资减值准备”等科目进行核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