摊余成本不考虑公允价值,摊余成本等于该金融资产的初始确认金额+(-)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已偿还的本金-已发生的减值损失。下面是CPA考试金融工具计量的一个例子,摘自网校的讲义:A 公司于2007年1月1日从证券市场上购入B公司于2006年1月1日发行的债券作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该债券5年期,票面年利率为5%,每年1月5日支付上年度的利息,到期日为2011年1月1日,到期日一次归还本金和最后一次利息。购入债券时的实际利率为4%。A公司购入债券的面值为1000万元,实际支付价款为1076.30万元,另支付相关费用10万元。假定按年计提利息。2007年12月31日,该债券的公允价值为1020万元。2008年12月31日,该债券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为1000万元并将继续下降。2009年1月20日,A公司将该债券全部出售,收到款项995万元存入银行。要求,编制A公司从2007年1月1日至2009年1月20日上述有关业务的会计分录。(四舍五入保留两位小数)(在分析之前,首先明确,这是一个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债务工具的问题,这里涉及了摊余成本、金融资产减值等知识点。)2007年1月1日实际支付的价款中包含了2006年的利息=1000*5%=50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 1000(成本永远只反映面值)—利息调整 36.3(支付的交易费用内含在此)应收利息 50贷:银行存款 1086.32007年1月5日借:银行存款 50贷:应收利息 502007年12月31日期初摊余成本=1036.3投资收益=1036.3*4%=41.45借:应收利息 50贷:投资收益 41.45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 8.55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账面价值=1036.3-8.55=1027.75(切记,对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计算资产减值损失时,必须用账面价值而不能用摊余成本。)公允价值暂时性下跌,计入资本公积=1027.75-1020=7.75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7.75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7.752008年1月5日借:银行存款 50贷:应收利息 502008年12月31日期初摊余成本=1036.3-8.55=1027.75(这里需要注意,计算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摊余成本时,不应当把公允价值变动考虑在内,公允价值属于公允价值计量体系,摊余成本属于历史成本计量体系,这是两套体系。体现在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这里尤为明显。在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债务工具计提利息时使用的是摊余成本,而该债务工具在计算资产减值损失的时候使用账面价值就包含了公允价值的变动。)投资收益=1027.75*4%=41.11借:应收利息 50贷:投资收益 41.11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金融资产—利息调整 8.89“将继续下降”,有减值迹象,进行减值测试。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1036.3-8.55-7.75-8.89=1011.11(这里必须使用“账面价值”) 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1000应确认的公允价值变动=1011.11-1000=11.11应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11.11+7.75=18.86(将原计入资本公积的公允价值变动在减值时同时转出,等于说,资产减值损失包含两部分。)借:资产减值损失 18.86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11.11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7.752009年1月5日借:银行存款 50贷:应收利息 502009年1月20日借:银行存款 995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18.86(7.75+11.11)投资收益 5(借贷差额)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 1000—利息调整 18.86(36.3-8.55-8.89)(最后一步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还有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未转出的,要将处置对应的部分转出,DR.投资收益 CR.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也有可能借贷方向相反。这里因为前期发生减值的时候已经将资本公积转入了资产减值损失。)你好,希望采纳!
为什么股价年增长10%以上的非市场条件未得到满足,A公司在3年的年末还要确认了收到的管理层提供的服务,并相应确认了费用?费用还是要确认啊,只不过管理层不能低价买入股票了.
10%的股价增长要求是一项市场业绩条件,市场条件是否得到满足不影响企业对预计可行权情况的估计。对于可行权条件为市场条件的股份支付,只要职工满足了服务期限条件及其他所有非市场条件(如利润增长率),企业就应当确认已取得的服务。
本题中除了10%的股价增长要求(市场业绩条件)和3年的服务期限条件,并无其他非市场条件,故满足服务期限条件即可。
————————————————————————————
在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中,应确认的股份支付费用总额=所授予的权益工具数量×该等权益工具于授予日的公允价值。
其中,非可行权条件和可行权条件中的市场条件决定了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可行权条件中的服务期限条件和非市场条件决定了所授予的权益工具的数量(确认已取得的服务)。
另外,根据金融工具准则的规定,权益工具的后续公允价值变动不予确认,所以权益工具一旦被授予,即按照授予日的公允价值计量,后续公允价值变动不影响所确认的股份支付费用的总额。
根据上述基本原理,可以得出:
1.服务期限条件和非市场条件满足——确认成本费用
当激励对象满足可行权条件中的服务期限条件和非市场条件之后,即被授予了既定数量的权益工具。即使由于没有满足市场条件或非可行权条件导致其后该等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下降乃至变为零,都不再对股份支付费用总额的计量产生影响,所以原先已确认的股份支付相关成本费用不能冲回,而且还要继续在原先的等待期内继续确认该等费用。
2.服务期限条件和非市场条件不能满足——可以冲回成本费用
如果由于未能满足服务期限条件或非市场条件导致不能行权的,则最终授予的权益工具数量为零,相应地应确认的股份支付费用总额也为零,此时原先已经确认的股份支付相关费用是可以冲回的。
3.等待期结束时(即满足服务期限条件)只满足了非市场业绩条件,而市场业绩条件并未实现——应确认成本费用,不可以冲回成本费用
在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中,当激励对象满足可行权条件中的服务期限条件和非市场条件之后,即被授予了既定数量的权益工具。即使由于没有满足市场条件或非可行权条件导致管理者不能行权,其后该等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下降乃至变为零,都不再对股份支付费用总额的计量产生影响,所以原先已确认的股份支付相关成本费用不能冲回,而且还要在原先的等待期内继续确认该等费用。
原先确认的资本公积不能转入其他综合收益,而是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4号》第十条中对期限内未行权的转换权或购股权的处理方法,转入“资本公积——股本溢价”。相关分录即为: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贷: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股价是市场条件,如果没有满足市场条件或非可行权条件,但是满足服务期限条件和非市场条件,应确认成本费用,不可以冲回成本费用。当激励对象满足可行权条件中的服务期限条件和非市场条件之后,即被授予了既定数量的权益工具。即使由于没有满足市场条件或非可行权条件导致其后该等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下降乃至变为零,都不再对股份支付费用总额的计量产生影响,所以原先已确认的股份支付相关成本费用不能冲回,而且还要在原先的等待期内继续确认该等费用。原先确认的资本公积不能转入其他综合收益,而是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4号》第十条中对期限内未行权的转换权或购股权的处理方法,转入“资本公积——股本溢价”。相关分录即为: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贷:资本公积——股本溢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