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激励,也称为期权激励,是企业为了激励和留住核心人才而推行的一种长期激励机制,是目前最常用的激励员工的方法之一。股权激励主要是通过附条件给予员工部分股东权益,使其具有主人翁意识,从而与企业形成利益共同体,促进企业与员工共同成长,从而帮助企业实现稳定发展的长期目标。
对于人多数想要加人初创公司(而不是一家历史悠久的公司)的人来说,其中一个主要的吸引力在于有机会获得股权——从而成为公司的一位小拥有者——作为报酬的一部分。如果公司日后取得了巨大成功,他们所持有的股权将有可能让他们变得极其富有。因此,在一家有前景的初创公司成立之初就加人,并持有股权是极其吸引人的,这种诱人程度是在大公司按月拿薪水无法比拟的。如果你是个正准备为自己的初创公司招募第一批员工的创业者,你应当考虑设立一个可行的股权参与计划,来吸引你想要的核心人才。这种计划对于传统的公司来说也许可有可无,但是你正在创立的是一家可规模化发展、高成长性的公司在当今的市场环境下,这意味着员工期权计划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在以前对客户的咨询回复中多次提议,先找一位熟悉设立创业公司的律师交流,而不是试图自己独立处理所有事情。当你的公司首次完成注册时(只有你和联合创始人是公司的所有者),你便不再需要为任何人留有股份。除非遇到以下两种情况: (1) 你之后聘用的员工将获得期权而不是股份; (2) 你从外部投资者那里获得第一笔股权投资(例如种子轮或A轮可转换优先股融资)。这种情况下,公司将设立一个所谓的期权池,预留一定数量的普通股,以应对将来员工或其他人执行他们的期权。一份期权,正如其名,是赋予持有者自行选择购买一股股票的权利的一纸凭证,公司必须确保始终有足够的可用于行权的股份。与之相反,对于投资人来说,他们往往直接购买公司的股票,在这个过程中,公司将会增发新股(这显然会对已持有公司股票的股东产生股权稀释的影响)。此时有两点需要注意: (1)虽然用于授予员工的期权池很可能是在公司获得第一笔投资时设立的,而且包含了未来可能要授了的期权,期权池的全部数量(通常占公司所有权的10%~20%)在投资人对公司进行估值前要被扣除。尽管对创业者来说这看似并不公平,但确实具有正当的理由(你要求按任何其他方式处理都无济于事)。(2)就算你在开始聘用员工或获得第一笔投资之后,才开始启动你的期权计划,我还是强烈建议在一开始就跟你的合伙人设立创始人股权兑现计划。创业者们大都认为这种做法并不合理,但如果没有它,那就是自找麻烦。试想一下:有三个人共同创立一家公司,并持有相同数量的股份,后来获得了100万美元的天使投资或风险投资。第二天,其中一个合伙人说,“嘿, 公司很棒,但我不干了。哦,顺便说一-下,我会继续保留我在公司所持有的三分之一的股份,我十分确信你们会让这些股份真的很值钱的。谢了兄弟们!”在科技创业领域,公司的每一位成员——从CEO到前台——都参与到相同条款的期权计划中,这是普遍通行的做法。那种只有核心成员才能够获得期权的公司,通常都在内部文化上存在问题。公司最高管理层的股权计划通常是量身定制的,除此之外。每位员工之间的差别仅仅在于授予期权的数量,期权数量通常由职级高低来决定。例如。初级员工可能获得对应5000股股票的期权,经理能够获得10000股,总监能够获得20000股,以此类推。要注意的是,因为执行“反稀释条款”的任何手段都有助于部分股东的利益——以其他股东的损失为代价——这项条款的谈判非常激烈,并且基本上仅仅对投资人有利,而损害公司创始人和员工的利益。在现实世界中,创始人或员工企图避免反稀释条款的情况几乎闻所未闻,因为在早期投资阶段有一条黄金铁律:“拥有黄金的投资人制定规则”。即便如此,在某些特定情况下,管理层(实际上并不是创始人或普通员工)拥有些保全自身利益的谈判筹码。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公司面临困难的时候,此时管理层的初始期权贬值到一定程度,已经不能够激励其继续留在公司。这时,维持公司发展的核心管理层面临出走的潜在可能,投资人可能会通过一项一次性的管理层股期权授子来有效保证团队的部分股权,或者,当公司进入出售阶段,投资人会承诺在出售所获得的资金中给管理层切割-部分出来。这意味着管理层能够先于投资人拿到一笔确定的现金。更常见的是实施“常青”员工期权,这种期权计划会在员工原有期权已经全部(或部分)兑现后,再授予一次或多次额外的期权。这种做法把胡萝卜摆在员工面前,持续激励其继续留在公司。否则,四年后员工的所有期权都已经兑现,从理论上讲,员工继续留在公司将不再享有额外的股权利益。
激励就是激发和奖励:当你提出实施方案的时候,可以激发大家超越自我,实现业绩目标,最后获得奖励。股权激励是通过给予管理层及骨干以公司股权的形式,使其在较长的时间里,因持有股权而与公司发展的权益一致。有助于公司留住人才、约束管理人才、吸引聚集人才。一、股权激励激励就是激发和奖励:当你提出实施方案的时候,可以激发大家超越自我,实现业绩目标,最后获得奖励。股权激励是通过给予管理层及骨干以公司股权的形式,使其在较长的时间里,因持有股权而与公司发展的权益一致。有助于公司留住人才、约束管理人才、吸引聚集人才.二、股权激励的作用1、建立企业的利益共同体一般来说,企业的所有者与员工之间的利益是不完全一致的。所有者注重企业的长远发展和投资收益,而企业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受雇于所有者,他们更关心的是在职期间的工作业绩和个人收益。二者价值取向的不同必然导致双方在企业运营管理中行为方式的不同,且往往会发生员工为个人利益而损害企业整体利益的行为。实施股权激励的结果是使企业的管理者和关键技术人员成为企业的股东,其个人利益与公司利益趋于一致,因此有效弱化了二者之间的矛盾,从而形成企业利益的共同体。2、业绩激励实施股权激励后企业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成为公司股东,具有分享企业利润的权力。经营者会因为自己工作的好坏而获得奖励或惩罚,这种预期的收益或损失具有一种导向作用,它会大大提高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员工成为公司股东后,能够分享高风险经营带来的高收益,有利于刺激其潜力的发挥。这就会促使经营者大胆进行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采用各种新技术降低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经营业绩和核心竞争能力。3、约束经管者短视行为传统的激励方式,如年度奖金等,对经理人的考核主要集中在短期财务数据,而短期财务数据无法反映长期投资的收益,因而采用这些激励方式,无疑会影响重视长期投资经理人的收益,客观上刺激了经营决策者的短期行为,不利于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引人股权激励后对公司业绩的考核不但关注本年度的财务数据,而且会更关注公司将来的价值创造能力。此外,作为一种长期激励机制,股权激励不仅能使经营者在任期内得到适当的奖励,并且部分奖励是在卸任后延期实现的,这就要求经营者不仅关心如何在任期内提高业绩,而且还必须关注企业的长远发展,以保证获得自己的延期收人,由此可以进一步弱化经营者的短期化行为,更有利于提高企业在未来创造价值的能力和长远竞争能力。4、留住人才,吸引人才在非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有利于企业稳定和吸引优秀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实施股权激励机制,一方面可以让员工分享企业成长所带来的收益,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当员工离开企业或有不利于企业的行为时,将会失去这部分的收益,这就提高了员工离开公司或“犯错误”的成本。因此,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有利于企业留住人才、稳定人才。另外,股权激励制度还是企业吸引优秀人才的有力武器。由于股权激励机制不仅针对公司现有员工,而且公司为将来吸引新员工预留了同样的激励条件,这种承诺给新员工带来了很强的利益预期,具有相当的吸引力,可以聚集大批优秀人才。
股权激励的定义[编辑本段] 随着公司股权的日益分散和管理技术的日益复杂化,世界各国的大公司为了合理激励公司管理人员,创新激励方式,纷纷推行了股票期权等形式的股权激励机制。股权激励是一种通过经营者获得公司股权形式给予企业经营者一定的经济权利,使他们能够以股东的身份参与企业决策、分享利润、承担风险,从而勤勉尽责地为公司的长期发展服务的一种激励方法。股权激励的原理[编辑本段] 经理人和股东实际上是一个委托代理的关系,股东委托经理人经营管理资产。但事实上,在委托代理关系中,由于信息不对称,股东和经理人之间的契约并不完全,需要依赖经理人的“道德自律”。股东和经理人追求的目标是不一致的,股东希望其持有的股权价值最大化,经理人则希望自身效用最大化,因此股东和经理人之间存在“道德风险”,需要通过激励和约束机制来引导和限制经理人行为。 在不同的激励方式中,工资主要根据经理人的资历条件和公司情况预先确定,在一定时期内相对稳定,因此与公司的业绩的关系并不非常密切。奖金一般以财务指标的考核来确定经理人的收入,因此与公司的短期业绩表现关系密切,但与公司的长期价值关系不明显,经理人有可能为了短期的财务指标而牺牲公司的长期利益。但是从股东投资角度来说,他关心的是公司长期价值的增加。尤其是对于成长型的公司来说,经理人的价值更多地在于实现公司长期价值的增加,而不仅仅是短期财务指标的实现。 为了使经理人关心股东利益,需要使经理人和股东的利益追求尽可能趋于一致。对此,股权激励是一个较好的解决方案。通过使经理人在一定时期内持有股权,享受股权的增值收益,并在一定程度上承担风险,可以使经理人在经营过程中更多地关心公司的长期价值。股权激励对防止经理的短期行为,引导其长期行为具有较好的激励和约束作用。股权激励的模式[编辑本段] (1)业绩股票 是指在年初确定一个较为合理的业绩目标,如果激励对象到年末时达到预定的目标,则公司授予其一定数量的股票或提取一定的奖励基金购买公司股票。业绩股票的流通变现通常有时间和数量限制。另一种与业绩股票在操作和作用上相类似的长期激励方式是业绩单位,它和业绩股票的区别在于业绩股票是授予股票,而业绩单位是授予现金。 (2)股票期权 是指公司授予激励对象的一种权利,激励对象可以在规定的时期内以事先确定的价格购买一定数量的本公司流通股票,也可以放弃这种权利。股票期权的行权也有时间和数量限制,且需激励对象自行为行权支出现金。目前在我国有些上市公司中应用的虚拟股票期权是虚拟股票和股票期权的结合,即公司授予激励对象的是一种虚拟的股票认购权,激励对象行权后获得的是虚拟股票。 (3)虚拟股票 是指公司授予激励对象一种虚拟的股票,激励对象可以据此享受一定数量的分红权和股价升值收益,但没有所有权,没有表决权,不能转让和出售,在离开企业时自动失效。 (4)股票增值权 是指公司授予激励对象的一种权利,如果公司股价上升,激励对象可通过行权获得相应数量的股价升值收益,激励对象不用为行权付出现金,行权后获得现金或等值的公司股票。 (5)限制性股票 是指事先授予激励对象一定数量的公司股票,但对股票的来源、抛售等有一些特殊限制,一般只有当激励对象完成特定目标(如扭亏为盈)后,激励对象才可抛售限制性股票并从中获益。 (6)延期支付 是指公司为激励对象设计一揽子薪酬收入计划,其中有一部分属于股权激励收入,股权激励收入不在当年发放,而是按公司股票公平市价折算成股票数量,在一定期限后,以公司股票形式或根据届时股票市值以现金方式支付给激励对象。 (7)经营者/员工持股 是指让激励对象持有一定数量的本公司的股票,这些股票是公司无偿赠与激励对象的、或者是公司补贴激励对象购买的、或者是激励对象自行出资购买的。激励对象在股票升值时可以受益,在股票贬值时受到损失。 (8)管理层/员工收购 是指公司管理层或全体员工利用杠杆融资购买本公司的股份,成为公司股东,与其他股东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从而改变公司的股权结构、控制权结构和资产结构,实现持股经营。 (9)帐面价值增值权 具体分为购买型和虚拟型两种。购买型是指激励对象在期初按每股净资产值实际购买一定数量的公司股份,在期末再按每股净资产期末值回售给公司。虚拟型是指激励对象在期初不需支出资金,公司授予激励对象一定数量的名义股份,在期末根据公司每股净资产的增量和名义股份的数量来计算激励对象的收益,并据此向激励对象支付现金。 以上第一至第八种为与证券市场相关的股权激励模式,在这些激励模式中,激励对象所获收益受公司股票价格的影响。而帐面价值增值权是与证券市场无关的股权激励模式,激励对象所获收益仅与公司的一项财务指标———每股净资产值有关,而与股价无关。股权激励与经理人市场[编辑本段] 股权激励手段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与经理人市场的建立健全,只有在合适的条件下,股权激励才能发挥其引导经理人长期行为的积极作用。经理人的行为是否符合股东的长期利益,除了其内在的利益驱动以外,同时受到各种外在机制的影响,经理人的行为最终是其内在利益驱动和外在影响的平衡结果。股权激励只是各种外在因素的一部分,它的适用需要有各种机制环境的支持,这些机制可以归纳为市场选择机制、市场评价机制、控制约束机制、综合激励机制和政府提供的政策法律环境。 1.市场选择机制 充分的市场选择机制可以保证经理人的素质,并对经理人行为产生长期的约束引导作用。以行政任命或其他非市场选择的方法确定的经理人,很难与股东的长期利益保持一致,很难使激励约束机制发挥作用。对这样的经理人提供股权激励是没有依据的,也不符合股东的利益。职业经理市场提供了很好的市场选择机制,良好的市场竞争状态将淘汰不合格的经理人,在这种机制下经理人的价值是市场确定的,经理人在经营过程中会考虑自身在经理市场中的价值定位而避免采取投机、偷懒等行为。在这种环境下股权激励才可能是经济和有效的。 2. 市场评价机制 没有客观有效的市场评价,很难对公司的价值和经理人的业绩作出合理评价。在市场过度操纵、政府的过多干预和社会审计体系不能保证客观公正的情况下,资本市场是缺乏效率的,很难通过股价来确定公司的长期价值,也就很难通过股权激励的方式来评价和激励经理人。没有合理公正的市场评价机制,经理人的市场选择和激励约束就无从谈起。股权激励作为一种激励手段当然也就不可能发挥作用。 3. 控制约束机制 控制约束机制是对经理人行为的限制,包括法律法规政策、公司规定、公司控制管理系统。良好的控制约束机制,能防止经理人的不利于公司的行为,保证公司的健康发展。约束机制的作用是激励机制无法替代的。国内一些国有企业经营者的问题,不仅仅是激励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约束的问题,加强法人治理结构的建设将有助于提高约束机制的效率。 4. 综合激励机制 综合激励机制是通过综合的手段对经理人行为进行引导,具体包括工资、奖金、股权激励、晋升、培训、福利、良好工作环境等。不同的激励方式其激励导向和效果是不同的,不同的企业、不同的经理人、不同的环境和不同的业务对应的最佳激励方法也是不同的。公司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设计激励组合。其中股权激励的形式、大小均取决于关于激励成本和收益的综合考虑。 5. 政策环境 政府有义务通过法律法规、管理制度等形式为各项机制的形成和强化提供政策支持,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不合适的政策将妨碍各种机制发挥作用。目前国内的股权激励中,在操作方面主要面临股票来源、股票出售途径等具体的法律适用问题,在市场环境方面,政府也需要通过加强资本市场监管、消除不合理的垄断保护、政企分开、改革经营者任用方式等手段来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股权激励关键点[编辑本段] Yintl(鹰腾咨询)认为股权激励中主要有以下几个关键点: 1、 激励模式的选择. 激励模式是股权激励的核心问题,直接决定了激励的效用. 2、 激励对象的确定.股权激励是为了激励员工,平衡企业的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特别是关注企业的长期发展和战目略标的实现,因此,确定激励对象必须以企业战略目标为导向,即选择对企业战略最具有价值的人员. 3 、购股资金的来源.由于鼓励对象是自然人,因而资金的来源成为整个计划过程的一个关键点. 4 、考核指标设计.股权激励的行权一定于业绩挂钩,其中一个是企业的整体业绩条件,另一个是个人业绩核指标. 5 、确定激励额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