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会计理解

feion1992024-07-25  0

企业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不同在于:一、所用会计科目不同在处理同一业务时,事业和企业单位所做的会计分录形式相同,借贷方向相同,但因不同制度所规定的会计科目名称不同而将有关内容分别记入不同的账户。如借款的核算,在借入时,企业按期限长短分别记入“短期借款”或“长期借款”科目,而事业单位则不分长期或短期借款,一概记入“借入款项”科目。二、因单位性质账务处理方法不同1、因是否从事产品生产而导致的差异。这类差异应分两种情况,一是要区别从事产品生产的事业单位和不从事产品生产的事业单位在账务处理上存在差别,要区别对待。二是同样从事产品生产,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在账务处理上仍有差异。以材料采购业务为例。企业的做法分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两种,前者在购入时采用不含税进价,以区分进项税额;后者则采用含税进价。会计分录为:(1)一般纳税人企业:借:材料采购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银行存款(2)小规模纳税人企业:借:材料采购贷:银行存款事业单位在该项业务上的会计处理不仅要区分一般纳税人与小规模纳税人,还要针对自用或非自用作不同的处理。除一般纳税人事业单位购入非自用材料采用不含税进价核算以外,其余情况即:一般纳税人购入自用材料、小规模纳税人购入自用材料和非自用材料均采用含税进价核算。会计分录为:(1)一般纳税人事业单位购入非自用材料:借:材料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银行存款(2)其余情况;借:材料贷:银行存款2、因是否实行内部成本核算而导致的差异。众所周知,企业每期都必须对产品成本进行核算,并和当期的收入相配比,以最终确定经营利润。而事业单位则分以下情形:实行成本核算的事业单位在发生领用材料等支出时,记入“成本费用”账户,不实行成本核算的事业单位在发生同类支出时,则记入“事业支出”等账户。同时,以此为开端,还会发生一系列的结转,该结转过程图示如下:企业:“材料”→“生产成本”→“产成品”→“产品销售成本”→“本年利润”→“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事业:1.(实行成本核算的)“材料”→“成本费用”→“产成品”→〔“经营支出”→“经营结余”、“事业支出”→“事业结余”〕→“结余分配――未分配结余”2.(不实行成本核算的)“材料”一“事业支出”一“事业结余”→“结余分配――未分配结余”3.因事业单位业务活动的可分性而导致的差异。由于事业单位的活动根据其是否属于专业业务活动或辅助活动可划分为事业活动和经营活动两种。相应地,事业单位有关业务活动的收入和支出也包含了事业收入、事业支出、经营收入、经营支出等。这部分内容的核算,是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制度的一大区别。以支出的核算为例,如支付行政部门办公用品费用,企业的做法为:借:管理费用贷:银行存款而事业单位则作为专业业务活动支出:借:事业支出贷:银行存款又如:结转已销产品成本,企业的做法为:借:产品销售成本贷:产成品而事业单位则作为专业业务活动之外的支出处理:借:经营支出贷:产成品三、和企业单位相比,事业单位在同一业务的处理上,增加了核算步骤这类差异一般多出现于有关基金的核算。以购入短期有价证券为例:企业的做法:借:短期投资贷:银行存款事业单位的做法:借:对外投资贷:银行存款同时,借:事业基金――一般基金贷:事业基金――投资基金同为有价证券购入业务,企业只需用增加短期投资,减少银行存款一笔会计分录就可以表示清楚,而事业单位则因为对外投资引起事业基金内部结构发生增减变化,必须通过两步分录予以反映。又如:购买固定资产企业的做法:借:固定资产贷:银行存款事业单位的做法:借:事业支出等科目贷:银行存款同时,借:固定资产 贷:固定基金同一笔业务,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相比,既要反映支出的增加,又要反映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同时增加。因此,其账务处理相对复杂一些。总体比较事业单位会计按照收付实现制记帐核算较为简单,企业会计人员熟悉一下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就可以做事业单位会计,如果工作上有时间,两者是可以兼职的。

同学你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事业单位会计要素分为五大类,即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

(一)资产

资产是指事业单位占有或者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事业单位的资产包括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长期投资、在建工程、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

事业单位的资产应当按照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进行计量。除国家另有规定外,事业单位不得自行调整其账面价值。

(二)负债

负债是指事业单位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要以资产或者劳务偿还的债务。事业单位的负债包括短期借款、应付及预收款项、应付职工薪酬、应缴税费、应缴国库款、应缴财政专户款、长期借款、长期应付款等。

事业单位的负债应当按照合同金额或实际发生额进行计量。

(三)净资产

净资产是指事业单位资产扣除负债后的余额。事业单位的净资产包括事业基金、非流动资产基金、专用基金、财政补助结转、财政补助结余、非财政补助结转、事业结余、经营结余、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

财政补助结转结余是指事业单位各项财政补助收入与其相关支出相抵后剩余滚存的、须按规定管理和使用的结转和结余资金。非财政补助结转是指事业单位除财政补助收支以外的各专项资金收入与其相关支出相抵后剩余滚存的、须按规定用途使用的结转资金;事业结余和经营结余是指事业单位除财政补助支出以外的各非专项资金收入与各非专项资金支出相抵后的余额。

(四)收入

收入是指事业单位开展业务及其他活动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事业单位收入包括财政补助收入、事业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经营收入和其他收入等。

事业单位的收入一般应当在收到款项时予以确认,并按照实际收到的金额进行计量。采用权责发生制确认的收入,应当在提供服务或者发出存货,同时收讫价款或者取得索取价款的凭据时予以确认,并按照实际收到的金额或者有关凭据注明的金额进行计量。

(五)支出

支出是指事业单位开展业务及其他活动发生的资金耗费和损失。事业单位的支出包括事业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上缴上级支出、经营支出和其他支出等。

事业单位的支出一般应当在实际支付时予以确认,并按照实际支付金额进行计量。采用权责发生制确认的支出,应当在其实际发生时予以确认,并按照实际发生额进行计量。事业单位的经营支出应当与经营收入相配比。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您解决问题,如您满意,请采纳为最佳答案哟。

再次感谢您的提问,更多财会问题欢迎提交给高顿企业知道。

高顿祝您生活愉快!

1、基本要素不同:事业单位会计分为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区别于企业会计要素(六大类):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2、经济活动的目的不同:事业单位会计不是为了获取利润或利润等价物,而是为了弥补市场缺陷,提供市场不能或不能有效提供的商品和劳务(公共商品和公共劳务),其收支差额不具有经营成果的性质,只表示收入在使用以后的余存情况,所以不设“利润”要素;支出部分不能象私人产品那样通过产品的出售收回,出资人不要求投资回报和投资回收,其所投入的资金不具有权益的性质,但要按规定用途使用,因此,它没有企业会计中的所有者权益。3、追求的目标不同:事业单位会计追求效率最大化,非利润最大化。收费的目的:提高公共商品的使用效率,解决“搭便车”问题。衡量业绩的标准:政绩,非经济效益。政府作为出资人,其所关心的内容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所提供的公共品是否能满足社会需要,二是公共部门当年提供公共品后剩下的资产净值是多少。事业单位会计科目一、资产类:现金(企业为库存现金) 银行存款(一样) 应收票据(一样) 应收账款(一样) 预付账款(一样) 其他应收款(一样) 材料(企业为原材料) 产成品 对外投资 固定资产(一样) 无形资产(一样)二、负债类:借入款项 应付票据(一样) 应付账款(一样) 预收账款(一样) 其他应付款(一样) 应缴预算款 应缴财政专户款 应交税金(一样)三、净资产类:事业基金 固定基金 专用基金 事业结余 经营结余 结余分配四、收入类:财政补助收入 上级补助收入 拨入专款 事业收入 经营收入 附属单位缴款 其他收入五、支出类:拨出经费 拨出专款 事业支出 经营支出 专款支出 销售税金 成本费用 上缴上级支出 对附属单位补助 结转自筹基建

事业单位会计的要素有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

1.资产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资产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2)资产应为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

(3)资产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

(4)资产必须能够用货币来计量.

2.负债

负债是指事业单位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要以资产或者劳务偿还的债务。事业单位的负债包括短期借款、应付及预收款项、应付职工薪酬、应缴税费、应缴国库款、应缴财政专户款、长期借款、长期应付款等。

事业单位的负债应当按照合同金额或实际发生额进行计量。

3.净资产事业单位的净资产是指资产减去负债的差额,包括事业基金、固定基金、专用基金、结余等。事业单位净资产具体包括事业基金、固定基金、专用基金、事业结余和经营结余等。其中,专用基金是指事业单位按规定提取设置的具有专门用途的基金,主要包括职工福利基金、医疗基金、修购基金、住房基金等。4.收入事业单位的收入是指事业单位为开展业务及其他活动,依法通过各种形式、各种渠道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按来源分为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缴款、其他收入和基本建设拨款收入等。5、支出

事业单位的事业支出是指事业单位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发生的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事业支出需要分别财政补助支出、非财政专项资金支出和其他资金支出等进行明细核算。

拓展资料:

事业单位会计是为各项经济业务为对象,记录、反映和监督事业单位预算执行过程及其结果的专业会计。

按行业可分为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单位会计以及农、林、水利、勘探事业单位会计等。

它们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目的,具有进行预测、控制、核算、分析、监督和参与决策的职能。

为此分设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五个会计要素,按会计要素分类设置会计科目,以为会计图形,采用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运用借贷记账法,实行历史成本模式,编报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附表及会计报表附注和收支情况说明书等。

参考资料:事业单位会计_百度百科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niukebaodian.com/kuaiji/565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