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会计基础知识视频

feion1992024-07-24  0

计是指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一系列专门方法,核算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二)会计的基本特征1.会计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 2.会计拥有一系列专门方法 3.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的基本职能 4.会计的本质就是管理活动会计与经济社会密切相关,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会计按其报告对象不同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会计的基本职能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进行会计核算和实施会计监督两个方面。(一)会计的核算职能会计核算职能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记录、计算和报告,如实反映特定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或运营绩效)和现金流量等信息。核算职能具有如下特点:1、会计主要是利用货币计量,综合反映各单位的经济活动情况,为经济管理提供可靠的会计信息。2、会计核算不仅是记录已发生的经济业务,还要面向未来,为各单位的经营决策和管理控制提供依据。3、会计核算所产生的会计信息,应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 (二)会计的监督职能会计监督职能是指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的同时,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审查。

会计入门基础知识有以下:

1、在会计基础知识部分,对会计要素的含义、账户的运用以及怎样记账、对账与查账等会计需掌握的最根本的问题一一进行了分析说明,以为入门会计的工作打好基础。

2、在银行结算基础知识部分,详细介绍了银行账户管理办法和几种银行结算方式,帮助入门会计更好地管理和运用企业的银行账户,为企业看好"宝库"。

3、在税务基础知识部分,对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和消费税等的运用进行了详细说明,读者可兼有税务会计的身份,在普通会计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成为会计多面手。

4、在工商管理基础知识部分,介绍了集中企业方式的特点和企业的成立、合并、解散和清算等方面的知识,让新上手的会计对企业工商管理方面的知识不再陌生,扩大的知识面,使其成为全面全能的优秀会计成为可能。

扩展资料:

会计入门基础:

1、熟练地掌握会计基础知识(如会计科目、会计要素、衡等式、科目性质等等)。

2、掌握会计核算方法(如设置会计科目与账户、填制与审核凭证、登记账簿、复式计算、财产清查、编制报表)。

3、学会运用基本的财务软件(如用友、金蝶、Excel、word等)。

4、学会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如编制各类申报表、模拟一个企业的财务业务)。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会计基础

会计基础知识学习 非常有用的学习口诀 在不少会计学员看来,会计课程的学习比较单调,整天都在和会计分录以及公式计算打交道,知识点非常琐碎,一般中有特殊,特殊中还有特殊,苦于没有好的方法去记忆和理解会计核算的规律。应该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会计学习必须依勤学苦练,没有什么“终南捷径”,但是会计学习自有其内在的规律,我们需要在学习中借助一些窍门,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里介绍的“口诀法”(你还可以称其为“打油诗”。)应该就属于这种窍门。一、最基本的口诀——读书口诀所有学科的考试学习,包括会计学习,都必须仔细阅读考试指定教材和考试大纲。如果你是参加社会助学的会计应考者,那么从你听辅导教师授课到最后准备考试,应该至少读五遍指定教材。我将其总结为“自考五读口诀”,具体内容如下:一读课前预习先,从师二读课堂间。温故知新读三遍,四读再把习题练。五读复习迎考试,胜利通过笑开颜。这主要强调课前预习、课堂听讲、课后复习、做题巩固以及总复习迎考都要把读书放在基础性地位。我每门课开课第一次,我都将这个口诀写在黑板上,要求同学作为参加会计考试的座右铭,这其实对所有科目的考试中都是有用的。如果你是纯粹的自学,那么读书的意义就更是不言自明了。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或者“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都是这个道理。二、利用口诀理解记忆账户记账规则借贷记账法下的记账规则是基础会计学习的入门规律,是需要同学们深刻记忆和理解的最基本知识点之一。我们一般把账户区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损益五大类。资产、成本类账户一般都是借方登记增加,贷方登记减少;负债、所有者权益账户(二者合并称为权益)一般都是借方登记减少,贷方登记增加;损益类账户则需要区分是费用类还是收入类去分别登记,收入与费用之间的登记也是相反的。为便于初学者理解,提高其学习兴趣,我编写了以下口诀,并命名其为“记账规则之歌”。记账规则之歌借增贷减是资产,权益和它正相反。成本资产总相同,细细记牢莫弄乱。损益账户要分辨,费用收入不一般。收入增加贷方看,减少借方来结转。曾经有一个女学员用“四季歌”的曲调在课堂上演唱,大大加深了初学者的记忆痕迹。我们在基础会计考试中记账规则直接考查一般都采取简答题的形式,如果你能记住这首“打油诗”当有好处。大家也许还记得,会计核算有七种基本核算方法,即:设置会计科目(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核算、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我们也可以把七种方法总结成为以下的口诀:会计核算方法七,设置科目属第一。复式记账最神秘,填审凭证不容易。登记账簿要仔细,成本核算讲效益。财产清查对账实,编制报表工作齐。如果问你某项内容是否属于会计核算方法,只要对照上面的口诀便一目了然。三、利用口诀理解记忆跨期摊提账户的账务处理跨期摊提账户主要包括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账户。待摊费用实际是先付费后分摊的费用,主要属于资产性质。预提费用实际是先预计后付费的费用,主要属于负债性质。他们的共同点是收益期是若干个会计期间(月)。他们的核算规律可以结合以下的口诀进行理解记忆。待摊预提之歌待摊预提都跨期,权责发生来摊提。先花货币是待摊,后掏腰包走预提。支付待摊借方记,贷方资金来放弃。摊销需从贷方转,借走费用进损益。预提费用贷方提,四费借方来对应。付费借方减预提,现金存款别忘记。这个口诀可以这样解释:第一句指出按照账户的用途和结构进行分类,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都属于跨期摊提费用,二者核算的基础都是“权责发生制”。第二句指出了二者在资金耗费时间先后的区别。第三句对应的待摊费用在付费时候的会计分录,即“借:待摊费用贷:银行存款”。第四句对应的待摊费用在分摊时候的会计分录,即“借:管理费用贷:待摊费用”。其实这个分录的借方可能是制造费用,也可能是管理费用等,主要是期间费用,所以言其“进损益”。第五句对应的预提费用在提取时候的会计分录,即“借:管理费用贷:预提费用”。其借方主要是制造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费用,所以是“四费”。第六句对应的预提费用在付费时候的会计分录,即“借:预提费用贷:银行存款”。当然,以上会计分录中的银行存款也可以是现金,二者都属于货币资金。四、利用口诀理解记忆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成本法股利核算口诀当年分以前,成本来冲减。当年分当年,利益算一算。以后年度分,两者比较看。股利减净利,差额细判断。“当年分以前,直接冲成本”:比如96年1月1日进行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进行核算,96年5月2日被投资企业宣告分派95年度股利,于是投资企业就要全部冲减投资成本。“当年分当年,利益算一算”:如果假设例题中96年5月2日分派的股利,还包括本年度的,那么就计算一下属于投资前的部分和属于投资后的部分,前者冲减投资成本,后者计入投资收益。当然了,这种情况下,出题者一般都会假定各月的利润平均分配。“以后年度分,两者比较看”:97年以后不是还要宣告分派股利吗,这时我们就可以比较两个值:其一,就是投资企业按比例从被投资企业分得的累积股利(截止本年末);其二,就是投资企业按照比例享有的被投资企业的累积净利。然后判断:1、前者累积股利=后者累积净利,将以前已冲减的投资成本转回。2、前者>后者,将(前者累积股利-后者累积净利-以前已冲减投资成本)的差额冲减投资成本。将投资企业当年应收取股利计入应收股利,将应收股利和冲减成本的差额计入投资收益。3、前者<后者,则不用冲减成本,若以前已冲减成本,就将其全部转回,注意并不是将(前者累积股利-后者累积净利-以前已冲减投资成本)的差额恢复,不管这个差额是否大于、小于以前已冲减成本数额。整个过程都是借助于在累积股利和累积净利之间求差,以判断是否存在“过头分配”,从而确定是需要冲减投资成本,还是恢复投资成本。如果不能确定投资成本的变化,也就无法确定投资收益的大小。举例如下:假设以前已经冲减的投资成本是10,000,以前已经收取的累积股利是10,000.①分派值30,000累积股利10,000+30,000=40,000累积净利润数40,000借:应收股利30,000长期股权投资10,000贷:投资收益40,000②分派值50,000累积股利10,000+50,000=60,000累积净利润数40,000差额20,000借:应收股利50,000贷:长期股权投资10,000(20,000-10,000)投资收益40,000③分派值250,000,已分累积股利10,000+25,000=35,000,累积净利润数40,000差额-5,000即使-5000-10000=-15000也不是按照差额恢复成本,还是恢复原来已经冲减成本的全部数额(不超过这个数额)借:应收股利25,000长期股权投资10,000贷:投资收益35,000如果分派值150,000,已分累积股利10,000+15,000,累积净利润数40,000差额-15,000,同样即使-15000-10000 =-25000也不是按照差额恢复成本,还是恢复原来已经冲减成本的全部数额10000(不超过这个数额)。若被投资单位当期未分派股利,即使“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为负数,也不确认当期投资权益和恢复初始投资成本。五、利用口诀理解记忆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现金流量表是会计考试中十分令人头疼的内容,丢三落四是现金流量表编制中最容易出现的错误。下面的口诀基本上概括了现金流量表的全部编制过程。口诀的具体内容如何理解,我们在口诀后边详细阐述。看到收入找应收,未收税金分开走。看到成本找应付,存货变动莫疏忽。有关费用先全调,差异留在后面找。财务费用有例外,注意分出类别来。所得税你直接转,营业外找固资产。坏账工资折旧摊销,哪来哪去反向抵销。为职工支付有多少,单独处理分类思考。解释:第①句话针对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因为直接法是以利润表中营业收入为起算点,所以,我们看到营业收入,就要找应收项目(应收账款,应收票据等)。未收的税金再单独作账(收到钱的增值税才作为现金流量)也就是说应收账款中包括的应收取的税金部分,若实际未收取现金则贷记应交税金,另外,有关贴现的处理,将应收票据因贴现产生的贴现息(已计入财务费用)作反调。例如:应收票据发生额10万元(假如3月发生)后5月份贴现,贴现息为1万元。但是从期初,期末的报表看,应收票据未发生变动,但你不能不作现金流量的调整,因为实际现金现流量为9万元。第②句“看到成本找应付,存货变动莫疏忽”告诉你在进行“购买商品支付的现金”的处理时,找应付科目,同时考虑存货的期初,期末变动值,看是否与此项目有关,有关的调整。第③句“有关费用先全调,差异留在后面找”是指先把“管理费用”“营业费用”的数额全部调整“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而后面把6项内容仅调回来。这6项内容是:坏账准备,待摊费用,累计折旧,无形资产摊销,应付管理人员工资,应付管理人员的福利费(营业费用无任何调整)第④句“财务费用有例外,注意分出类别来”指的就是上面说的贴现息。第⑤句“所得税直接结转,营业外找固资产”所得税直接结转,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都是从固定资产盘盈,盘亏那来的,自然就要找固定资产了。第⑥句是指这几个项目不影响现金流量,那么就反向抵回来就可以了。第⑦句支付给职工,和为职工支付的现金项目较特殊,需单独核算。总的来说,有三项需要注意的:①在进行“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核算时,需调整2项内容。财务费用中贴现息和应交税金中收到的现金。②在进行“购买商品支付的现金”核算时,需调整5项内容。累计折旧,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待摊费用,应交税金(进项税额)。③在进行“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的核算时,需要调整6项内容。坏账准备,待摊费用,累计折旧,应付管理人员工资,应付管理人员福利费,无形资产摊销。大家可以参考一下我为大家总结的间接法核算规律。①与损益有关的项目(9项)调整净利润。固定资产(4项):减值准备,折旧,处置损失,报废损失。无形资产(1项):无形资产摊销。财务费用:反映本期应属投资筹资的财务费用,不包括贴现息(我们上面已经谈过,贴现息是一项特殊的财务费用,实际做题时一定要留意。)投资损失、预提费用、待摊费用。②与损益无关的项目(四项):存货,递延税款,经营性应收及应付,这几项的调整可以应用平衡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当使所有者权益增加时,调减净利润;当使所有者权益减少时,调增净利润,从而实现了将权责发生制下的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去除不影响现金流量变化的项目。例如:若固定资产折旧增加,则说明“资产”方减少、负债不变情况下“所有者权益”减少,因为折旧不影响现金流量,所以要把这部分往净利润中增加,其他各项都仿照进行处理。六、利用口诀来理解记忆资产负债表有关项目的填列在编制资产负债表,填写“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应付账款”、“预收账款”这四个项目时,要区分对应明细账户的借方或者贷方余额来计算填列。我曾经总结了四个计算公式给学员,如下:1、资产方应收账款项目金额=“应收账款”明细账户借方余额+“预收账款”明细账户借方余额(假定不考虑坏账准备)2、负债方预收账款项目金额=“应收账款”明细账户贷方余额+“预收账款”明细账户贷方余额3、资产方预付账款项目金额=“预付账款”明细账户借方余额+“应付账款”明细账户借方余额4、负债方应付账款项目金额=“应付账款”明细账户贷方余额+“预付账款”明细账户贷方余额后来发现学员对这四个公式的理解不是十分全面,计算时还是容易出错,我就在这四个公式的基础上总结了以下的“五言”口诀,帮助同学们加深记忆:两收合一收,借贷分开走。两付合一付,各走各的路。应该说第一句用来配合公式1、3,第二句可以配合公式2、4.这样学员填制有关项目的准确性就大大提高。比如某个企业只设置了“应收账款”、“应付账款”账户,而没有设置“预付账款”、“预收账款”账户。其“应收账款”账户有两个明细账户,余额分别是借方400和贷方700,“应付账款”账户也有两个明细账户,余额分别是借方500和贷方600,则根据口诀可以迅速计算出“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应付账款”、“预收账款”这四个项目的金额依次分别为400、500、600、700。学习的网站,对你有用

会计基础知识虽说是学会计的基础,都是必掌握的,如下图所示。

会计总论

1、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2、 会计按报告对象不同,分为财(国家)务会计(侧重于外部、过去信息)与管理会计(侧重于 内部、未来信息)

3、 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核算(基础)和监督(质保) ,会计还有预测经济前景、参于经济决策、 评价经营业绩的职能。

4、 会计的对象是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投入—运用—退出<偿债、交税、分配利润>)

5、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会计主体(空间范围,法人可以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 人) 、持续经营(核算基础) 、会计分期、货币计量(必要手段)

6、 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化、基本分类,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 润六大会计要素。

7、 会计等式是设置账户、进行复式记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 资产=权益(金额不变:资产一增一减、权益一增一减 益同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第一等式也是基本等式,静态要素,反映财务状况,编制资产负债 表依据) 收入-费用=利润(第二等式,动态要素,反映经营成果,编制利润债表(损益表)依据) 取得收入表现为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 发生费用表现为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 金额变化:资产权益同增、资产权

会计科目与账户

1、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

2、 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是合法性、相关性、实用性。

3、 账户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于记录经济业务的。

4、 会计科目(账户)按反映业务详细程度分为总账和明细账。 按会计要素不同可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损益。

5、 账户的四个金额要素及关系: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6、 账户的基本结构包括账户名称(会计科目) 、记录业务的日期、凭证号数、经济业务摘要、增 减金额、余额等。

7、 账户分为左右两方,哪方增加,哪方减少取决于账户性质和记录的经济业务,账户余额一般在 增加方。

8、会计科目和账户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分类,两者口径一致、性质相同;会计科目是账户的 名称、开设依据;账户是会计科目载体和具体运用。无科目,账户无依据,无自由式户,科 目无作用;科目无结构,账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实际工作中,科目和账户不加以严格区分, 相互通用。

会计基础知识重点内容很多,对于初学者,要从教材入手,认真理解书上的每一个概念、名词、公式、计算和运用,不能死记硬背。会计基础上的许多都是从定义出发的,从字面意思就可以理解,而所有的账务处理原则都是从会计恒等式出发的,学习中一定要理解并掌握所有的会计政策和制度,重视教材,熟读加以理解。这样才能融会贯通又抓住重点。

根据《会计基础知识》的内容,可以做以下归纳,供大家参考。实际上,通过了解全书内容,才是真正学会其中的重点:

第一章 总论

1、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2、 会计按报告对象不同,分为财(国家)务会计(侧重于外部、过去信息)与管理会计(侧重于内部、未来信息)

3、 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核算(基础)和监督(质保)    会计还有反映经济状况、监督经济活动、控制经济过程、分析经济效益、预测经济前景、参于经济决策的六大职能。

4、 会计的对象是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投入—运用—退出<偿债、交税、分配利润>)

5、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会计主体(空间范围,法人可以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持续经营(核算基础)、会计分期、货币计量(必要手段)

6、 会计核算方法: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第二章 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

1、 六大会计要素:

资产是指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负债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收入是指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所有者权益是指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利润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时间的经营成果,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

费用是指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2、 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一般包括:利润的计算、所得税的计算和交纳、利润分配或亏损弥补

4、 会计记录的文字应当使用中文。在民族自治地区,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民族文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其他外国组织的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一种外国文字。

5、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化、基本分类,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会计要素。

7、 会计等式是设置账户、进行复式记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

资产=权益(金额不变:资产一增一减、权益一增一减   金额变华:资产权益同增、资产权益同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第一会计等式也是基本等式,静态要素,反映财务状况,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及编制资产负债表依据)

收入-费用=利润(第二会计等式,动态要素,反映经营成果,编制利润债表(损益表)依据)

取得收入表现为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  发生费用表现为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扩展的会计等式,)

第三章 会计核算基础

1、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

2、 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是合法性、相关性、实用性。

3、 账户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于记录经济业务的。

4、 会计科目(账户)按反映业务详细程度分为总账和明细账。

按会计要素不同可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损益。

5、 账户的四个金额要素及关系: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6、 账户的基本结构包括账户名称(会计科目)、记录业务的日期、凭证号数、经济业务摘要、增减金额、余额等。

7、 账户分为左右两方,哪方增加,哪方减少取决于账户性质和记录的经济业务,账户余额一般在增加方。

8、会计科目和账户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分类,两者口径一致、性质相同;会计科目是账户名称、开设依据;账户是会计科目载体和具体运用。无科目,账户无依据,无自由式户,科目无作用;科目无结构,账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实际工作中,科目和账户不加以严格区分,相互通用。

9、会计核算的对象是资金运动。会计主体,是会计工作为其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法律主体必然是会计主体,会计主体可以使企业、销售部门、分公司母公司。

10、会计信息质量特征(8个),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

11、责权发生制:凡是本期的收入或费用,不论款项是否实际收到或付出,都作为本期的,不是本期的收到或付出也不作为本期的帐。

12、收付实现制,是以款项实际收到或付出作为本期的收入或费用的标准。

第四章 账户与复式记账

账户即对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及其结果进行分类记录、反应的工具。核算经济业务、储存会计信息、

1、 账户的基本结构:账户名称、会计事项发生日期、摘要、凭证号数、金额。

2、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即会计要素进一步分类核算的项目,并以此为依据设置账户。其与账户的关系:共同点,反映经济内容相同;异同,结构,会计科目只表明经济内容,账户不仅有经济内容还有一定格式,反映增减。

3、 会计科目表 五大类

负债:预收账款

所有者权益: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本年利润、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成本类:生产成本、制造费用

损益之收入类:...;费用类:主营(其他)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管理财务费用、财产减值损失、营业外支出、所得税费用】

4、 复式记账按照记账符号不同,分为借贷记账法、收付记账法、增减记账法。

5、 借贷记账法以“借”、“贷”为记账符号,借贷哪方登记增加与减少取决于账户性质及结构。

6、 资产 、成本、费用 增加为借,减少为贷,负债 、利润 (收入 )增加为贷,减少为借。

7、 资产类账户:期末余额(借方)=期初余额(借方)+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

权益类账户:期末余额(贷方)=期初余额(贷方)+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

8、 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9、 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发生额试算平衡法(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余额试算平衡法试算不平衡,肯定有错;试算平衡,不一定正确(重记、漏记、借贷方向错误、科目错误)。

10、 会计分录指对某项经济业务事项标明应借应贷账户及其金额的记录(三要素:账户<科目>名称、金额、借贷方向)。会计分录分为简单分录(一借一贷)和复合分录(一借多贷、一贷多借、多借多贷)

11、 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平行登记要求:同依据、同方向、同期间、同金额

12、 总账(总括记录业务)对明细账具有统驭控制作用,明细账(详细记录业务)对总账具有补充说明作用

总分类账户金额=所属明细分类账户金额合计

13、 期间费用包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

14、 应交所得税等于应纳税所得额乘以所得税率,利润总额减去所得税等于净利润

第五章 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

1、企业经营过程中主要经济业务包括:资金筹集业务、供应过程业务、生产过程业务、销售过程业务,财务成果形成与分配业务。

2、所有者投入的资本包括:实收资本(股本)、资本公积

3、短期借款:一年内的借款,其应付利息记作公司的财务费用

4、长期借款:

5、资金在企业经营业务过程的不同阶段,其运动方式和表现形态是不同的。企业经营过程划分为:供应、生产、销售过程。

6、固定资产的特征:为经营管理而持有不为出售;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有形资产;单位价值较高2000以上。

7、固定资产实际成本:买价、运费、保险费、包装费、安装成本。

8、外购设备

9、实际采购成本:

10、采购原材料

11、计划成本核算

12、生产费用

13、职工薪酬

13、完工产品生产成本=期初产品成本+本期发生的生产费用-期末在产品成本

14、销售收入的确认条件5点:书p104

15、增值销项税额=销售货物不含税价*增值税税率

16、主营业务收入核算

17、主营业务成本核算

18、营业税金及附加的核算

19、其他业务收支的核算

20、其他业务成本核算:

21、所谓财务成果,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时间内所实现的最终经营成果,也就是企业所实现的利润或亏损总额。

22、利润或亏损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23、营业利润

25、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26、营业利润形成核算:

27、投资收益核算:

28、净利润形成过程核算书

29、利润分配业务核算:(顺序:法定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分配利润或股利)

第七章 成本计算

1、成本的概念:已耗生产资料的转移价值;支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劳动者为社会做出的贡献额。

2、成本计算:(原理:直接收益直接分配原理、共同收益简介分配原理、重要性原理。遵循责权发生制)

3、原材料采购成本的计算:详见第五章9-

4、产品销售成本计算:已售数量*产品平均单位成本

第八章 会计凭证

1、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事项发生或完成情况的书面证明,是提供原始资料、传到经济信息的工具,是登记账簿的依据,是加强经济责任制的手段,是实行会计监督的条件。

2、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是会计核算的专门方法之一,也是会计核算工作的起点。

3、 会计凭证按照编制的程序和用途不同,分为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

4、 原始凭证(单据),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取得或填制的,用以记录或证明经济业务的发生或完成情况的书面证明。(购销合同、各种申请单、银行对账单、债权债务对单、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等不能作为原始凭证)

5、 原始凭证按照来源不同分为外来原始凭证和自制原始凭证。 按照填制手续及内容不同分为一次凭证(领料单、发票)、累计凭证(限额领料单)、汇总凭证(领料单汇总表)。

记账凭证按照用途不同分为通用凭证和专用凭证(收付转 凭证)

记账凭证按会计科目的数目不同分为单式记账凭证(借项和贷项)、复式记账凭证。

记账凭证按内容不同分为单一记账凭证、汇总、科目汇总表

区分:领料单    限额领料单  差旅费报销单    增值税专用发票

7、原始凭证基本内容:名称 、 日期、 单位和个人 、内容、金额

8、原始凭证手续完备,要求:p169不得退回原借款收据。。。。。。

9、原始凭证填写时不得涂改、刮擦、挖补。原始凭证金额有错误的,应当由出具单位重开,不得在原始凭证上更正。

10、原始凭证书写规范:

11、出纳人员办理收付款后,应在有关原始凭证上加盖“收讫”“付讫”的戳记。

12、原始凭证的审核内容主要包括: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完整性、正确性和及时性(合法合规合理)p170

13、记账凭证是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填制的会计凭证,是登记账簿的直接依据。

14、一笔经济业务需要填制多张记账凭证的,可以采用分数编号法。

一原始凭证需编制多记账凭证的,应在未附原始凭证的记账凭证上注明其原始凭证附在哪张记账凭证下

15、除结账和更正错误的记账凭证可以不附原始凭证外,其他记账凭证必须附有原始凭证。

16、为了便于编制科目汇总表,所有记账凭证账户对应关系保持一借一贷。

17、对于涉及“现金”和“银行存款”之间的经济业务,一般只编制付款凭证,不编制收款凭证。

18、会计凭证的传递

19、会计凭证的保管(整理每月一次、造册归档、销毁包管期限15年)

第九章 会计账簿

会计账簿是指以会计凭证为依据,由一定格式的账页组成的,序时、连续、系统、全面记录业务的簿籍。是编制会计报表的基础和依据。

1、会计账簿按照格式的不同分为两栏式、三栏式(现金、银行日记账、总账与大部分明细账)、数量金额式(原材料、包装物、库存商品)、多栏式(借方多栏式<物资采购、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营业费用、财务费用、营业外支出>、贷方多栏式<应交税金、主营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借贷多栏式<本年利润>)

按照用途的不同分为序时账/日记账

按照形式的不同分为订本账 (现金、银行日记账、总账)、活页账 (一般明细账)、卡片账(固定资产明细账)

2、登记账簿中书写的文字和数字上面要留有适当空格,不要写满格,一般应占格距的1/2

3、登记账簿要用蓝黑墨水或者碳素墨水书写,不得使用圆珠笔或者铅笔书写。摘要栏简明扼要。

4、登记账簿红色墨水(红字冲销、多栏账中,登记减少数、三栏账中,未印余额方向的,登记负数);根据错误具体情况更正

5、登记账簿过次页与承前页(1、不需结计发生额,页末余额转次页 2、需结计本月发生额自月初至页末3、需结计本年发生额,自年初至页末)

6、会计账簿的基本内容包括封面、扉页、账页

7、登账:现金日记账是出纳人员根据现金收款凭证、现金付款凭证和银行付款凭证(提现)按业务发生的先后顺序逐日逐笔登记。

银行日记账是出纳人员根据银行收款凭证、银行付款凭证和现金付款凭证(存现)按业务发生的先后顺序逐日逐笔登记。

总分类账账是根据记账凭证或科目汇总表或汇总记账凭证登记的。

明细账是根据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按业务发生的先后顺序逐日逐笔登记。

三栏式明细账适用于:只反映金额。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其他应收款。。。

明细分类账格式

8、对账就是核对账目。对账的内容包括账证核对(账簿与会计凭证)、账账核对(总账与总账、总账与日记账、总账与明细账、明细账之间核对)、账实核对(现金日记账与库存现金、银行日记账与银行对账单、财产物资明细账与财产物资的实有数额、债权债务明细账与对方单位的账面记录)、帐表核对(账簿记录和各种会计报表核对)

9、错账查找方法:

错账更正方法一般有划线更正法(结账前,发现账簿记录有错误,记账凭证无错误)、红字更正法(记账后,发现记账凭证中的科目或金额多记)、补充登记法(记账后,发现记账凭证金额少记),以前年度凭证有错,蓝字填制一张更正。

10、总账、日记账和大部分明细账应每年更换一次,固定资产明细账不需每年更换新账。

11、结账的含义:

结账步骤:检查是否都已登记入账→编制结账分录→计算发生额和余额

结账方法:月结,季结,年结。:“本月合计”字样,下面通栏划单红线;“本年合计”字样,下面通栏划双红线。

1、常用的账务处理程序主要有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基本的账务处理程序)、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和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其主要区别,即各自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登记总账依据和方法不同。

2、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特点:详细记录经济业务、能反映科目对应关系、便于查账、程序简单明了,易于理解、登记总分类账的工作量较大、该账务处理程序适用于规模较小、经济业务量较少凭证不多的单位。

3、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特点:能反映科目对应关系、了解业务来龙去脉,便于查对科目、不便于分工、减轻了登记总账的工作量、当转账凭证较多时,编制汇总转账凭证(每一贷方科目分别设置)的工作量较大、该财务处理程序适用于规模较大、经济业务较多的单位。

4、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特点:减轻了登记总账的工作量、可做到试算平衡(本期借、贷发生额合计)、简明易懂,方便易学、不能反映账户对应关系、不便于查对账目、适用于规模较大、业务量较多、记账凭证较多的单位。

第十章 财产清查

企业各项财产包括:货币资金、存货、固定资产和各项债权。

1、财产清查是指通过对货币资金、实物资产和往来款项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盘点或核对,查明账存数与实存数是否相符的一种方法。

2、按财产按清查的范围分为全面清查和局部清查; 财产清查的按清查的时间分为定期清查和不定期清查。

全面清查(1、年终决算 2、企业关停并转或改变隶属关系 3、中外合资合营需要  4、清产核资   5、单位主要负责人调离)

局部清查(流动性大:1、现金:日记月结  2、银行:每月核对  3、存货:,年度清查外,每月重点抽查 4、贵重财物:每月清查 5、债权资产:一年1至2次6、与财产有关的人员调动 )

按财产清查的时间不同分为定期清查和不定期清查(更换财物保管员或出纳、发生非常损失即意外灾害、有关单位对企业审计、会计主体撤销合并改变隶属关系)

按财产清查执行单位不同分为内部清查和外部清查

财产清查前的工作准备:书p190

3、永续盘存制又叫账面盘存制,是通过设置存货明细账,逐笔逐日的登记收入数、发出数,并随时计算出结存数的一种存货盘存制度。优点:缺点:

4、实地盘存制是期末盘点实物确定存货数量,并计算出期末存货成本和本期发出存货成本的一种存货盘存制度。

5、期末存货计价和本期发出存货成本计价法: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求加权平均成本单价);个别计价法。

6、库存现金清查:出纳员自查;专门人员清查。

现金采用实地盘点法来确定库存现金实存数;清查时,出纳必须在场,但不得由出纳亲自清点;现金盘点报告表(盘点人与出纳共同签章)

7、银行存款清查通过与开户银行转来的对账单进行核对,查明银行存款的实有数额(单位银行存款日记账的余额与银行对账单不一致原因:未达账、单位记账有误、银行记账有误、单位与银行双方记账有误)。

8、实物资产的清查一般采用发函询证(查询核实)的方法进行核对。

9、实物财产清查(数量和质量)方法实地盘点法、技术推算法(煤盐化肥)、抽样盘点法、函证核对法清查时;实物保管员必须在场;盘存单(盘点人员与实物保管人员共同签章)

10、应收款的清查:询证核对法即同对方核账。

11、财产清查经批准处理后的账务处理(待处理财产损溢)

12、存货清查会计处理结果:

13、固定资产清查会计处理:

14、应收款清查会计处理:不需要通过待处理财产损益。P205

第十一章 财务会计报告

财务会计报告又称财务报告。

1、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财务会计报告

2、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包括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财务情况说明书

3、会计报表包括基本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

附表(利润分配表、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股东权益增减变动表、分部报表)

4、年度、半年度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包括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财务情况说明书

月度、季度财务会计报告通常仅指会计报表,会计报表至少包括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5、资产负债表(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静态报表)格式:报告式、账户式,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会计等式编制而成的,分左右两方,左方为资产项目(按资产的流动性大小排列);右方为负债(按清偿债务的先后排列)及所有者权益项目

利润表(反映企业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动态报表)的格式主要有多步式利润表和单步式利  润表两种。我国企业的利润表采用四步式报表(主营业务利润、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

重点定义:

1、 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流入。

2、 负债是指过去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3、 复式记账是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以相等的金额,在相互关联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账户中进行记录的一种记账方法。

4、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 的 静态会计报表。

5、 利润表(损益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 动态报表。

6、 当年形成的会计档案,在会计年度终了后,可暂由本单位会计机构保管1年。期满之后,应由会计机构编制移交清册(一式二份),移交本单位的档案机构统一保管;未设立档案机构的,应当在会计机构内部指定专人保管(不得由出纳保管)。

7、 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分为永久和定期两类。定期保管期限分为3年、5年、10年、15年、25年。

8、各单位保存的会计档案不得借出,如有特殊需要,经本单位负责人批准,可以提供查阅或者复制;查阅或者复制会计档案的人员,严禁在会计档案上涂画、标记、拆封和抽换。

9、单位销毁会计档案时,应由单位档案机构和会计机构共同派员监销。国家机关由同级财政部门、审计部门派员监销;财政部门的会计档案由同级审计部门派员监销。

10、对于保管期满但未结清的债权债务原始凭证和涉及到其他未了事项的原始凭证,不得销毁,应单独抽出立卷,由档案部门保管到未了事项完结时为止;正在建设期间的建设单位,会计档案一律不得销毁。

参考资料

中国会计网.中国会计网[引用时间2018-1-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niukebaodian.com/kuaiji/558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