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当时我备考中级会计的时候,以为凭着自己平日里的工作经验,看书学习肯定没什么问题,学起来以后才发现,自己就是一个小白,因为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我们平时工作的出入还是很大的,所以备考学习,不要掉以轻心。 发现光看书不行,我就赶紧去扒了各种网课,最后选择了南文文核心800题,现在觉得,别被这个名字给迷惑了,课程虽然以讲题为主,但是里面分析讲解到的知识点却非常多,而且老师还会明确的为你指出哪里是重点、考点,整个解题的过程,让人收获满满,夯实了基础的同时也学会了做题。 还有,对于备考中级会计,在时间规划上也非常重要,在平时保证每天3个小时的学习时长外,一定要在考前留出半个月的复习时间,把基础知识和南文文课程中讲到的重点全部再复习好,还好当时我考财务管理的时候遇到了两个大题都是南文文里面学过的题型,不然我这科就挂了。 最后给你来点儿鸡血,只要用对方法,耐心备考,中级会计上岸稳稳的!
以下内容由2016年中级会计职称学员分享,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帮助:
首先介绍下本人情况,财务专业毕业8年了,在2年多前一直做个小财务,但是贪玩从没去考试,后来又想转回财务所以还算认真复习考试了。所以我的经验介绍大概是适合那种智力普通又有点基础或实操的菜鸟,太聪明的或没任何基础太菜的同学应该是不适用的。
关于经济法
我个人的体会是,中级职称经济法一定要做题,一定要使用轻松过关1。我头次考的时候,慢慢看了一遍经科版的课本,但是到考场发现什么都不会,出的题目不偏但是很老司机的套路,单看课本是不行的。现在看来,课本可以不用看,有太多的内容构不成考点,这一门的轻松过关1几乎把考点都总结了,如果能把轻松过关1的内容和习题都过2遍,考前再做几套考前模拟题并查找错漏,通过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另外,我觉得,对于经济法,一边看书一边做笔记比较好,一方面是动笔写有利于记忆和注意力集中,另一方面,考前也容易知道哪方面薄弱。
关于财务管理
本菜鸟这门是第一次考幸运低分飘过,没看过一道习题,就把报名时买的经科版课本看了3遍。人有不同,想确保通过或者想扎实了解知识的同学还是做点题为好。
说下我这门的复习过程吧,第一遍看的比较久,陆续看了50个小时,后面2遍就快多了。虽然没做题,但是把能推导的公式都自个或对着书推了一遍。首先,公式间联系起来记忆比较好,比如,即付年金终值=普通年金终值*(1+i),道理是即付相比于普通的,每笔资金都要多算了一期利息,所以记住了普通的公式,即付的也就知道了。再比如,从基本定义看,复合杠杆系数=经营杠杆系数*财务杠杆系数,所以复合杠杆系数的最终公式的因子其实都和其他两个系数的因子有关,不妨自己推一遍。
其次,之前没接触过这门科目的同学要注意一种观念,即收益率和成本率在一些情况下其实是同一个东西,都是钱生钱的道理。再次,各种名词解释要知道具体指的什么。
关于会计
都知道,会计是其中最麻烦的,除非基础较好,不然要做好所费时间是另两门之和的准备。对于基础薄弱的同学,最好先把经科版的课本看一遍,时间多的可以慢看,时间少的快看,未必要全部理解,可以把理解的过程放到轻松过关1的做题里。轻松过关1中的的客观题必须要做和总结。
要注意一点,长期股权投资和合并报表这两章,单看课本是很容易犯晕的,如果看了2遍还是晕的话最好别看课本了,找过关1或模拟题中的综合题来替代,会清晰许多。
做题时一定要动手列出过程,越详细越好,这样才能和标准答案对比差错。会计的客观题很重要,有的单选题稍微展开就是一道计算题的内容,另外多选题常常是决定能否到及格线的关键。
算是大言不惭地介绍了点心得,最后想说的是,考完后发现中级考试的主要目的其实是举办者为了让报考的人能多学点理论知识,所以通过难度没多高,只要坚持复习,都是很有希望的,当然,如果初中没毕业那就另说。当我们羡慕那些一次3门低分飘过的同学时,能否发现,他们的幸运其实不过来自于对目标的坚持以及考前顺其自然的心态?
您好,现在还未公布2017年中级会计职称考试的考试大纲,但是可以参考2016年的考试大纲:2016年中级会计实务考试大纲涉及营改增的章节有部分变化。一些章节具体变化如下:第五章长期股权投资 第一节的总结内容修改部分文字表述。第十四章收入 删除“六、营业税改增值税的处理”第二十章财务报告 第二节删除母公司的解释祝您轻松过关!
我也在备考会计中级,可以与你共同学习。 中级会计实务教材目录第一章 总论第二章 存货第三章 固定资产第四章 投资性房地产第五章 长期股权投资第六章 无形资产第七章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第八章 资产减值第九章 金融资产第十章 股份支付第十一章 长期负债及借款费用第十二章 债务重组第十三章 或有事项第十四章 收入第十五章 政府补助第十六章 所得税第十七章 外币折算第十八章 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第十九章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第二十章 账务报告第二十一章 事业单位会计第二十二章 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 我们先来看一看教材目录,第一章至第二十章是一般会计主体的会计核算,第二十一章和第二十二章是特殊会计主体的会计核算,我们重点学习前二十章的内容。 首先,第一章是总论,是统领正本教材的,这一章基本上概括了《会计学基础》整本书的内容,如果你学习过《会计学基础》简单了解一下就足够了。这里我简单说一下什么是“会计”,以便将整本书的内容合理归类。会计工作的内容:凭证→账簿→报表。凭证包括原始凭证(发票等)和记账凭证(借:** 贷:** ),这个是整个会计工作的关键和基础,后期的工作全部围绕这个展开,现在我们都用电子帐了,只要凭证录入完毕,账簿和报表都会自动产生,所以我们几乎整本书都在告诉我们现实发生的经济事件我们要怎样把它翻译成会计语言(即借贷关系),这里所有的经济事件又可以区分为:一般事项和特殊事项(第二章至第十九章)。最后报表就出来了,报表出来后因为要牵涉到报表分析,所以了解报表的整体结构和数据来源很有必要,这就是第二十章的“财务报告”。 下面,我们来说一说第二章至第十九章的内容。一、一般事项 所有会计事项最终都会反映到会计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上来,即任何一件经济事件翻译成会计语言后都是借:会计要素里某一项 贷:会计要素里某一项。一般事项的“一般”在于它处理的是会计要素经常性发生的事件。 一般事项我们按照关联关系和会计处理方法的相似程度学习,这样安排:1.先学习“货币资金、应收预付款项”,这个目录里面没有,内容也相对简单,但是一定要学习;2.资产类事项: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投资性房地产、长期股权投资、金融资产、资产减值;3.负债类事项:短期负债(这个也没有,也要学习)、长期负债;4.所有者权益类(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这个整个都没有,但是经常性用到的,也要学)5.收入(这个比较难,这一章实际上讲了4个内容:销售货物收入、提供劳务收入、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建造合同收入,一个一个学,慢慢来);6、费用和利润(这个因为后面学习所得税和报表要用到,一定要知道利润整个形成过程和分配过程)。二、特殊事项 好了,六个会计要素的一般事项学习完了,下面我们来说一下特殊事项,刚才说了任何经济事项都会转变成会计要素里某一项,特殊事项也不例外,它的特殊之处在于它不是经常发生,或者处理起来比较怪,与上面咱们说的事项联系不是太紧密,所以特别说明。 特殊事项因为相互之间没有太大相似之处,我们就尽量找相似的放一块学习,这样安排:1.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这个正好温习一下资产类要素的核算)和债务重组(者两者联系较为紧密,处理方法相似);2.借款费用(第十一章的后一半)和或有事项;3.所得税(这个比较难,可以温习一下六个会计要素的核算);4.股份支付、政府补助、外币折算(这三个其实没什么联系,只是同属于非重点章节,放一块,了解一下就行了);4.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的变更及前期差错更正、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这两者都牵涉到资产负债表的问题)。 好了,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学习学会了一门新的语言,可以完美地把经济事件翻译成会计语言了,现在报表出来了,我们学习会计报表的结构及主要数据的来源,这里主要讲了4个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现金流量表),有精力的可以学习一下报表分析,这时候你回更好的理解会计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