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借贷公式

feion1992024-07-24  0

借方代表增加额,对应的贷方代表减少额。

资产类、费用类,借方代表增加额,贷方代表减少额

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借方代表减少额,贷方代表增加额

一、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经过一年经营(不考虑分红),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  利润=收入-成本-费用,可以推推导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成本-费用

二、资产+成本+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该等式左边的科目,借方额=增加,贷方额=减少;(借增贷减)

该等式右边的科目,借方额=减少,贷方额=增加。(借减贷增)

借贷记账法下,所有账户的结构都是左方为借方,右方为贷方,但借方、贷方反映会计要素数量变化的增减性质则是不固定的。不同性质的账户,借贷方所登记的内容不同,下面分别说明各类账户的结构。

(一)资产类账户的结构

在资产类账户中,它的借方记录资产的增加额,贷方记录资产的减少额。在同一会计期间(年、月),借方记录的合计数额称作本期借方发生额,贷方记录的合计数称作本期贷方发生额,在每一会计期间的期末将借贷方发生额相比较,其差额称作期末余额。资产类账户的期末余额一般在借方。

资产类账户的期末余额可根据下列公式计算:

期末余额(借方)=期初余额十本期借方发生额一本期贷方发生额

(二)负债类账户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结构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结构与资产类账户正好相反,其贷方记录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增加额;借方记录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减少额,期末余额一般应在贷方。

负债类账户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期末余额可根据下列公式计算:

期末余额(贷方)=期初余额十本期贷方发生额一本期借方发生额

(三)成本费用类账户的结构

成本类账户的结构与资产类账户的结构基本相同,账户的借方记录费用成本的增加额,账户的贷方记录费用成本转入抵销收益类账户(减少)的数额,由于借方记录的费用成本的增加额一般都要通过贷方转出,所以账户通常没有余额。如果有余额,也表现为借方余额。

(四)收益类账户的结构

收益类账户的结构则与负债类账户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结构基本相同,收入的增加额记入账户的贷方,收入转出(减少额)则应记入账户的借方,由于贷方记录的收入增加额一般要通过借方转出,所以账户通常也没有期末余额。如果有余额,同样也表现为贷方余额。

参考资料

借贷记账法_百度百科

借贷_百度百科

会计中的借贷是会计中的术语,表明记账的方向。

会计中的借和贷本身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只是纯粹的记账符号,表示会计要素的增加或减少的记账方向。至于“借”表示增加还是“贷”表示增加,则取决于账户的性质及结构。

1.借:一般表示资产、费用、成本的增加;负债、收入、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2.贷:一般表示负债、收入、所有者权益的增加;资产、费用、成本的减少。

借贷记账法应用的基本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1.资金流入企业的业务。即资产与负债、所有者权益同时增加。资产增加记入有关账户的"借方",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增加记入有关账户的"贷方"。

2.资金在企业内部流动的业务。即资产、收入和费用之间或资产要素内部的增减。资产和费用的增加以及收入减少记入相关账户的'借方',收入增加以及资产和费用的减少记入相关账户的"贷方"。

3.权益转化的业务。即负债、所有者权益和利润三者之间或一个要素内部有增有减。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增加以及利润的增加记入相关账户的"贷方",利润减少以及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减少则记入相关账户的"借方"。

4.资金退出企业的业务。即资产和负债、所有者权益同时减少。资产减少记入有关账户的"贷方",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减少则记入有关账户的"借方"。由此可以看出,每类业务都要同时记入有关账户的借方和另一些账户的贷方,且记入双方的金额相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借贷记账法

1、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会计恒等式)

收入-费用=利润

2、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具体是借方还是贷方要根据不同类型的会计科目来判定,根据“贷来”)

3、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全部账户借方期末(初) 余额合计=全部账户贷方期末(初) 余额合计

从公式左右平衡来看,因为资产与费用的方向一致,因此其记账规则也是一致的;而等式的另一边的负债、所有者权益和收入的记账规则也是一致的,但是其方向会与资产与费用正好相反。

此时只要确定这些要素当中一个要素的记账方向,剩下要素的记账方向就因为这个公式而自然而然被确定了。

具体来说,如果假设(注意是假设)资产的增加记为借方,减少记为贷方,剩下要素的记账规则便是:费用与资产相同,也即其增加记为借方,减少记为贷方,其余三个要素与资产正好相反,也即增加记为贷方,减少记为借方。因为只有这样,等式才能保持最初的平衡。

扩展资料

借贷代表着相互相成的两个方面,它们既是符号,但是符号后面其实又代表着不同的含义。这符号就像是易经当中的阴阳一样,阴与阳代表着不同的方面,但是阴阳又是能调和在一起,阴阳互动。

借贷也是一样,二者看起来是相对的,但是显然借中有贷,贷中有借,二者在会计实务的处理当中还会相互转化。这样看来,借贷记账法暗合易经哲学之思维,怪不得能长存不衰。

而著名会计学家井尻雄士曾写一本书,名之《三式簿记》,从刚才我们从易经当中分析到的哲学逻辑来看,三式簿记显然不能成立。所以此书诞生之时,曾经引起会计理论界的轰动,但之后就悄无声息,三式簿记也再没有人提起。

可见簿记的创新很难,五百多年前,会计之父帕乔利划下的借贷记账法的规矩到现在还是保持原汁原味,没有改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借贷记账法

会计中的借贷是会计中的术语,表明记账的方向。

1.借:一般表示资产、费用、成本的增加;负债、收入、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2.贷:一般表示负债、收入、所有者权益的增加;资产、费用、成本的减少。

金钱借贷书面记载要详明:

借据或借贷契约,宜清楚载明下列事项:

1.借贷双方当事人的名称。

2.借款的全额与币别。如:“新台币壹拾贰万元整”。

3.借款的期限。如:以“借款期限自借款日起\个月”或“借款期限自公元/年/月/日起至/年/月/日止”等字句来表示

4.利息的约定。把利率和支付方法表示清楚。如:“年利率10%”“自借款日起于每个月的第五天支付”。

5.违约金的约定。如:“借款人如有违约情事发生,应就借款金额按日支付每万元每日伍元计算之违约金。”

6.立据日期。

7.借款人的亲自签名。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niukebaodian.com/kuaiji/546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