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清和中级会计学

feion1992024-07-24  2

中级会计师的教材每年都会有新的,而且每年的教材对于知识点都会有一些或多或少的更新,所以还是新的更好。想要学习会计方面的知识,可以了解一下东奥会计在线。【更多会计问题点击咨询>>】中级会计考试科目包括《中级会计实务》、《财务管理》和《经济法》。参加中级会计考试的人员,应在连续2个考试年度内通过全部科目的考试,方可取得中级资格证书。换句话说:中级会计考试要求考生在2年内通过所有科目即可取得中级会计师资格证书。如果您有考会计师的想法,可以关注东奥会计在线,东奥会计在线是以会计学习者为中心的个性化教育服务的领航企业,致力于通过实用的教育服务推动全社会会计终身教育体系的建设。东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计算机与网络软件技术,能提升其竞争能力。

洪清,男,笔名巨溪,安徽金寨人,大学文化,特种工艺一级美术师,中国画家协会会员,安徽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经国家人事部中国人才研究会艺术家学部委员会ISQ资质任证,获得知名绘画艺术家称号),2003年起定居在上海,专职画家。

对会计系的新生而言,如何学好会计,掌握这门通用的商用语言,往往是他们入校时所感到头疼的问题,这里我们将台湾著名会计学者洪清和为《中级会计学》一书所作的序介绍给大家,希望能为你们早日「成为精通的学生」,提供有益的帮助。就研读商科的人来说,会计是一门必修的学科,因为社会上的商业行为必然会涉及损益的计算,就连非营利事业的运作,也会牵扯成本的计算与现金的收支。然则,会计的本质是什么?应该抱持何种心态去研读?所谓会计,有者解释为「会计是一种艺术!」有者解释为「会计是企业的语言!」一般教科书则将其定义为「采用有系统的方法,将会计事项予以记录、分类、汇总、表达、分析、与解释的整个过程。」这些说法,对于初学者来说,或可提供些许概念,然而,也仅止于概念而已。如果将会计解释为「数字逻辑的科学」,或许能带给读者些许灵感。多数研读会计的人,总持有一种观念--「会计好像都是用背的!」这种想法,实在存有极大的误解。 试想,企业日常的交易事项高阶人员无法事必躬亲,因而委由会计人员将企业的交易事项先予记录、分类、与汇总,当日后编制出报表,再藉由报表来了解企业的概况;显然,报表上的数字与公司概况之间,必然存在着某些关系,这种关系必须藉由数字与数字之间的逻辑推理,方可获得。然者以会计的专业用语予以表达。不论是由会计信息来看交易事实,或是由交易事实来看会计的处理结果,其间的逻辑关系,是不会变的。[Ok3w_NextPage] 因此,要学好会计,其首要任务,当然是要先了解交易事实与会计数字之间的逻辑。前述逻辑清楚之后,接着再研究会计处理方法本身的逻辑。读者一定知道,有些事理的处理,方法并不唯一。例如销货折扣的处理方法,就有总额法、净额法、与备抵法三种,如果已知这些方法在于反映那些交易事实,再分别就这三种方法,研讨其达成「反映事实」的方式,这就是会计处理方法的数字逻辑,也是时下会计考试的重点。然则,应如何理出这些扮演要角的会计逻辑?在多年的执教生涯中,笔者深是感概:大家总以为,学好会计的唯一法门,就是「多算」。这种说法,从形式上观之,甚为有理;但是,在多算之后,学子的内心未见充实,满脑的思绪依旧紊乱;若隔数日,恐怕记忆中的「残值」,早已所剩无几了。这是为什么呢?一般人总认为,会计中的逻辑与观念,必须从题目中来汇集,因此,祇要多演算题目,即可是,笔者却不以为然。试想,题目是活的,一个题目就一个个案,如何能演算所有类型的题目?既是不能,势必要另求他法,来一个根本解决。依笔者之见,首需了解各章节所提项目的基本逻辑;因为再复杂的题目类型都由基本逻辑卫生而来,再难的问题都可以用简单观念来解决。 如果课文部分的观念皆已厘清,接着再针对考试类别演算相关的题目;不过,在演算过程中,切莫将已然清楚的观念搁置一旁,而是利用观念解决现有的问题。换句话说,演算题目的目的,在于落实观念与逻辑,进而让观念在日常的交易事项上,能够灵活运用。遗憾的是,大多数人演算题目的目的,竟是在汇集观念与整理题型,无怪乎不少人认为会是死背的科学,「会计难念」的苦经因而不胫而走。当然,会计没有学好,其间存在许多因素;一者,学生本身的用功程度不够;二者,老师盲混瞎练,照本宣科;三者,书本的解释不够清楚,所谈观念未能前呼后应。关于第一项,祇能靠个人的发心、努力、与毅力;有关第二项,恐要靠些运气,最好是祖上有德;至于第三项,则要靠点智能来取舍了!不少在学学生,不可谓不用功,但是在研读课文与听讲之后,脑海里仍是一片空白,概念全无。笔者实在为这些学生深感不平;试想,不少上等之资,跟入会计的领域后,呈现出来的,竟然是平如许;这是谁的责任呢?真是社会的损失,教育的浪费。为了证实自己的理念,常应学生的要求,利用课余与假日,将自调教;在他们接受了笔者的观念与逻辑之后,对于每章的架构与穿梭其间的逻辑,皆能一一明示,因而改变了他们对于会计所抱存的心态。这种内心的满足,是身为老师的最大收获,也是书生为社会尽点心力的有效方法。当我经过数个实证研究后,非常肯定一件事,就是「要学好会计,必须对现值、加权平均、与方程序有更深入的体认。[Ok3w_NextPage] 祇要读者能够真正了解每一部分的意义、观念、与逻辑,即可以「自己的话」传达它的意思,而且说法并不唯一,但皆不离其宗。此种境界并非很能达到,但也非高不可攀。则,如何方能达到此种境界?作者以为:必须深入了解现值与加权平均的意义以及用方程序表现各部分的逻辑。诸君试想,会计上那些地方用了现值的观念?答案是公司债的发行、长期收票据与应付票据、财务困难债务整理、分期付款购货、分期收款销货、租赁、退休金、流动负债、长期投资公司债……等。如果现值观念清楚,对于前述各章节的说明,即能入木三分。 为了强调现值的重要性,特于本书增辟「现值观念」一章,并于其后紧接与现值有关的章节,期能使读者知所运用。再者,有关加权平均的部分,会计上亦谈了不少,例如存货的加权平均法、帐龄分析法的坏帐率、币值后进先出法的成本率、毛利法的成本率、利息资本化的加权平均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流通在外股数…….等。如能真正明晓加权平均的意义,当可明白会计的计算过程,实具逻辑性;逻辑既明,那么,留存在记忆的期间就能长久,进而提高学习的兴趣。本书对于上述部分,都尽可能作详细的说明,期使读者了解如权平均在会计上的运用。除了现值与加权平均的观念外,其他部分的逻辑,最好能以方程序来表现,切莫太相信自己的聪明才智。 试想,数学在现实的社会中,所以如许受重视,自有它吸引人的地方;其实会计所用的方程序,也仅止于数学中的简单代数而已。会计上所以要用代数,是因为会计一向讲求借贷平衡,当涉及两个上的会计科目时,其交互影响数,恐怕就不是「T字帐法」所能分析。例如,编制现金流量表时,如果寀用间接法,有关「坏帐费用」一项,一般教科书与我国公报都主张要加回坏帐费用,但是笔者却认为不需加减;虽然各有主张,但是作者的答案却与我国公报相同;反观一般教科书,不是避而不谈,就是观念错误。更奇怪的是,会计界似乎早已习惯了这种错误!走笔至此,不知读者有何感受?常言道「众生是未得道的佛,佛是已得道的众生。」笔者深切期粉「今日未精通的老师,日后都能成为已精通的学生。」最后,且以先师鲍尔一教授赠与笔者的一句话,转赠诸君,藉以互勉。

会计职称可以考考。注会不是一般难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niukebaodian.com/kuaiji/535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