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估计案例

feion1992024-07-24  0

会计估计是指企业对其结果不确定的交易或事项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为基础所作的判断,会计估计变更就是由于资产和负债的当前状况及预期未来经济利益和义务发生了变化,从而对资产或负债的价值进行的重估和调整。会计政策变更是指企业对相同的交易或事项由原来采用的会计政策改用另一会计政策的行为。简单通俗理解就是,会计估计是依据对时间、金额的判断和原来不同而进行的变更,典型的是固定资产折旧年限与原来估计的不同,而改变折旧金额,侧重与数量、时间、金额等。会计政策变更是侧重与质量相关的变更,采用与原来性质不同的会计政策。

会计估计是指企业对其结果不确定的交易或事项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为基础所作的判断,会计估计变更就是由于资产和负债的当前状况及预期未来经济利益和义务发生了变化,从而对资产或负债的价值进行的重估和调整。会计政策变更是指企业对相同的交易或事项由原来采用的会计政策改用另一会计政策的行为。简单通俗理解就是,会计估计是依据对时间、金额的判断和原来不同而进行的变更,典型的是固定资产折旧年限与原来估计的不同,而改变折旧金额,侧重与数量、时间、金额等。会计政策变更是侧重与质量相关的变更,采用与原来性质不同的会计政策。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在会计考试中独立成章,但分值占比不高,很容易让人忽略。如果我们在财务面试时提个问题: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你能分清楚吗?估计很多人答不上来,即使能答照本宣科的回答上来了,也很难让人满意,因为有时候,这就是个无解的问题。举个例子:某公司应收账款的坏账准备是按账龄计提的,一年以内是5%,一至两年是10%,两至三年是30%,三至四年上50%,四至五年80%,五年以上100%。后来公司开董事会,认为公司的业务类型发生了变化,A类业务是原来的主营业务,还沿用原来的坏账政策,B类业务是几年前新拓展的,最近授信期限发生了变化,坏账准备政策变更为一年以内计提1%,一至两年20%,两至三年50%,三年以上100%。现在的问题来了,这个变更是会计政策还是会计估计或者是差错更正呢?通常我们说会计政策变更,是指对于相同的交易或事项由原来采用的会计政策改用另一种会计政策,该公司的B类业务是几年前拓展的,以前采用的是老政策,现在用新政策,所以认定为会计政策变更似乎没有问题。需要注意的是公司变更比例还考虑了B类业务授信期限发生了变化的因素。准则规定:“企业据以进行估计的基础发生了变化,或者由于取得新信息、积累更多经验以及后来的发展变化,可能需要对会计估计进行修订。“授信期限变化可以视为估计的基础发生了变化,所以当成会计估计变更也没错。那会计差错更正呢?所谓前期差错是指在编制前期报表时没有运用可靠的信息,对报表造成的省略或错报。授信期限的变化企业是有一定主动权的,如果前一年企业授信期就变了,但会计政策到了第二年才变,那是否可以理解为会计差错更正呢?也许有人会说,这三个变更既然区别不大,用那个不都无所谓么?其实还是有所谓的,不同的变更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大不一样!一般来说,会计政策变更采用追溯调整法(指对某项交易或事项变更会计政策时,如同该交易或事项初次发生时就开始采用新的会计政策,并以此对相关项目进行调整的方法),也就是说一旦确认为会计政策变更就要对以前年度的坏账准备按新政策重新计提一遍。会计估计变更采用未来适用法(指对某项交易或事项变更会计政策时,新的会计政策适用于变更当期及未来期间发生的交易或事项的方法),不调整以前年度会计报表,也不需要计算会计估计变更的累积影响数,只调整当期利润。会计差错更正(主要指重大差错更正)一般是那年错的改那年,也就是追溯调整法。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对当期报表的影响大不相同。还是上面的案例,由于该公司应收账款主要是新业务产生的,且新业务的应收款绝大部分都是一年期以内的。按老政策,当年计提坏账准备有6000万,新政策可能只有1000万,对当期利润的影响有5000万之巨!假如该公司当年亏损2000万元(按老政策),采用未用适用法,当年利润就可以变成盈利3000万元,采用追溯调整法可能还是亏损2000万元。所以定性很重要,它可能直接影响公司当年的盈亏!那么本案例到底适用那一种变更呢?我们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首先我们注意到该公司变更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主要原因是授信期限发生了变化,也就是会计估计的基础发生了变化,所以会计政策变更可以排除。那是会计差错么?这就要假设一些条件,如果公司在前一年新业务的授信期限已经发生了变化,但坏账计提比例没有随着变,而是第二年才进行的调整,这就是“编制前期报表时没有运用可靠的信息,对报表造成的省略或错报。”应属于会计前期差错,要采用追溯调整法(以防企业借此调节当期利润)。如果授信期限的变化是当年行为,那就是会计估计变更,未来适用法没跑!最后还要总结一下:实务中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有时是很难区分的,因为很多条件要企业自已提供,而企业总会有针对性的提供对自己有利的条件,这也就给了很多人调节利润的空间。当然,通常我们会很专业的称之为——盈余管理!

会计估计是指对结果不确定的交易或事项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为基础所作出的判断。为了定期、及时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需将企业持续不断的营业活动(经济业务)划分为各个阶段。例如你买了一个固定资产,如果没有确定的使用年限的话,你就要根据相关的法规和经验等,预估它的使用年限为n年。

一.案例简介这是一个关于利用会计截期在收入的确认和费用.负债的确认问题上做文章进而夸大企业业绩,进行会计舞弊的案例。美国女王真空吸尘器公司是一家上市公司,以生产耐用的吸尘器著称,唐·希兰先生是该吸尘器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当初为了获取该公司的控股权,希兰先生不惜抵押了其所有的私人资产,以获得巨额借款用于购买女王公司的股票。只有在女王公司的利润急剧增长的情况下,他才不至于陷入更大的财务困境之中。不懂吸尘器行业的希兰及其管理小组武断地认定开发新一代真空吸尘器才是大幅提高利润的最佳途径。为了筹措新生产线的资金,希兰先生授意财务经理去人为地夸大几个季度的利润从而使股票价格上涨,再用股价上涨抛售部分股票的方法产生资金。财务经理选择了在销售和费用的截期上玩花样。他指示销售经理将期后的销售发票提前到会计年度结束前开,嘱咐仓库将货物的发运提前,并同时编造大量的非法分路以掩盖造假举动。此外,他还将积存的商品发运他处,视之为销售记入销售收入;将未付的帐单锁在橱柜里不确认负债。希兰通过他的方案得到了急需的现金流。由于公司从未在期后冲销虚假的销售,审计人员并未发现该公司的造假行为。新一代的真空吸尘器销售业绩飚升,利润飞涨。然而好景不长,不久消费者们发现吸尘器的质量存在严重问题并要求退货,其幕后原因是希兰贪婪地追求利润以至于强吸尘器原先坚实的金属部分替换成了塑料装配,从而导致产品不耐热。于是,最初的利润转变为狂怒的抱怨声,仓库开始没有空间存放退回的产品。后来,公司不得不租用了较远的仓库存放退回的产品并销毁所有反应退货的记录,以此来蒙蔽了审计人员。由于产品的口碑极差,公司的名声一落千丈,销售严重滑坡。巨额的销售退回和销售额的锐减给希兰和财务经理带了极大的压力,面对所要额外信息的审计人员,他们最终在律师的建议下主动认罪。本案中,投资者和债权人由于女王公司的舞弊行为遭受了共4000万美元,公司也宣告倒闭。此外,希兰先生也被判一年有期徒刑并附带数百万的赔偿。二.案例分析对于本案例的分析,首先针对这舞弊案,从舞弊本身入手。本案例运用截期舞弊来制造虚假利润,它是利用时间性差异来实现的。 截期舞弊通常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提前确认收益,另一种是延迟记录费用或负债。但是,不论采取其中的哪一种,只要是通过时间因素实施舞弊的,造假者所选用的舞弊手法无非是以下三类(下述手法以提前确认收益为例,延迟记录费用或负债的手法也可以此类推):(1)玩时间游戏:即为了达到一定的销售指标或利润指标,公司往往在年底不及时结账,将下一期的销售业务提前计入上一个会计年度,这是最普遍采用的一种手法。(2)未完成全部服务前确认全部收益:这种手法罔顾会计准则有关“完工百分比法”的规定,在服务未完全提供完毕之前,即在账上确认了该服务带来的所有收益,而且还不转销预提费用,并将需抵偿的保证金计入利润。(3)凭订单确认销售:即在接到商品或货物订单时就确认销售收入。更有甚者,为数不少的公司在审计前后,将货物发运到自己的私人仓库或分公司并记之为销售。 我们认为在本案例中,有下例舞弊行为:1提前确认收入:将期后的发票提前到会计年度前开; 2记录不存在的收入:将积存的商品发送到别处,同时视为销售计入销售收入; 3高估收入:将未付的账单锁在橱柜理不确认负债。那么舞弊的原因是什么呢? 从构成舞弊的三个要素——压力、机会、藉口来看,压力无疑是舞弊发生的最原始动力。当初为了获取该公司的控股权,希兰先生不惜抵押了其所有的私人资产,以获得巨额借款用于购买女王公司的股票。能偿还该债务的唯一方法,就是从女王公司获得收益。若女王公司的利润如果没有急剧增长的话,他则将陷入更大的财务困境之中。因此,他具备了最主要的因素。对一个公司而言,虽然其产权是由股东所有,但日常经营权却在管理者的手中,实质上形成了“内部人控制”,产权和经营权分离,给予造假者以可乘之机。这些为客观因素。 就主观的人为因素而言,管理者的盲目与决策武断:希兰和他领导的新的管理小组在不懂吸尘器行业的情况下,武断地认定旧的生产线过于老化,开发新一代的真空吸尘器才是大幅提高利润的最佳途径;管理者的短视:希兰贪婪地追逐高利润,将吸尘器原先坚实的金属部分替换成塑料装配,从而导致了新的吸尘器不耐热。有关新产品的问题接踵而来。首先,有一部分消费者声称,吸尘器内部的齿轮脱落,要退还产品;接着到处有报道说吸尘器的内脏会受热融化;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抉择:财务经理听了希兰的打算后,对此夸大利润的非法伎俩同样持支持态度。他的动机很简单:他相信希兰先生有关新产品的创意,并且还天真地认为,这种做假账的行为只是暂时的;除此之外,他还必须保住他的饭碗。这些都使舞弊后果雪上加霜。在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由于监督机关的不力,也是舞弊得以发生并持续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女王公司从未在期后冲销任何一笔虚假的销售——这是截期舞弊的典型征兆,所以,那些具有多年从业经验的审计人员并未发现该公司的造假行为。公司决定租用离公司较远的仓库来存放这些毫无价值的商品,并由希兰的一个下属负责销毁所有能反映退货的文件记录,包括发运单、存货盘点表和存货退回清单。这个花招又一次“暂时性”地奏效了。针对本案例的舞弊行为,我们结合资料,提出几点措施: 注重对高层管理人员财务状况的调查。当客户业务结构发生变动时,应加强对客户的业务的了解。虽然审计人员审计女王真空吸尘器公司已有多年了,但是该公司自希兰先生接手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先传统的金属制吸尘器不再生产了,代之以全新的未经试验过的产品,而且公司的全部收入都来源于该新产品。由于公司产品、销售结构和人事发生了剧烈变动,对审计人员而言,应将现今的公司视同为与以往的女王公司不同的一家公司。审计人员应在现有的销售结构下,重新衡量这种变化给企业带来的影响。在上述案例中,如果审计人员重视所谓的利润剧增都来自与新产品这一事实的话,他们必然会加强对该种新产品的调查和认知,从而重新评估审计风险。现场勘察和询问必不可少。对于审计制造业、零售和批发业的审计人员而言,对其客户的现场勘察和询问是尤其重要的。任何存货项目,不论是发货还是收货,最终都是要经由装卸码头直至仓库才能完成的。因此,存货方面是否存在财务造假一定瞒不过关键的装运人员。在上述案例中,如果审计人员在审计存货项目时,多花费一部分时间在现场勘察,有技巧地询问那些在仓库工作的相关人员牵涉舞弊和滥用职权方面的问题,相信不难发现新产品有大量销售退回这一事实,从而进一步揭示公司利用截期来虚构利润的舞弊行为。善用分析性复核。对着大量单一、枯燥的数字,注册会计师难免会有云里雾里的感觉。然而这些简单的数字背后却隐藏着复杂的勾稽关系,其往往能帮助注册会计师确定报表的合理性。一旦这些勾稽关系被破坏,通常就预示着有一些不寻常的事项出现,需引起注册会计师的注意,以便更好地抓住主要矛盾,提高职业警惕性。比如说要提早确认收入的话,货物常常在发运之前就已经被开单记账了,因此,货物的发运数量可能与开单记账的数量不一致。注册会计师通过实施对两者一致性的测试就可以验证利润的正确性了。在上述案例中,审计女王吸尘器公司的审计人员如果能使用同样的方法和准则,就可能发现公司外租仓库的存储成本有显著增长,从而进一步怀疑到退回的劣质商品可能没有在销售退回中予以反映,巨额的利润也许只是一个泡沫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niukebaodian.com/kuaiji/535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