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以回扣、折扣、信息费等形式出现的商业贿赂行为,都无法按照会计法律制度入账,必然体现为不同形式的会计假账。会计假账是助长、掩盖腐败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阻碍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毒瘤”。解决会计假账问题,不能仅仅局限于会计理论和工作本身,只有结合会计学、法学、经济学等多门学科理论,用宽阔的视野进行分析,注重制度建设,才能收到标本兼治的效果。会计假账是不符合会计契约真实完整义务而给守约方造成损失的法律关系状态,由体制型假账、客观型假账和主观型假账构成。治理体制型假账,要消除会计信息所有权单位化、会计主体之间不平等、会计违约行为存在净收益、会计契约诚信机制缺乏等原因。治理客观性假账,要解决会计法律博弈不足、会计职业机制缺乏、会计凭证控制错位、绩效评价制度不健全等问题。治理主观性假账,要消除会计契约无形化、会计法律约束乏力、单位负责人滥用权力等原因。会计法律本质是经充分博弈达成的合意契约。治理会计假账,要运用会计合意契约理论、会计法律博弈理论、会计耗散结构理论、会计信息产权理论,采取综合配套的举措:一是建立以追究假账伦理责任为基础、以追究假账民事责任为主导、以追究假账刑事责任为重心、以追究假账行政责任为补充的反会计假账责任体系;二是建立独立的会计法院和会计检察院,专门负责会计纠纷、会计假账、会计犯罪的司法诉讼活动;三是建立独立的会计审计院,专门负责会计法律制度的行政执法和会计假账治理职能;四是要与其他国家和有关国际组织协同行动,制定会计假账治理公约,强化跨国公司假账治理,逐步构建公正公平、规范有序、客观真实、防治假账的会计信息法治秩序。随着电子化时代的到来,电子会计假账也随之出现。电子假账比纸面化的会计假账更难认定、鉴证、监控,对经济社会和政治危害更大。这就迫切要求我们尽快建立以网络技术为基础、以假账认证为根据、以立法规制为主导、以司法治理为主线、以国际合作为支撑、以过程监控为重点、以行业自律为基础的电子假账治理和预防体系。《会计假账法律治理》一书,既揭示了会计假账的本质和原因,又系统地提出了治理会计假账的对策措施,对治理会计假账和当前正在进行的反商业贿赂,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作为我所的一位财务人员,我不断学习相关专业知识,严格按照有关财务规定认真操作,能够进行事前审查、事中复核和事后监督。
初读稻盛和夫先生《经营与会计》时确实觉得有点吃力,毕竟自己不是财务专业出身,对于其中所讲到的内容知之甚少,但是经过第二次静心阅读后,我发现对其中的理念原则以及所举的实例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这也正说明自己今后一定要多加强学习,多接触不同领域的知识,以更快提高自身的能力。读完书后一定要多加总结和思考,那么接下来就由我和大家来分享下阅读本书的一些感想。《经营与会计》主要讲的是:稻盛和夫先生在创业之初对会计科目一无所知,他是技术出身,当时能做的只是全身心投入工作,但是企业经营中每天都要面临各种各样复杂的问题,而这些问题让他感到很不安,经过一番思索后,他觉得一切事物都应该遵循原理原则进行解决和处理,对于每一个问题他决心依据自己的经营哲学从正面解决,也就是正确做人的基础上开展经营。稻盛和夫先生的会计学基本思维模式是追求事物的本职,以作为人何为正确为基础对事物进行判断,追溯事物的本质,同时以做人的基本道德和良心为基础开展经营。 本书重点阐述了会计学在管理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同时也阐述了企业经营中重要原则与会计的关系。本书共分为七章,其中每一章对应一个经营与会计的原理原则,分别是现金流经营原则、一一对应原则、筋肉坚实的经营原则、完美主义的原则、双重确认的原则、提高核算效益的原则和玻璃般透明经营的原则。接下来就这七条原则谈谈我的一些想法。 现金流经营原则就是经营要聚焦在现金的流动上,必须以现金为基础,实事求是的反映企业现阶段的实际资金情况。经营者要时刻了解资金去了哪里,及时关注每日的资金情况,要在土表正中相扑,而不是到了来不及的时候再去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及时应对,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只有把现金经营作为基础,放在中心位置,才能做好经营。 一一对应原则是指在经营活动中必须保证钱、物的流动与票据的一一对应,构建一个透明的监督管理系统。如果销售票据和进货票据不一一对应,销售和利润每个月会有起伏波动,这样就会出现错误的数据,那么在错误的数据基础上进行经营判断的话,就很有可能将公司导入错误的方向。所以说,坚持贯彻一一对应原则可以确保企业经营者做出正确的判断,保证企业健康发展。 筋肉坚实的经营原则是指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必须注重成本管理,要有效降低成本,提高企业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如果企业有效降低成本,那么在销售收入同等的情况下就增加了企业的利润。比如文中提到的即买即用,也就是用多少买多少,不进行一次性大量买进,而是在需要时再购买,这样就避免了一次性大量买进会使企业存在很大风险,承担不必要的费用支出。所以这一原则同样适合应用到日常经营中。 完美主义的原则是指在企业经营中不允许妥协,所有工作都要尽可能追求完美,达到每个细节,以最完美的形式呈现。作为经营者不仅要从宏观上明白整个公司的状况,而且还要在微观上了解部下所做的工作,了解每一个员工以及现场工作的情况,这样才能不断加强完美主义的实施,成为一名优秀的经营者。同时,只有企业领导者严格的审核,员工的工作就会少出现问题,这样就能使完美主义渗透到公司的每个部门和每一个人。 双重确认的原则是一种保护企业也保护员工的机制,主要目的是杜绝员工在工作过程中犯错误甚至犯罪,与一一对应原则有异曲同工之妙。让两个以上的人进行相互监督、审核、确认,由此来推进工作,这一原则贯彻执行能使员工在工作中规避风险,也能提高业务本身的可信度,保证企业组织的健全性。 提高核算效益的原则是指在提高销售收入的同时,要不断利用各种方法进行费用压缩从而实现利润的增加,也就是运用销售最大化、费用最小化的原则,来提高单位时间效益核算,追求附加价值。每一个独立的单位都负有一个独立的经营责任,这样个体就能更加清楚和明确自己的目标,并根据目标和努力去提高创造价值。 玻璃般透明经营的原则是指光明正大地向企业所有成员公开财务账目信息,尽可能的让每一个员工知晓公司整体的情况、前进的目标,同时也让员工知道公司前进的困难和经营上的难题。这种做法对于提高公司员工的道德水准、形成公司整体合力是非常有帮助的,也更容易让企业达到目标。 通过本书的学习,我感悟很深,也深知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提高自己的价值。而作为企业经营者更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与贯彻经营原理原则来加强企业的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的不断发展与成长。
《一本书读懂财报》这本书是我从头到尾认认真真读的第二本关于报表讲解及报表分析的书,另外一本是营长推荐的《让财报说话》,可以说这两本书都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细致的分析,同时又和商业决策密切结合,为我们提供迅速理解财务报表体系和逻辑的敲门砖。 一、一些印象深刻的话 “会计是一门艺术。做会计不仅要把每一步的加减乘除都计算得精确无比,而且要在会计准则的范围之内做出选择和判断,让它能够准确地描绘一家企业。” “行业盈利能力由五个方面影响:现有企业之间的竞争,新进入者的威胁,替代产品的威胁,购买者的议价能力,供货方的议价能力。” “流动资产实际上扮演了两个角色:一个角色是为企业偿还流动负债做准备。另一个角色是为企业的日常运营提供流动资金。” “现金流量表是从风险的角度来衡量企业是否能生存下去,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是从收益的角度衡量企业有多少家底和多少收益,这三大报表互相依存,互相联系,缺一不可。” “资产负债表让股东了解自己的家底和自己公司的财务状况,企业的目的是赚钱,但在了解赚了多少钱之前,股东必须了解自己投入的资金都去了哪里,又欠了谁的钱,这就是资产负债表提供的信息。肖老师把资产负债表比作企业的单反相机,它只是给企业拍了张照片,只能描述制表时企业的财务状况。利润表是企业的摄像机,是一个时段的概念。利润表告诉我们企业是否赚了钱、在哪里赚了钱,并推断未来一段时间的收益。” 二、总结书中的一些知识点 资产负债表 1.如果亏损1个亿怎么能变成盈利?用3000万房子抵掉1.6亿贷款,再用1.6亿现金买回房子。利润表只受出售资产影响,而不会受到购买资产的影响。这样就产生了1.6亿资产,账面价值增加了1.3亿。 如果一家企业卖出资产很短时间又买入已经卖掉的资产,就可以按照买回交易中的价格重新记录资产的价值。 2.流动资产排序是按照变现速度排序的。 3.与历史成本对应的是公允价值,金融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出租或出售用房地产、办公楼、厂房不属于投资性房地产)一般用公允价值计价。 4.长期应付款一般与租赁有关,融资性租赁等于分期付款购买资产,租入的资产计入资产,未来将要支付的租金总额记入负债。 5.股东权益:总资产-负债,也是净资产。股东从外面拿进来的钱:股本(股份有限公司)或者实收资本(有限责任公司)、资本公积(股东实际投入资金-注册资本)。比如上市公司发行1亿股,每股面值1元,股本是1亿,每股售价20元,则20亿中1亿是股本、19亿是资本公积。股本必须等于注册资本。公司自己赚到的钱没有分给股东而选择留下的部分:盈余公积(中国法律不让分的部分,留存10%,我国特色)和未分配利润(公司自己不想分)。 利润表 利润表反映了企业是否赚钱、在哪里赚的这两个信息。此外,利润表将可持续的营业利润与不可持续的营业外收支和补贴收入分别展示,又可以帮助企业推断出自己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收益。因此,利润表实际上有两个作用,它不仅告诉企业,你现在赚了多少钱,这些钱是从哪里赚的,还使企业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到自己未来的盈利状况。 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内在逻辑 1.资产负债表的存货记录生产成本;卖出去的存货是营业成本,记在利润表中。 2.生产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扩大了产量而没扩大销量,可以提升毛利,但会造成产品积压。 3.技术研究的研究支出记入管理成本,而外购技术记入无形资产。因此,初创企业会把研究部门设为子公司,母公司从子公司购买技术,这样记入无形资产中,可以粉饰报表。而高利润公司愿意把研究成本记入管理费用,用来减税。 4.未分配利润连接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现金流量表 1.现金流量表分为经营性活动、投资活动、融资活动。 2.现金流量表则是站在风险的角度揭示企业风险状况和持续经营能力。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则是从收益的角度揭示企业家底。 3.现金流量表本身就是一张流水账单。 活用三张表 1.银行放贷关心现金流量表,偿付能力;投资者关心未来收益,利润表;收购企业看资产负债表中的股东权益。 2.同型分析看占比,用同行分析做横向和纵向对比。 3.利润率是效益,周转率是效率,效率*效益是ROA。 4.美国公司流动比率一般在3~4之间,如果低于2就要破产,但中国公司靠借新还旧生存,扣除短期借款后计算流动比率更合理。 影响财务数据的因素有哪些 首先,环境是一个重要因素,比如,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国家的经济形势,企业所处的行业状态,企业面临着怎样的竞争,当然,即使处于相同环境下的企业依然可能做出完全不同的决策,因为每个企业的战略选择不同。总结总共三方面:一是外部环境存在差异。二是企业的战略定位也有很大差异。三是战略的执行能力也会影响企业的现状及未来的发展。 怎么才能算是好公司? 1.投资资本回报率ROIC和净资本收益率ROE ROIC的分子是税后营业净利润(简单理解成净利润+利息,股东和债券人的收益);分母是投资资本(股东和债券人的投入,股东权益+有息负债,即总资产-应付账款-应付工资-应交税金等)。ROE分子是净利润,分母是总资产。ROIC比ROE更精准的衡量企业的投资价值。 2.衡量企业投资价值的标准就是WACC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WACC=(有息负债/投资资本)*债务资本成本(就是贷款或者发债利率)*(1-所得税率)+(股东权益/投资资本)*权益资本成本(就是行业平均盈利水平) 3.经济利润=ROIC-WACC 4.为什么净利润是正的,但经济利润是负的?因为计算净利润的时候没有考虑股东和债权人的资金成本。 5.ROA和ROE的关系 ROA*权益乘数=ROE 权益乘数=1/(1-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率越高,权益乘数越高。企业可以通过提高资产负债率的方式提升ROE。所以,不能只看ROE。ROA就没那么容易操纵了。 通过读这本书,帮助我重新梳理归纳了三大主表的内涵以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键点。使我对咱们企业的经营状况无论从宏观还是微观方面都有了全新的认识,为我们构建公司财务分析决策体系时提供了思路,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