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会计准则的会计要素:资产、负债、权益、业主投资、派给业主款、营业收入、费用、综合收益、利得、损失十类。国际会计准则的会计要素:资产、负债、权益、收益(含利得)、费用(含损失)等五类。
二、国外(主要是美国)关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及其逻辑起点的研究综述1936年6月,AAA正式发表了由佩顿和利特尔顿执笔第一份重要报告——《试论公司财务报表编报的会计原则》,引起了大量的争议和批评。两位学者在仔细分析了各种批评意见后认为,应当提出一个基本的理论框架,作为该报告的理论依据。在1940年出版的《公司会计准则导论》一书中,佩顿和利特尔顿提出,通过构建一个框架,将会计的基本理念编织成一个连贯、协调、内在一致的理论体系。该书的观点构成了后来关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研究以及FASB制定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的基础。在1961年和1962年,ASB发布了第一、三号会计研究论文集,分别讨论会计基本假设和会计原则,并力图强调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以“假设一原则”为核心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构建思路初步形成。但以会计假设作为起点存在假设数目的多少以及假设与原则逻辑关系不严密等缺陷,因此,探寻区别于“假设—原则”概念框架的新思路就成为必然。1966年,AAA发布了《基本会计理论说明书》报告,该报告提出的“会计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的观点,为以会计目标作为起点的新概念框架的建立,提供了最直接的有效的理论准备。20世纪70年代初,AICPA成立了“怀特委员会”和“特鲁伯罗德委员会”,其中“特鲁伯罗德委员会”的报告,第一次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基于美国市场经济环境下的财务会计目标,这为后来FASB继续探讨财务报表目标,并将其作为概念框架的起点,提供了较好的基础和可能。从1978年到1985年7年间,FASB共发表了6辑财务会计概念公告,加上2002年2月发布的第七号概念公告《在会计计量中使用现金流量信息和现值》,标志着美国以会计目标作为起点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形成。此后,无论是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还是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都曾试图构建一个类似的框架。虽然具体内容上有所创新,但总体思路大多还是借鉴于美国。综上所述,国外对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研究主要是美国的研究。美国在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研究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并最终建立了以会计目标为逻辑起点的连贯、协调、内在一致的理论体系。其他国家比如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还是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也在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构建方面作了许多工作,并形成了一定的自身特色,但由于都无法超越美国的成就,大多只是美国的再版或发展。
1、国际会计准则
将会计要素划分为资产、负债、产权、收益和费用五大要素。而且明确“收益的定义包括了收入和利得”,“费用的定义包括了损失,也包括那些在企业日常活动中发生的费用”。
2、美国会计准则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中,将会计要素划分为资产、负债、权益、业主投资、派给业主款、总收益、营业收入、费用、利得、损失十大要素。
扩展资料
国际会计准则与美国会计准则的比较
共同点:
1、运作机制相似,二者均为民间机构,由企业、专业团体资助,专门制定会计准则,不过FASB获得了SEC的授权。
2、制定准则程序相似,如前所述,二者制定准则都经过大量的调研、征求意见、投票批准等程序,且透明度非常高。
3、准则内容相似。尽管FASB发布的会计准则数量多于IASB,但其对相同业务的会计处理原则、方法等基本相似。
不同点:
1、出发点不同。IASB的出发点是制定全球通用的会计准则,FASB则主要根据美国国内经济活动的需要制定会计原则,主要适用于美国。
2、基础不同。IASB发布的会计准则主要是原则导向(Principe-based)的,目的是在基本原则一致的条件下,兼顾不同国家的具体情况,因而比较精练、粗线条,
其核心思想是只要企业在编制会计报表满足了财务会计概念框架(Conceptual Framework)的要求,那么报表就是真实、公允的,IFRS体系更加看终于专业人员的内在以及主观判断;FASB发布的会计准则主要是规则导向(Rule-based),
其准则数量多,内容具体、细致,其核心思想是尽可能多的将规则细化,是的每一项业务都有具体的准则作为指引,只要企业在编制报表时候完全满足了相关要求,那么报表就整体上满足了GAAP准则的思想,故这种依据一条一条的准则去检测企业是否规范操作也被称为逐项核查(Box-ticking)。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际会计准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会计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