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留个邮箱,我把操作的视频发给你
会计电算化的概念,随着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发展,也在不断丰富。一般而言,会计电算化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会计电算化,是指以电子计算机 为主体的当代电子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具体来说,就是利用会计软件,指挥各种计算机设备替代手工完成或完成在手工下很难完成、甚至无法完成的会计 工作的过程。
广义的会计电算化,是指与实现会计工作电算化有关的所有工作,包括:会计软件的开发和应用,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训,会计电算化的宏观规 划,会计电算化的制度建设,会计软件市场的培育与发展等。
产生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采用专门的方法,对企事业单位的经济资源与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的核算和监督,并在此基础上对经济活动进行分析、预测、考核和评价的一种管理活动。
会计的各项活动都体现为对数据和信息的某种作用,彼此构成一个有秩序的数据处理和信息生成的过程。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会计数据处理一直由“算盘为代表的手工工具来辅助,这种手工处理方式虽具有良好的适应性.但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较高,业务处理速度较慢,工作效率较低。
账务处理系统的基本任务:
1、力求实现会计循环的自动化。但从原始凭证到记账凭证的确认还不能全部实现自动化。
2、实现会计信息的多元分类。即不仅实现对总账、日记账和明细账管理,还能实现对往来、部门、项目、数量、单价、外汇及汇率的管理。
3、实现数据的高度共享。
账务处理系统是会计核算的核心,其他业务系统往往需要读取账务系统的数据进行核算,而且要将处理结果汇总生成凭证送账务系统统一处理。许多单位的会计电算化工作往往都是从账务处理系统开始的 。
定期核对
(1)使用丁种账的账户,如汇出汇款、其他应收款等科目,应按旬加计未销账的各笔金额总数,与该科目总账的余额核对相符。
(2)贷款借据必须按月与该科目分户账核对相符。
(3)余额表上的计息积数,应按旬、按月、按结息期与该科目总账的累计积数核对相符。
(4)各种卡片账每月与该科目总账或有关登记簿核对相符。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账务处理
流程如下:
(1)系统调查和需求分析
本阶段为生命周期法中的需求分析阶段,即对系统将要面临的问题以及用户对系统开发的需求进行调查研究,确定系统开发的目标和任务,弄清问题是什么。
(2)分析问题和求解问题
本阶段为面向对象的系统分析,即从问题域中抽象地识别出对象以及其行为、结构、属性、方法等。
(3)整理问题
本阶段为面向对象的系统设计,即对分析的结果作进一步的抽象、归类、整理,并最终以范式的形式将它们确定下来。
(4)程序实现
本阶段为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即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将设计整理的范式直接映射为应用程序软件,并调试之。
开发原则
1、创新原则
体现先进性。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十分迅速,要及时了解新技术,使用新技术,使目标系统较原系统有质的飞跃。
2、整体原则
体现完整性。企业管理可以理解为一个合理的‘闭环’系统。目标系统应当是这个‘闭环’系统的完善。企业完整的实现计算机管理不一定必须在企业的各个方面同时实现,但必须完整的设计系统的各个方面。
3、不断发展原则
体现超前性。为了提高使用率,有效的发挥管理信息系统的作用,应当注意技术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管理信息系统在开发过程中应注重不断发展和超前意识。
4、经济原则
体现实用性。大而全和高精尖并不是成功管理信息系统的衡量标准。事实上许多失败的管理信息系统正是由于盲目追求高新技术而忽视了其实用性。盲目追求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而忽视了本单位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电子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