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商品销售一样,劳务收入也有主次之分,这里只对主营劳务收入作出会计处理。 1.对同一会计年度内开始并完成的劳务收入的核算按照劳务收入的确认方法,在同一会计年度内开始并完成的劳务,应在劳务完成时确认收入,确认的金额为合同或协议的总金额。当某项劳务完成时,按确认的收入借记“银行存款”、“现金”、“应收账款”等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收入”科目。同时,确认当期的劳务成本,借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贷记“应付工资”等科目。例1.某咨询公司1999年10月份的营业额为25000元,其中20000元已经收到,存入银行,另5000元估计年内能收回。若营业税率为3%,当月支付工资18000元,则该公司应作如下会计分录:(1)确认收入时借:银行存款 20000应收账款 5000贷:主营业务收入 25000(2)确认应交纳的营业税时借: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750贷:应交税金——应交营业税 750(3)确认本月主营业务成本时借:主营业务成本 18000贷:应付工资 180002.对劳务的开始和完成分属不同会计年度的劳务收入的核算有些服务项目比较特殊,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成,而且还可能跨越会计年度。为了正确地确定年度损益,年末要全面地评估劳务的完成情况及收入能够流入企业的可能性,并按照一定的方法确认收入和结转相关的成本。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如果劳务的开始和完成分属不同的会计年度,在提供劳务交易的结果能够可靠估计的情况下,企业应在资产负债表日按完工百分比法确认相关的劳务收入。在完工百分比下,收入和相关的费用应按下列公式计算:本年确认的收入=劳务总收入本年末止-以前年度已经确认的收入本年确认的费用=劳务总成本本年末止劳务的完成程度-以前年度已经确认的费用测定完工百分比的方法有三种:(1)已完工作的测量;(2)已经提供的劳务占应提供劳务总量的比例;(3)已经发生的成本占估计总成本的比例。下面以第一种测定方法为例,说明劳务收入和劳务成本的核算。已完工作的测量,是一种比较专业的测量法,由专业测量师对已经完成的工作或工程进行测量,并按照一定的方法计算劳务的完成程度。一般可以由本企业实施劳务或工程的部门对劳务进行完成测量。例2.某企业于1999年9月为客户定制一项软件,工期大约6个月。合同总收入400000元,至1999年12月31日发生成本220000元,预收账款250000元。预计开发完整个软件还将发生成本80000元。1999年经专业测量师测量,软件的开发程度为70%。1999年确认的收入=劳务总收入劳务的完成程度-以前年度已确认的收入=400000×70%=280000(元)1999年确认的费用=劳务总成本劳务的完成程度-以前年度已确认的费用=(220000+80000)×70%=210000(元)此时企业应作如下会计分录:(1)预收账款时借:银行存款 250000贷:预收账款 250000(2)发生成本时借:主营业务成本 220000贷:银行存款(等) 220000(3)确认收入时借:预收账款 280000贷:主营业务收入 280000(4)结转成本时借:本年利润 210000贷:主营业务成本 210000发生的成本为220000元,扣除已结转的成本210000元,余额10000元应并人年度资产负债表“存货”项目内反映。
1、收到劳务费收入
借:现金(或银行存款)
贷:其他业务收入(或主营业务收入)
2、发生的劳务费支出
借:其他业务支出(或主营业务成本)
贷:银行存款(或应付工资等)
3、提税金
借:其他业务支出(或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贷:应交税金--营业税、城建税
贷:其他应交款--教育费附加
4、结转税金
借:本年利润
贷:其他业务支出(或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注:如果劳务费不属于单位的主营业务范围,计入其他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支出科目
注意事项:
会计分录注意事项:
1、分析列出经济业务中所涉及的会计科目。
2、分析会计科目的性质,如资产类科目、负债类科目等。
3、分析各会计科目的金额增减变动。
4、根据步骤2、3结合各类账户的借贷方所反映的经济内容(增加或减少),来判断会计科目的方向。
5、根据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账规则,编制会计分录。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劳务费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劳务支出
例如你付给A劳务费,无论是通过电汇、转帐支票还是现金支票让他自己去取现。借:预付帐款——A
贷:银行存款
借:营业费用/管理费用 等等
贷:预付帐款——A
一定要通过A的往来过一下,这样可以知道付给谁了。
如果是付现金,第一个分录“贷:现金”
具体是归为什么费用,要看具体是哪个部门支付的劳务费,如果是总经办之类的应该归为管理费用,如果是财务部应该归为营业费用等等。
扩展资料:
给客户的劳务费如何入账
1、给客户的劳务费计入管理费用-劳务费科目
2、具体会计分录是:借:管理费用-劳务费 贷:银行存款
首先要明白支付劳务费和支付工资是不一样的,支付劳务费通常情况下我们放入"生产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科目下.
支付方法有现金支付、银行转账、电汇、支票等形式.用现金就是贷库存现金,用银行转账就是贷银行存款.
如果你的公司性质就是劳务公司,那这个费用肯定要计入你们的主营业务成本了.如果是一般企业不经常支付的劳务费就计入其他业务支出,后勤部门等就计入管理费用,根据不同的用途分别计入不同的科目.
例如计入管理费用.
借:管理费用-劳务费
贷:库存现金/银行存款
如果计入劳务成本
借:劳务成本
贷:劳务收入/银行存款/库存现金
当然具体的分录科目还是要根据实际情况和使用用途来分别计入不同的会计分录里。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劳务费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劳务支出
概念稿酬所得,是指个人因其作品以图书、报纸形式出版、发表而取得的所得。这里所说的“作品”,是指包括中外文字、图片、乐谱等能以图书、报刊方式出版、发表的作品;“个人作品”,包括本人的著作、翻译的作品等。个人取得遗作稿酬,应按稿酬所得项目计税。应纳税所得额稿酬所得以个人每次取得的收入,定额或定率减除规定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定额减除费用800元;每次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定率减除20%的费用。适用20%的比例税率,并按规定对应纳税额减征30%,故其实际税率为14%,计算公式为:(1)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的:应纳税额=(每次收入额-800)×20%×(1-30%)(2)每次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应纳税额=每次收入额×(1-20%)×20%×(1-30%)每次取得的收入按如下规定确定:I、个人每次以图书,报刊方式出版,发表同一作品(文字作品、书画作品、摄影作品以及其他作品),不论出版单位是预付还是分笔支付稿酬,或者加印该作品后再付稿酬,均应合并其稿酬所得按一次计征个人所得税。在两处或两处以上出版,发表或再版(改版)同一作品而取得稿酬所得,则可分别各处取得的所得或再版(改版)所得按分次(两处或两处以上)所得计征个人所得税。II、个人的同一作品在报刊上连载,应合并其因连载而取得的所有稿酬所得为一次,按税法规定计征个人所得税。在其连载之后又出书取得稿酬所得,或先出书后连载取得稿酬所得,应视同再版稿酬分次计征个人所得税。III、作者去世后,对取得其遗作稿酬的个人,按稿酬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例:某人因一篇小说出版,获稿费20000元,后又取得加印又得稿费10000元。第一次缴纳个人所得税:20000×(1-20%)×20%×(1-30%)=2240(元)第二次缴纳个人所得税:(20000+10000)×(1-20%)×20%×(1-30%)-2240=1120(元)(即:“加印”为一次所得,“改版”为多次所得)。计税方法稿酬所得的计税方法:除税率有所差别外,稿酬所得的计税方法和劳务所得的计税方法基本一致。第一步: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稿酬所得以个人每次取得的收入,定额或定率减除规定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1)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的,定额减除费用800元应纳税所得额=每次收入额 - 800元(2)每次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应纳税所得额=每次收入额×(1 - 20%)第二步:明确税率稿酬所得适用20%的比例税率,并按规定对应纳税额减征30%,即实际税率是14%,实际缴纳税额是应纳税额的70%第三步:计算应纳税额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实际缴纳税额=应纳税额×(1-30%)在计算稿酬所得的应缴纳个人所得税时,确定每次收入是一个难点,所谓“每次取得的收入,是指以每次出版、发表作品取得的收入为一次,确定应纳税所得额”。在实际生活中,稿酬的支付或取得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比较复杂。为了便于合理确定不同形式、不同情况、不同条件下稿酬的税收负担,国家税务总局另有具体规定。(1)个人每次以图书、报刊方式出版、发表同一作品,不论出版单位是预付还是分笔支付稿酬,或者加印该作品后再付稿酬,均应合并为一次征税。(2)在两处或两处以上出版、发表或再版同一作品而取得的稿酬,则可以分别各处取得的所得或再版所得分次征税。(3)个人的同一作品在报刊上连载,应合并其因连载而取得的所得为一次。连载之后又出书取得稿酬的,或先出书后连载取得稿酬的,应视同再版稿酬分次征税。(4)作者去世后,对取得其遗作稿酬的个人,按稿酬所得征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