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法律制度的构成:(1)会计法律:《会计法》,《注册会计师法》①制定主体: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 。②现行会计法:1999年10月31修订通过,2000年7月1日实施③法律地位:《会计法》是我国会计法律制度中层次最高的法律规范。(是会计的基本法,是会计制度、会计准则的制定依据。。④会计法的适用范围: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个体工商户没有明确列入适用范围。(2)会计行政法规。①制定主体: 国务院制定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拟订并经国务院批准。(3)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①制定主体: 国务院财政部门②构成:A、 会计规章、B、 会计规范性文件
1、行政法规
会计行政法规是指由国务院制定发布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拟订经国务院批准发布,调整经济生活中某些方面会计关系的法律规范。如国务院发布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总会计师条例》;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等。
2、法律
会计法律,是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经过一定立法程序制定的有关会计工作的法律。它是调整我国经济生活中会计关系的法律总规范,即《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以下简称《会计法》)。
3、国家统一制度
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是指国务院财政部门根据《会计法》制定的关于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以及会计工作管理的制度,包括会计规章和会计规范性文件。
会计规章:由财政部制定,并由部门首长签署命令予以公布的制定办法,如以财政部令形式发布的《财政部门实施会计监督办法》、《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代理记账管理办法》等。
会计规范性文件是指主管全国会计工作的行政部门,即国务院财政部门制定发布的《企业会计制度》、《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以及财政部与国家档案局联合发布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等。
4、地方性法规
地方性会计法规,是指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在会计法律、会计行政法规不相抵触的前提下,制定的仅在本行政辖区内有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例如《天津市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
扩展资料:
会计违法行为主要包括以下10种:
(1)不依法设置会计账簿的行为
(2)私设会计账簿
(3)未按规定填制、取得原始凭证或者填制、取得的原始凭证不符合规定的行为
(4)以未经审核的会计凭证为依据登记会计账簿或登记账簿不符合规定
(5)随意变更会计处理方法
(6)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依据不一致
(7)未按规定使用会计记录文字或者记账本位币
(8)保管会计资料不当
(9)未按规定建立并实施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或者拒绝依法实施监督
(10)任用会计人员不符合会计法规定
应承担的法律责任:(1)有上列行为之一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可对单位处以3000-5万 的罚款,可对个人处以2000-2万 的罚款(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或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情节严重的,可吊销其从业资格证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会计法规制度
会计法律制度的构成包括会计法律、会计行政法规、会计规章、地方性会计法规和会计规范性文件。
《会计法》、《总会计师条例》、《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行业会计制度系列、《注册会计师法》、《深圳经济特区注册会计师条例》、《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企业会计准则——具体准则》系列、《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
《企业会计准则》、《财政部门实施会计监督办法》、《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准则》、《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会计制度》、《深圳市会计条例》、《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会计师事务所审批和监督暂行办法》、《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注册会计师注册办法》;
《代理记账管理办法》、《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系列、《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规定》、《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号》、《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号》、《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办法》、《工会会计制度》、其他规范性文件(会计类)。
扩展资料
形成发展
我国最早的一部完整封建法典——战国时的《法经》,即对会计问题作出相关规定;北洋政府于1913年3月公布《会计法条例》,同年10月2日重新修订改称《会计法》,这是中国独立进行会计立法的首次尝试;
新中国于1985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自1985年5月1日起施行;1993年12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1999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修订,自2000年7月1日起施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会计法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会计法律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