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初级会计所有公式

feion1992024-07-24  0

初级会计公式如下: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利润=收入-费用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全部账户借方期末(初)余额合计=全部账户贷方期末(初)余额合计

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银行已收企业未收款-银行已付企业未付款=银行对账单存款余额+企业已收银行未收款-企业已付银行未付款

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各批(次)存货发出数量×该批次存货实际进货单价

存货单位成本=[月初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当月各批进货的实际单位成本×当月各批进货的数量)]÷(月初库存存货数量+当月各批进货数量之和)

当月发出存货成本=当月发出存货的数量×存货单位成本

当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的数量×存货单位成本

存货单位成本=(原有结存存货成本+本次进货的成本)÷(原有结存存货数量+本次进货数量)

本次发出存货成本=本次发出存货数量×本次发货前存货的单位成本

本月月末结存存货成本=月末结存存货的数量×本月月末存货单位成本

本月月末结存存货成本=月初结存存货成本+本月收入存货成本-本月发出存货成本

本期材料成本差异率=(期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本期验收入库材料的成本差异)÷(期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期验收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100%

期初材料成本差异率=期初结存材料成本差异÷期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100%

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率

毛利率=(销售毛利÷销售额)×100%

销售净额=商品销售收入-销售退回与折让

销售毛利=销售额×毛利率

销售成本=销售额-销售毛利

期末存货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购货成本-本期销售成本

商品进销差价率=(期初库存商品进销差价+本期购入商品进销差价)÷(期初库存商品售价+本期购入商品售价)×100%

本期销售商品应分摊的商品进销差价=本期商品销售收入×商品进销差价率

本期销售商品的成本=本期商品销售收入-本期销售商品应分摊的商品进销差价

期末结存商品的成本=期初库存商品的进价成本+本期购进商品的进价成本-本期销售商品的成本

年折旧率=(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寿命(年)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月折旧率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总工作量

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年折旧率=2÷预计使用寿命(年)×100%

年折旧额=每个折旧年度年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年折旧率

月折旧额=年折旧额÷12

年折旧率=(预计使用寿命-已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寿命的年数总和×100%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预计净残值)×年折旧率

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

销项税额=销售额×增值税税率

不含税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征收率)

应纳税额=不含税销售额×征收率

应纳税额=应税消费品的销售额×消费税税率

应纳税额=(实际交纳的增值税+实际交纳的消费税)×适用税率

应纳税所得额=税前会计利润+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

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税率

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

营业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

营业成本=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财务费用+其他收益+投资收益(-投资损失)+净敞口套期收益(-净敞口套期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信用减值损失-资产减值损失+资产处置收益(-资产处置损失)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可供分配的利润=当年实现的净利润(或净亏损)+年初未分配利润(或-年初未弥补亏损)+其他转入

货币资金项目=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

其他应付款项目=应付利息+应付股利+其他应付款

预付款项项目=预付账款明细账借方余额+应付账款明细账借方余额

预收款项项目=预收账款明细账贷方余额+应收账款明细账贷方余额

应付账款项目=预付账款明细账贷方余额+应付账款明细账贷方余额

长期借款项目=长期借款-将于1年内(含1年)到期的长期借款

固定资产项目=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无形资产项目=无形资产-累计摊销-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应收账款项目=应收账款-坏账准备

其他应收款项目=应收利息+应收股利+其他应收款-坏账准备

在建工程项目=在建工程-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工程物资-工程物资减值准备)

存货项目=材料采购+原材料+库存商品+周转材料+委托加工物资+委托代销商品+生产成本+受托代销商品-受托代销商品款-存货跌价准备

营业利润=(单价-单位变动成本)×业务量-固定成本

材料、燃料、动力费用分配率=材料、燃料、动力消耗总额÷分配标准(如产品重量、耗用的原材料、生产工时等)

某种产品应负担的材料、燃料、动力费用=该产品的重量、耗用的原材料、生产工时等×材料、燃料、动力费用分配率

某种产品材料定额消耗量=该种产品实际产量×单位产品材料消耗定额

材料消耗量分配率=材料实际总消耗量÷各种产品材料定额消耗量之和

某种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该种产品的材料定额消耗量×材料消耗量分配率×材料单价

生产职工薪酬费用分配率=各种产品生产职工薪酬总额÷各种产品生产工时之和

某种产品应分配的生产职工薪酬=该种产品生产工时×生产职工薪酬费用分配率

某种产品耗用的定额工时=该种产品投产量×单位产品工时定额

生产职工薪酬费用分配率=各种产品生产职工薪酬总额÷各种产品定额工时之和

某种产品应分配的生产职工薪酬=该种产品定额工时×生产职工薪酬费用分配率

制造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总额÷各产品分配标准之和

某种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该种产品分配标准×制造费用分配率

在产品约当产量=在产品数量×完工程度

单位成本=(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发生生产成本)÷(完工产品产量+在产品约当产量)

完工产品成本=完工产品产量×单位成本

在产品成本=在产品约当产量×单位成本

月末在产品成本=月末在产品数量×在产品单位定额成本

完工产品总成本=(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发生生产成本)-月末在产品成本

直接材料成本分配率=(月初在产品实际材料成本+本月投入的实际材料成本)÷(完工产品定额材料成本+月末在产品定额材料成本)

完工产品应负担的直接材料成本=完工产品定额材料成本×直接材料成本分配率

月末在产品应负担的直接材料成本=月末在产品定额材料成本×直接材料成本分配率

直接人工成本分配率=(月初在产品实际人工成本+本月投入的实际人工成本)÷(完工产品定额工时+月末在产品定额工时)

完工产品应负担的直接人工成本=完工产品定额工时×直接人工成本分配率

月末在产品应负担的直接人工成本=月末在产品定额工时×直接人工成本分配率

制造费用分配率=(月初在产品制造费用+本月实际发生制造费用)÷(完工产品定额工时+月末在产品定额工时)

完工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完工产品定额工时×制造费用分配率

月末在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月末在产品定额工时×制造费用分配率

在初级会计职称考试中会涉及到很多计算问题,熟练运用公式是必须的,但记忆公式又是让很多人头疼的部分。这里小编整理了一些实用的计算公式,希望大家在解答计算类题目时能自如运用。一、基本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权益利润=收入-费用二、扩展的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资产类、成本类、费用类账户期末借方余额=期初借方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收入类账户期末贷方余额=期初贷方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三、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公式(一)发生额试算平衡:全部账户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贷方发生额合计(二)余额试算平衡:全部账户期初借方余额合计=全部账户期初贷方余额合计全部账户期末借方余额合计=全部账户期末贷方余额合计四、完工产品的计算公式期初在产品成本+本期生产费用=本期完工产品成本+期末在产品成本本期完工产品成本=期初在产品成本+本期生产费用-期末在产品成本五、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应交消费品的销售额×消费税税率应交城建税=(当期的营业税+消费税+增值税)×城建税税率六、资产负债表公式一)根据若干个总账科目的期末余额分析计算填列1、货币资金=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2、未分配利润=本年利润+利润分配二)根据有关总账所属的明细账的期末余额分析计算填列预收账款期末余额=应收账款账户期末贷方余额合计+预收账款期末贷方余额合计应付账款期末余额=应付账款账户期末贷方余额合计+预付账款期末贷方余额合计三)根据有关总账及其明细账的期末余额分析填列长期借款=长期借款-将于1年内(含1年)到期的长期借款应付债券=应付债券-将于1年内(含1年)到期的应付债券四)根据有关资产类账户与其备抵账户抵消后的净额填列1、应收账款期末余额=应收账款账户期末借方余额合计+预收账款期末借方余额合计-坏账准备2、预付账款期末余额=预付账款账户期末借方余额合计+应付账款期末借方余额合计-坏账准备3、应收票据=应收票据-坏账准备4、应收利息=应收利息-坏账准备5、其他应收款=其他应收款-坏账准备6、固定资产=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7、无形资产=无形资产-累计摊销-无形资产减值准备8、长期股权投资=长期股权投资-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9、在建工程=在建工程-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包括待安装设备价值、工程用材料、工程用人员工资费用之和)五)综合运用上述填列方法分析填列“存货”根据在途物资(材料采购)、原材料、库存商品、生产成本等科目的余额-代销商品款、存货跌价准备科目的余额后的净额填列七、利润表公式营业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成本=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投资收益(-投资损失)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八、计提折旧方法一)平均年限法年折旧率=〔(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折旧年限〕×100%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月折旧率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预计折旧年限二)工作量法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1-净残率)〕÷预计工作量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净残值)÷预计工作量三)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折旧率=(2÷预计折旧年限)×100%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年折旧率到期前两年内平均摊销=(年末净面价值-净残值)÷2四)年数总和法固定资产各年的折旧率=(固定资产各年初尚可使用年数÷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各年数字之和)×100%固定资产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年折旧率九、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银行已收企业未收款项-银行已付企业未付款项=银行对账单余额+企业已收银行未收款项-企业已付银行未付款项十、企业利润分配可供分配的利润=净利润(或亏损)+年初未分配利润-弥补以前年度的亏损+其他转入的金额可供投资者分配的利润=可供分配的利润-提取的盈余公积。

初级会计所有计算公式介绍如下:

(一)增值税

1、一般纳税人

应纳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

销项税额=销售额×税率 此处税率17%

组成计税价格=成本×(1+成本利润率)

组成计税价格=成本×(1+成本利润率)÷(1—消费税税率)

2、进口货物

应纳税额=组成计税价格×税率

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消费税)

3、小规模纳税人

应纳税额=销售额×征收率

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征收率)

(二)消费税

1、一般情况

应纳税额=销售额×税率

不含税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增值税税率或征收率)

组成计税价格=(成本+利润)÷(1—消费税率)

组成计税价格=成本×(1+成本利润率)÷(1—消费税税率)

组成计税价格=(材料成本+加工费)÷(1—消费税税率)

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1—消费税税率)

2、从量计征

应纳税额=销售数量×单位税额

(三)关税

1、从价计征

应纳税额=应税进口货物数量×单位完税价×适用税率

2、从量计征

应纳税额=应税进口货物数量×关税单位税额

3、复合计征

应纳税额=应税进口货物数量×关税单位税额+应税进口货物数量×单位完税价格×适用税率

(四)企业所得税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准予扣除项目金额

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

月预缴额=月应纳税所得额×25%

月应纳税所得额=上年应纳税所得额×1/12

(五)个人所得税

1、工资薪金所得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使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2、稿酬所得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使用税率×(1-30%)

3、其他各项所得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使用税率

(六)其他税收

1、城镇土地使用税

年应纳税额=计税土地面积(平方米)×使用税率

2、房地产税

年应纳税额=应税房产原值×(1-扣除比例)×

或年应纳税额=租金收入×12%

3、资源税

年应纳税额=课税数量×单位税额

4、土地增值税

增值税=转让房地产取得的收入—扣除项目

应纳税额=∑(每级距的土地增值额×适用税率)

5、契税

应纳税额计税依据×税率。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niukebaodian.com/kuaiji/485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