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会计实务》第二章:固定资产折旧。固定资产折旧知识点:
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在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内,按照确定的方法对应计折旧额进行系统分摊。应计折旧额是指应当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的原价扣除其净残值后的金额。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还应当扣除已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累计金额。
影响固定资产折旧的因素
①固定资产原价,是指固定资产的成本。
②净残值,是指假定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已满并处于使用寿命终了时的预期状态,企业目前从该项资产处置中获得的扣除处置费用后的金额。
③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是指固定资产已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累计金额。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1、年限平均法
年折旧率=(1-?净残值率)÷使用年限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原价*月折旧率=年折旧额/12
实用公式:
年折旧额=(原价-净残值)÷使用年限
=原价×(1-净残值率)÷使用年限
=原价×年折旧率
2、工作量法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1-净残值率)÷总工作量
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3、双倍余额递减法
年折旧率=2/使用年限×100%
年折旧额=年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年折旧率
月折旧额=年折旧额/12
在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到期的前两年内,将固定资产的账面净值扣除净残值后的净值平均摊销。
注意:折旧年度是指“以固定资产开始计提折旧的月份为始计算的1个年度期间”,如某公司3月取得某项固定资产,其折旧年度为“从4月至第二年3月的期间”。
委托加工物资和库存商品 【所属章节】 《初级会计实务》第二章 资产 【知识详解】 知识点1:委托加工物资 (一)委托加工物资的内容和成本 委托加工物资是指企业委托外单位加工的各种材料、商品等物资。 委托加工物资成本=实际耗用物资成本+加工费+运杂费+税费等 【小新点】计入成本的税都是不可抵扣的税。 (二)委托加工物资的账务处理 1.科目设置 (1)如果以计划成本核算,在发出委托加工物资时,应同时结转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收回委托加工物资时,应视同材料购入结转采购形成的材料成本差异。 (2)应计入委托加工物资成本的税金: 知识点2:库存商品 (一)库存商品的内容 库存商品是指企业已完成全部生产过程并已验收入库、合乎标准规格和技术条件,可以按照合同规定的条件送交订货单位,或可以作为商品对外销售的产品以及外购或委托加工完成的各种商品。 (二)库存商品的账务处理 1.科目设置 “生产成本”、“库存商品” 2.账务处理——验收入库商品(生产型企业) 账务处理: 借:库存商品 贷: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3.发出商品 企业销售产品按规定确认收入的同时,应计算、结转与收入相关的产成品成本。产成品销售成本的结算与结转,通常是在期(月)末进行。采用实际成本进行产成品日常核算的,应根据本期(月)销售产品数量及其相应的单位生产成本(按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个别计价法计算)计算确定本期产品销售成本总额: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商品流通企业发出存货,通常采用毛利率法和售价金额核算法进行核算。 (1)毛利率法 毛利率=(销售毛利/销售额)×100% 销售净额=销售收入-销售退回-销售折让 销售毛利=销售额×毛利率(上期实际或本期计划) 销售成本=销售额-销售毛利=销售额×(1-毛利率) 期末存货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购货成本-本期销售成本 【小新点】期末剩的=一开始有的+本期增的-本期卖出去的 【提示】这一方法是商品流通企业,尤其是商业批发企业常用的计算本期商品销售成本和期末库存商品成本的方法。商品流通企业由于经营商品的品种繁多,如果分品种计算商品成本,工作量将大大增加,而且一般来讲,商品流通企业同类商品的毛利率大致相同,采用这种存货计价方法既能减轻工作量,也能满足对存货管理的需要。 (2)售价金额核算法 售价金额核算法是指平时商品的购入、加工收回、销售均按售价记账,售价与进价的差额通过“商品进销差价”科目核算,期末计算进销差价率和本期已销售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并据以调整本期销售成本的一种方法。 商品进销差价率=(期初库存商品进销差价+本期购入商品进销差价)÷(期初库存商品售价+本期购入商品售价)×100% 【小新点】商品进销差价率=总进销差价/总售价 本期销售商品应分摊的商品进销差价=本期商品销售收入×商品进销差价率 本期销售商品的成本=本期商品销售收入-本期销售商品应分摊的商品进销差价 期末结存商品的成本=期初库存商品的进价成本+本期购进商品的进价成本-本期销售商品的成本 企业购入商品采用售价金额核算: 借:库存商品(售价) 贷:银行存款/在途物资/委托加工物资等(商品进价) 商品进销差价(售价与进价之间的差额) 对外销售发出商品时,按售价结转销售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期(月)末分摊已销商品的进销差价: 借:商品进销差价 贷:主营业务成本
【 #会计职称考试# 导语】我们都是有梦想却不知道怎么努力付出的纠结体,是一个需要别人帮忙规划人生的幼稚派。 考 网会计职称考试频道。祝大家备考顺利! 【主要内容】 原材料和周转材料 【所属章节】 《初级会计实务》第二章 资产 【知识详解】 知识点1:原材料 原材料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经过加工改变其形态或性质并构成产品主要实体的各种原料、主要材料和外购半成品,以及不构成产品实体但有助于产品形成的辅助材料。原材料具体包括原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外购半成品(外购件)、修理用备件(备品备件)、包装材料、燃料等。 原材料的日常收发及结存可以采用实际成本核算,也可以采用计划成本核算。 (一)原材料按实际成本核算(按照实际花的算) 1.原材料核算应设置的会计科目 材料采用实际成本核算时,材料的收入、发出及结存,无论总分类核算还是明细分类核算,均按照实际成本计价。 (1)“原材料” 2.原材料的账务处理 (1)购入环节 ①材料已验收入库,货款已经支付或开出、承兑商业汇票(款付+货到) 借:原材料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已付、托收承付)/其他货币资金(银行汇票)/应付票据(商业汇票) ②货款已经支付或开出、承兑商业汇票,材料尚未到达或尚未验收入库(款付+货未到) 借:在途物资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等 验收入库后: 借:原材料 贷:在途物资 ③货款尚未支付,材料已经验收入库【收到单据】(款未付+货到) 借:原材料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应付账款 月末仍未收到单据时,材料按暂估价值入账: 借:原材料 贷:应付账款——暂估应付账款 下月初红字冲销原会计分录: 借:原材料(金额红字) 贷:应付账款——暂估应付账款(金额红字) 后收到发票账单时: 借:原材料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等 预付货款时: 借:预付账款 贷:银行存款 收到材料并验收入库时: 借:原材料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预付账款(一站到底) 补付货款时: 借:预付账款(实付-预付) 贷:银行存款 (2)发出材料 生产经营领用材料 借:生产成本(直接材料成本) 制造费用(间接材料成本) 销售费用(销售环节消耗) 管理费用(行政环节消耗) 研发支出(研发环节消耗) 委托加工物资(发出加工材料) 贷:原材料 销售材料结转成本:(详见第五章) 借:其他业务成本 贷:原材料 (二)采用计划成本核算 原理:计划成本+差异=实际成本 材料采用计划成本核算时,材料的收入、发出及结存,按照计划成本计价。月末,计算本月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并进行分摊,根据领用材料的用途计入相关资产的成本或当期损益,从而将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 【提示】原材料采用计划成本核算,其本质上还是实际成本,只是将实际成本分为计划成本和材料成本差异。 【小新点】核心思路:材料的收入、发出及结存,按照计划成本计价。 1. 原材料核算应设置的会计科目 2.购入原材料的账务处理 (1)货款已经支付,同时材料验收入库(款付+货到) ①以实际成本计入材料采购: 借:材料采购(借方,实际成本)【计划成本法下,材料采购作为中转站】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税肯定按实际的算) 贷: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等 ②原材料收入,按计划成本计价: 借:原材料(计划成本) 贷:材料采购(贷方,计划成本)【材料采用计划成本核算时,材料的收入、发出及结存,按照计划成本计价】 ③结转材料成本差异 借:材料成本差异(借方超支) 贷:材料采购 或反之(贷方节约) 【提示】也可将②、③合并: 借:原材料(计划成本) 贷:材料采购(实际成本) 差额:材料成本差异 (2)货款已经支付,材料尚未验收入库(款付+货未到) 借:材料采购(实际成本)【作用同实际成本法下“在途物资”】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3)款项尚未支付,材料已经验收入库(款未付+货到) 借:材料采购(实际成本)【计划成本法下,材料采购作为中转站】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应付账款、应付票据等 同时: 借:原材料(计划成本)【材料采用计划成本核算时,材料的收入、发出及结存,按照计划成本计价】 贷:材料采购(计划成本) 借:材料成本差异(借方超支) 贷:材料采购 或反之(节约差) (4)材料已入库,尚未收到发票账单,月末应按计划成本暂估入账。 3.发出原材料 (1)账务处理 发出时: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辅助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 销售费用 贷:原材料(计划成本) 期末分摊成本差异时(调回实际成本): 借:生产成本等 贷:材料成本差异(结转超支差) 借:材料成本差异(结转节约差) 贷:生产成本等 企业日常采用计划成本核算的,发出的材料成本应由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通过“材料成本差异”科目进行结转,按照所发出材料的用途,分别记入“生产成本”、“制造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其他业务成本”、“委托加工物资”等科目。 【提示】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应当按期(月)分摊,不得在季末或年末一次计算。 (2)材料成本差异计算 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期材料成本差异率 本期材料成本差异率=(期初材料的成本差异+本期验收入库材料的成本差异)÷(期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期验收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100% 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1+本期材料成本差异率) 【小新点】本期材料成本差异率=总差异/总计划成本 【提示】节约差异为负号,超支差异为正号。 【扩展】如果企业的材料差异率各期之间是比较均衡的,也可以采用期初材料成本差异率分摊本期的材料成本差异。年度终了,应对材料成本差异率进行核实调整。(题目中会明确说明,或仅给期初差异相关) 期初材料成本差异率=期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期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100% 【小新点】=差异/计划成本 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期初材料成本差异率 【小新点】计划成本思路总结 知识点2:周转材料 (一)包装物核算的内容 企业的周转材料包括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 1.生产过程中用于包装产品作为产品组成部分的包装物; 2.随同商品出售而不单独计价的包装物;(销售费用) 3.随同商品出售单独计价的包装物;(其他业务成本) 4.出租或出借给购买单位使用的包装物。 (二)包装物的账务处理 1. 科目设置 “周转材料——包装物” 2. 账务处理 (1)生产领用 借:生产成本(计划成本核算时:实际成本) 贷:周转材料——包装物(计划成本核算时:计划成本) 差额:材料成本差异 (2)随同商品出售包装物 ①不单独计价的包装物 借:销售费用 贷:周转材料——包装物 ②单独计价的包装物 借:其他业务成本 贷:周转材料——包装物 【提示】按计划成本核算包装物,在发出时,应同时结转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 (3)出租或出借包装物(以下未考虑计划成本) ①出租或出借包装物的发出 借:周转材料——包装物——出租包装物(或出借包装物) 贷:周转材料——包装物——库存包装物 ②收取包装物押金: 借: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等 贷:其他应付款——存入保证金 退还押金时,编制相反的会计分录。 ③出租期间,企业按约定收取的包装物租金 借: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应收款等 贷:其他业务收入 ④出租或出借包装物发生的相关费用。 A.企业按照规定的摊销方法、对包装物进行摊销时 借:其他业务成本(出租包装物) 销售费用(出借包装物) 贷:周转材料——包装物——包装物摊销 B.企业确认应由其负担的包装物修理费用等支出时 借:其他业务成本(出租包装物) 销售费用(出借包装物) 贷: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原材料/应付职工薪酬等 (三)低值易耗品的内容(了解) 作为存货核算和管理的低值易耗品,一般划分为:一般工具、专用工具、管理用具、替换设备、劳动保护用品和其他用具等。 (四)低值易耗品的账务处理(简单了解) 科目设置 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 低值易耗品可采用一次摊销法或分次摊销法。 摊销法方法适用 一次摊销法在领用时一次计入成本费用金额较小 分次摊销法按账面价值分次平均摊销额多次使用的低值易耗品 摊销时,记入“制造费用”等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