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会计第二章重点知识点

feion1992024-07-24  0

存货清查和存货减值   【所属章节】   《初级会计实务》第二章 资产   【知识详解】   知识点1:存货清查   为了反映和监督企业在财产清查中查明的各种存货的盘盈、盘亏和毁损情况,企业应当设置“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  企业清查的各种存货损溢,应在期末结账前处理完毕,期末处理后,本科目应无余额。  (一)存货盘盈的账务处理   借:原材料等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管理费用   (二)存货盘亏及毁损的账务处理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原材料等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自然灾害原因除外)   借:其他应收款(保险公司或责任人赔偿)   管理费用(扣除应由他人承担的赔款后的一般经营损失或管理不善)   营业外支出(非常损失)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账务处理要点总结:  知识点2:存货减值  (一)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和转回   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按照成本(实际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  可变现净值=预估存货售价-进一步加工成本-估计销售费用和税费  (二)存货跌价准备的账务处理   1.科目设置   为了反映和监督企业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转回和转销情况,企业应设置“存货跌价准备”科目,跌价损失的借方记入“资产减值损失”科目。  2.计算  当期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存货成本-可变现净值)-存货跌价准备已有贷方余额   【小新点】当期应提=应该提的-已经提的   >0——当期补提   <0——在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范围内转回   3.账务处理:

应收票据和应收账款   【所属章节】   《初级会计实务》第二章 资产   【知识详解】   知识点1:应收票据   (一)应收票据概述(相关具体内容请在《经济法基础》中学习)   1.应收票据是指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而收到的商业汇票。   2.商业汇票的付款期限,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商业汇票的提示付款期限,自汇票到期日起10日。   3.商业汇票根据承兑人不同,分为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企业申请使用银行承兑汇票时,应向其承兑银行按票面金额的‰(万分之五)交纳手续费,将其记入“财务费用”科目中。   (二)应收票据的账务处理   为了反映和监督应收票据取得、票款收回等情况,企业应当设置“应收票据”科目。     基本账务处理:   1.取得应收票据:   (1)企业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而取得票据:   借:应收票据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因债务人抵偿前欠货款而取得票据(欠钱变欠票):   借:应收票据   贷:应收账款   【提示】应收票据取得时按其票面金额入账。   2.应收票据到期时:   (1)到期收回款项: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票据   (2)到期未收回款项:   借:应收账款   贷:应收票据   3.应收票据转让时:   借:原材料/在途物资/库存商品等(买回来什么写什么)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应收票据   银行存款(差额,也有可能在借方)   4.应收票据贴现时:   借:银行存款(实际收到的金额)   财务费用(差额,手续费)   贷:应收票据(票面金额)   知识点2:应收账款   (一)应收账款概述(核心考点:入账价值的确定)   应收账款的入账价值包括企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应从购货方或接受劳务方收取的合同或协议价款(不公允的除外)、增值税销项税额,以及代购货单位垫付的包装费、运杂费等。   【小新点】应收账款=价+费(杂费)+税(价外税)   (二)应收账款的账务处理   企业应设置“应收账款”科目,不单独设置“预收账款”科目的企业,预收的账款也在“应收账款”科目核算。如果“应收账款”科目的期末余额在贷方,一般则反映企业预收的账款。     基本账务处理:   1.发生应收账款(赊销)时:   借:应收账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价)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税)   银行存款等(代垫款项,费)   2.改用应收票据结算,收到商业汇票时:   借:应收票据   贷:应收账款

委托加工物资和库存商品   【所属章节】   《初级会计实务》第二章 资产   【知识详解】   知识点1:委托加工物资   (一)委托加工物资的内容和成本   委托加工物资是指企业委托外单位加工的各种材料、商品等物资。   委托加工物资成本=实际耗用物资成本+加工费+运杂费+税费等   【小新点】计入成本的税都是不可抵扣的税。   (二)委托加工物资的账务处理   1.科目设置  (1)如果以计划成本核算,在发出委托加工物资时,应同时结转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收回委托加工物资时,应视同材料购入结转采购形成的材料成本差异。  (2)应计入委托加工物资成本的税金:  知识点2:库存商品  (一)库存商品的内容   库存商品是指企业已完成全部生产过程并已验收入库、合乎标准规格和技术条件,可以按照合同规定的条件送交订货单位,或可以作为商品对外销售的产品以及外购或委托加工完成的各种商品。   (二)库存商品的账务处理   1.科目设置   “生产成本”、“库存商品”   2.账务处理——验收入库商品(生产型企业)  账务处理:  借:库存商品   贷: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3.发出商品   企业销售产品按规定确认收入的同时,应计算、结转与收入相关的产成品成本。产成品销售成本的结算与结转,通常是在期(月)末进行。采用实际成本进行产成品日常核算的,应根据本期(月)销售产品数量及其相应的单位生产成本(按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个别计价法计算)计算确定本期产品销售成本总额: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商品流通企业发出存货,通常采用毛利率法和售价金额核算法进行核算。   (1)毛利率法   毛利率=(销售毛利/销售额)×100%   销售净额=销售收入-销售退回-销售折让   销售毛利=销售额×毛利率(上期实际或本期计划)   销售成本=销售额-销售毛利=销售额×(1-毛利率)   期末存货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购货成本-本期销售成本   【小新点】期末剩的=一开始有的+本期增的-本期卖出去的   【提示】这一方法是商品流通企业,尤其是商业批发企业常用的计算本期商品销售成本和期末库存商品成本的方法。商品流通企业由于经营商品的品种繁多,如果分品种计算商品成本,工作量将大大增加,而且一般来讲,商品流通企业同类商品的毛利率大致相同,采用这种存货计价方法既能减轻工作量,也能满足对存货管理的需要。   (2)售价金额核算法   售价金额核算法是指平时商品的购入、加工收回、销售均按售价记账,售价与进价的差额通过“商品进销差价”科目核算,期末计算进销差价率和本期已销售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并据以调整本期销售成本的一种方法。   商品进销差价率=(期初库存商品进销差价+本期购入商品进销差价)÷(期初库存商品售价+本期购入商品售价)×100%   【小新点】商品进销差价率=总进销差价/总售价   本期销售商品应分摊的商品进销差价=本期商品销售收入×商品进销差价率   本期销售商品的成本=本期商品销售收入-本期销售商品应分摊的商品进销差价   期末结存商品的成本=期初库存商品的进价成本+本期购进商品的进价成本-本期销售商品的成本   企业购入商品采用售价金额核算:   借:库存商品(售价)   贷:银行存款/在途物资/委托加工物资等(商品进价)   商品进销差价(售价与进价之间的差额)   对外销售发出商品时,按售价结转销售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期(月)末分摊已销商品的进销差价:   借:商品进销差价   贷:主营业务成本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niukebaodian.com/kuaiji/481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