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注会课程考中级

feion1992024-07-24  1

考了注会是有必要考中级会计的,二者从事的具体岗位有所区别,而且根据现行会计职称管理规定,通过中级会计职称考试后可以评定会计师职称,因此是有必要考中级的。

考了注会有必要考中级会计吗

中级会计职称的考试科目少于注会,考试难度也并无注会大,拿下注会的考生们只要再花费一半精力去拿下中级会计,这样就可以拿下两个证书。

持有中级会计师资格证可以从事总账会计、会计主管和财务经理岗位。所以大多数企业更看重的是中级会计职称,这也是很多企业晋升的要求,有了中级会计职称,升职加薪不在话下!

考完注会再考中级无疑是给自己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想在会计事务所还是想到企事业单位都是可以的。

注会和中级会计的区别

资质不同:会计师是一种职称。会计职称分为会计初级职称、会计中级职称、会计高级职称。注册会计师是指执业资质。

难度不同:注会的会计考试的试题难度较大,中级会计考试难度相对较低,并且注会和中级的重要考点分布并不完全一致,考中级会计职称考查的更多的是教材上的内容,相对考查的比较浅,注会的考查面比较广。

报考条件不同:注会是执业资格,只要高等专科及以上学历就可以报考,考察侧重于审计。中级会计职称相当于会计人员技能水平的体现,不同学历需要满足不同的工作年限才可报考,如本科4年、大专5年。

备考注册会计师可以考中级,两个考试可以搭配进行,具体的搭配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中级会计实务》搭配注册会计师《会计》这种组合适用于有会计基础的考生,大家在备考时可以先学习注会会计的课程。因为注会会计的考试难度较大,需要花费的备考时间比较长。与之相比,中级会计实务的考试难度相对简单一些,考生可以在学习完注会会计的课程后,针对这两门科目的内容不同点,进行总结,通过查漏补缺的形式学习。2、中级《财务管理》搭配注册会计师《财务成本管理》对于中级会计与注册会计中重复的章节可以一起学习,学习注册会计时,根据中级财务管理的内容进行扩展和加深,而对于不同的部分,则需要单独进行学习。中级《财务管理》与注会《财务成本管理》相似的章节比较多,相对来说中级会计的考查内容比较基础。3、中级《经济法》搭配注册会计师《经济法》和《税法》中级经济法的考试难度和范围小于注会经济法和税法,所以建议考生先将中级会计经济法的内容学好之后,再去看注会经济法的内容,这样前期基础比较扎实,后期学习起来就更容易些。注册会计师和中级同时备考的注意事项1、分清主次,合理分配资源同时备考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考生需要根据自己的考试目标、选择科目来合理分配资源。2、制定学习计划,完成各个阶段的小目标由于两个考试都具有一定的难度,考生要制定一套自己的学习方案,可以是月计划、周计划甚至可以详细到日计划。同时备考多个考种,需要考生掌握大量的知识内容,备考压力自然不言而喻,建议考生系统学习,效率更高,认真复习,势必可以一举通过。

通过注会后,考生应当检查自己是否符合中级会计考试的报考条件,再前往报考。中级会计考试报名人员应遵守法律法规、具备良好职业道德、热爱会计工作,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1、具备大学专科学历,从事会计工作满5年。2、具备大学本科学历或学士学位,从事会计工作满4年。3、具备第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毕业,从事会计工作满2年。4、具备硕士学位,从事会计工作满1年。5、具备博士学位。6、通过全国统一考试,取得经济、统计、审计专业技术中级资格。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niukebaodian.com/kuaiji/48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