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税法概论》是注会《税法》课程的基础知识,并非重点章节,但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要盖好《税法》这座大厦,一定要把基础打好,不可大意也!为了以后各章的复习理解,希望大家还是要把基础打好,对本章给予足够的重视。下面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这一章的内容: 一、本章三大重点 本章的内容都属于考试大纲中的一级知识点,也就是要求最低的一级,虽然如此,本章的内容也依然是有重点的,主要在于三节的内容: 第一节,税法的概念 第三节,我国税收立法、税法调整与实施 第五节,我国税收管理体制 出题的可能性,主要就在这三节内容,其他节次可以做一般性的了解。 二、重点节次要点归纳 第一节: 1.税法与税收的特征、含义、相互关系 注意关系:有税必有法,有法必有税。相互依存,密不可分。 2.税收法律关系 包括税收法律关系的构成,产生、变更、消灭以及税收法律关系的保护。 注意构成:权利主体(双主体),权利客体,税收法律关系的内容。 3.税法构成要素 包括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率和纳税期限。 注意税率:比例税率、累进税率、定额税率,注意它们各自的适用范围。 4.税法分类 5.税法地位及与其他法律关系 第三节: 主要是税收的各个立法机关的划分。 第五节: 1.我国税收管理体制,划分为税收立法权和税收执法权。注意税收立法权的划分和税收执法权的划分。 2.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税收收入划分。这是一个考点,注意选择题。 三、复习提示 第一,本章非全书重点,考查方式为客观题,一般只占1-2分的分值,所以知识点以理解为主,知道是主要讲的内容就行了。 第二,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所以虽然不是很重要的内容,仍然要认真学习,打好基础,不可轻敌。
在CPA考试里,《税法》可是涉及记忆考点最多的科目,庞大的记忆量也使不少考生失去了学习动力。对此,深空网提供几点学习建议给大家,帮助各位提高效率。CPA《税法》考哪些内容?税法科目考试题型: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计算分析题、综合题。税法科目重点税种考查有: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土地增值税这五个税种,这五个税种涉及到比较复杂的计算。增值税是考试的重难点,近几年营改增之后税率也一直在变化,要重点关注这方面的变化。税法中这几个税种吃透了,通过考试基本没什么问题。《税法》学习建议1.税法科目是CPA考试中每年变化较大的,考生需要特别关注教材的变化,尤其是新增内容,考到的概率很大。2.可以建立思维导图,理解各税种的逻辑,把税种的特殊处理整理下来,理解记忆,做题强化。3.做题巩固。习题做完学会整理错题集,对于错题反复做,计算题动手计算,只看是行不通的。历年真题是非常好的辅导资料,可以了解近年来的考点,做题思路等。CPA税法可以与哪些科目一起备考?会计+税法要说税法与其他科目的联系,最紧密的还是会计,各种税金的计算,直接关系到会计“应付税金”这科目的总金额,同时还关系到各个费用、所得税、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成本税金及附加、递延税款等一系列科目的总金额。所得税的问题是贯穿会计全书的一根主线,不管是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还是收入确认一章,还是长期股权投资,还是日后调整事项、还是或有事项等章节,递延所得税的考察一直是个重点,也是贯穿起来的一个主线。学习税法也有利于会计的学习理解。会计中应付税金及附加等等科目都是一笔带过,对很多考生而言都难以理解。此外,会计的大题经常也会出增值税的计算问题,有税法较好的知识也有利于这些大题的得分。如果报考两科的话,建议大家报考这两科最为合适。
在CPA考试中,《税法》相对来说是一门知识点比较零散的科目,大家在备考时,除了记忆外,还需要进行理解和计算,对此,深空网就跟大家讲解关于《税法》的学习方法,帮助大家提高效率。CPA《税法》特点CPA税法科目结合了财管与经济法的特点,需要考生拥有一定的计算能力和记忆能力。虽然从记忆内容上来讲,没有经济法多,但也不容小觑。从计算上来看没有财管难度大,计算量依然很大。再来说说税法与会计的瓜联系,CPA专业阶段六科税法与会计关系是最亲密的,如购买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涉及税法中增值税进项税额的知识;税法的企业所得税内容和会计中的纳税调整关系紧密。《税法》重点内容有哪些?税法的重点集中在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几章,教材经常会根据税务总局的新规定做一些改动。这也是考生比较头疼的,因为不能使用旧教材备考,但同时新教材还未出版。《税法》哪些内容变动最多?变化章节主要集中在增值税法、企业所得税法、资源税法和环境保护法、城镇土地使用税法和耕地占用税法、车辆购置税法、车船税法和印花税法。税法科目还是相当关键的,一定争取一次性通过。对于税法科目,前一年没考过,第二年可能就要重学!因为指不定会出一个什么新的税法修改的通知。《税法》学习建议税法的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记忆阶段,重点会在计算题中熟练运用。很多考生认为税法就是记忆,可以放到后面备考。由于税法科目每年变化较大,建议大家可以稍晚于其他科目备考,但是也需要提前了解科目特点、考试内容。对于可能变化的章节先跳过备考,待新教材出来,立马换新教材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