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会审计资料

feion1992024-07-24  1

企业的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企业的会计凭证:包括原始凭证、账簿、财务报表等。企业的相关合同和协议:包括销售合同、采购合同、租赁合同等。企业的银行对账单和银行存款证明:用于核对银行账户的余额和交易记录。企业的固定资产清单和折旧计算表:用于核对固定资产的存在和价值。企业的人员档案和工资支付记录:用于核对员工薪酬及社会保险的支出。企业的税务申报记录和纳税证明:用于核对税务合规和缴纳情况。企业的业务相关资料:包括销售订单、采购订单、库存记录等。企业的内部控制文件和审计程序文件:用于了解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和审计程序。其他与审计有关的文件和资料:根据具体情况可能需要提供其他相关材料。

第九章 审计测试中的抽样技术 重要知识点: 1、审计抽样的定义及适用范围(p174) 所谓审计抽样,是指注册会计师在实施审计程序时,从审计对象总体中选取一定数量的样本进行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推断审计对象总体特征的一种方法。 审计抽样对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都适用,但它并不是对于这些测试中的所有程序都适用。通常不用于询问、观察和分析性复核程序。 2、统计抽样和非统计抽样的关系(p175) 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测试,既可以运用统计抽样技术,也可以运用非统计抽样技术,还可以结合使用这两种抽样技术。不论采用哪种抽样技术,都要求注册会计师在设计、执行抽样计划和评价抽样结果中合理运用专业判断。这两种技术只要运用得当,都可以提供审计所要求的充分、适当的证据,并且都存在某种程度的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它们之间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利用概率法则来量化控制抽样风险。 非统计抽样只要设计得当,也可达到同统计抽样一样的效果。 统计抽样的产生并不意味着非统计抽样的消亡。 非统计抽样和统计抽样的选用,并不影响运用于样本的审计程序的选择。 3、属性抽样和变量抽样(p176) [统计抽样多运用于变量抽样,较少运用于属性抽样] 表9-1 4、统计抽样与专业判断(p177) 那种认为统计抽样能够减少审计过程中的专业判断或可以取代专业判断的观点是错误的。 5、样本的设计应考虑的基本因素(p177) 1.审计目的 2.审计对象总体与抽样单位 [对象总体——>全部项目;抽样单位——>对象总体的个别项目] 3.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 抽样风险是注册会计量依据抽样结果得出的结论与审计对象总体特征不相符合的可能性。抽样风险与样本量成反比,样本量越大,抽样风险越低。 表9-2 非抽样风险是指注册会计师因采用不恰当的审计程序或方法,或因误解审计证据等而未能发现重大误差的可能性。产生这种风险的原因主要有: (1)人为错误,如未能找出样本文件中的错误等。 (2)运用了不切合审计目标的程序。 (3)错误解释样本结果。 非抽样风险无法量化,但是,注册会计师应当通过对审计工作的适当计划、指导和监督,以坚持质量控制标准,力争有效地降低非抽样风险。 4.可信赖程度 可信赖程度通常用预计抽样结果能够代表审计对象总体特征的百分比来表示。例如,抽样结果有95%的可信赖程度,就是指抽样结果代表总体特征的可能性有95%,没有代表总体特征的可能性有5%。在审计过程中,注册会计师对可信赖程度要求越高,需选取的样本量就应越大。[同向变化] 5.可容忍误差 可容忍误差是注册会计师认为抽样结果可以达到审计目的而愿意接受的审计对象总体的最大误差。注册会计师应当在审计计划阶段,根据审计重要性原则,合理确定可容忍误差。可容忍误差越小,需选取的样本量就应越大。[反向变化] 6.预期总体误差 注册会计师应根据前期审计所发现的误差、被审计单位经营业务和经营环境的变化、内部控制的评价及分析性复核的结果等,来确定审计对象总体的预期误差。如果存在预期误差,则应当选取较大的样本量。[同向变化] 7.分层 分层是将某一审计对象总体划分为若干具有相似特征的次级总体的过程。注册会计师可以利用分层重点审计可能有较大错误的项目,并减少样本量。 对总体采用分层法,可以按经济业务的重要性来分,也可以按经济业务的类型等来分。分层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总体中的每一抽样单位必须属于一个层次,并且只属于这一层次。[每一抽样单位属于且只属于一个层次] (2)必须有事先能够确定的、有形的、具体的差别来区分不同的层次。[确定、有形、具体的差别来区分层次] (3)必须能够事先确定每一层次中抽样单位的准确数字。[每一层次中抽样单位的准确数字事先确定] 通常,注册会计师应对包含最重要项目的层次实施全部审查。 6、样本选取的基本要求(p180) 注册会计师在选取样本时,应使审计对象总体内所有项目均有被选取的机会,以使样本能够代表总体。 7、样本选取的方法(p180) 1.随机选样 [1编号;2确定范围(500~5000);3确定样本量(20);4确定起点(第5列第1行);5确定路线(第5列、第4列、…第1列)。依据p181举例] 2.系统选样(也称等距选样) [1确定范围(2000张);2确定样本量(100张);3计算选样间隔(2000÷100=20);4确定起点。依据p181举例] 3.随意选样 8、抽样结果的评价(p182) 1.分析样本误差 (1)根据预先确定的构成误差的条件,确定某一有问题的项目是否为一项误差。 (2)注册会计师按照既定的审计程序无法对样本取得审计证据时,应当实施替代审计程序,以获取相应的审计证据。如果注册会计师无法或者没有执行替代审计程序,则应将该项目视为一项误差。 (3)如果某些样本误差项目具有共同的特征,则应将(其)作为一个整体,实施相应的审计程序,并根据审计结果进行单独的评价。 (4)在分析抽样中所发现的误差时,还应考虑误差的质的方面,包括误差的性质、原因及其对其他相关审计工作的影响。

1.未审会计报表及附注,所有会计凭证、账册及各期会计报表。2.现金盘点表、全部银行对账单、余额调节表。3.往来账户询证函回函。4.存货、固定资产盘点表、折旧计算表及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产权证明。5.长短期投资/借款,投资/借款协议合同、被投资单位营业执照、被投资单位会计报表、截止会计报表日的被投资单位经审计会计报表,抵押担保资料。6.所有税种全年纳税资料、纳税申报表及缴款书、税收优惠批文、纳税鉴定文件。7.工商营业执照、工商备案、国、地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书、许可证、公司章程、协议。8.设立、变更验资报告,以前年度审计报告。

会计师事务所出具审计报告所需材料如下:1、20**年度会计报表(必须提供);2、总账、明细账、现金日记账、银行日记账(必须提供);3、记账凭证(必须提供);4、12月31日银行对账单(必须提供);5、库存商品盘点表、现金盘点表、固定资产盘点表;(签字盖章)6、营业执照复印件(必须提供);7、公司设立时验资报告或最近一期变更注册资金验资报告,有最近变更股东的应提供近期的工商变更登记申请书;8、上年度的审计报告;9、如有银行贷款项目的单位,应提供相关的借款合同;10、如有对外投资项目的单位,应提供被投资单位的验资报告、会计报表。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niukebaodian.com/kuaiji/47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