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a税法考试税率

feion1992024-07-24  0

税率是应纳税额与课税对象之间的比例,是计算税额的尺度,代表课税的深度,关系着国家的收入多少和纳税人的负担程度,因而它是体现税收政策的中心环节。 税率是一个总的概念,在实际应用中可分为两种形式: 注意比例税率、累进税率、定额税率和其他形式的税率的概念,考单选和多选,这种大跨度的考题,近几年考的也比较多。 (1)比例税率 比例税率是指对同一征税对象或同一税目,不论数额大小只规定一个比例,都按同一比例征税,税额与课税对象成正比例关系。 把握两点:一是四种税率的概念;二是运用。 比例税率的基本特点:税率①不随课税对象数额的变动而变动,这就便于按不同的产品设计不同的税率。②有利于调整产业(产品)结构,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同时,③课税对象数额越大,纳税人相对直接负担越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经济的发展。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④上述情况有悖于税收公平的原则,这表明比例税率调节纳税人收入的能力⑤不及累进税率,这是它的不足。⑥比例税率的另一个优点是计算简便,其道理是显而易见的。 (2)累进税率 考试通 累进税率,是指同一课税对象,随数量的增大,征收比例也随之增高的税率,表现为将课税对象按数额大小分为若干等级。不同等级适用由低到高的不同税率,包括最低税率、税率和若干等级的中间税率。 全额累进税率,是以课税对象的全部数额为基础计征税款的累进税率。 超额累进税率,是分别以课税对象数额超过前级的部分为基础计算应纳税的累进税率。采用超额累进税率征税的特点是:①计算方法比较复杂,征税对象数量越大,包括等级越多,计算步骤也越多。②累进幅度比较缓和,税收负担较为合理。特别在征税对象级次分界点上下,只就超过部分按高一级税率计算。一般不会发生增加的税额超过增加的征税对象数额的不合理现象,有利于鼓励纳税人增产增收。③边际税率和平均税率不一致,税收负担的透明度较差。 注意速算扣除数的计算及运用。 超额累进税率是各国普遍采用的一种税率。为解决超额累进税率计算税款比较复杂的问题,在实际工作引进了“速算扣除数”这个概念,通过预先计算出的速算扣除数,即可直接计算应纳税额,不必再分级分段计算。 采用速算扣除数计算应纳税额的公式是: 应纳税额=应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速算扣除数=应税所得额×适用税率-应纳税额 反映的具体内容是按全额累进税率和超额累进税率计算的应纳税额的差额。 超率累进税率,是指以课税对象数额的相对率为累进依据,按超累方式计算应纳税额的税率。 把握超率累进税率的运用:目前我国只有土地增值税这一个税种采用超率累进税率。 超倍累进税率,是指以课税对象数额相当于计税基数的倍数为累进依据,按超累方式计算应纳税额的税率。 四种税率中,现行我们运用的只有两个:超额累进和超率累进。超额累进主要是个人所得税中关于工资薪金以及承包承租个体户、个人独资、合伙企业等等。 (3)定额税率 定额税率又称固定税额,这种税率是根据课税对象计量单位直接规定固定的征税数额。 ①地区差别定额税率。 现行税制中的资源税、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和屠宰税、1994年以前的盐税等都属于这种税率。其中,土地使用税和耕地占用税又是有幅度的地区差别税率。 ②分类分项定额税率。 现行税制中车船税即属于这种税率。(车船使用税改为车船税) 定额税率的基本特点是: 税率与课税对象的价值量脱离了联系,①不受课税对象价值量变化的影响。②这使它适用于对价格稳定、质量等级和品种规格单一的大宗产品征税的税种。同时对某些产品采用定额税率,有助于③提高产品质量或改进包装。但是,如果对价格变动频繁的产品采用定额税率,由于产品价格变动的④总趋势是上升的,因此,产品的税负就会呈现累退性。⑤从宏观上看,将无法保证国家财政收入随国民收入的增加而持续稳步地增长。 (4)税率的其他形式  ①名义税率与实际税率 名义税率与实际税率是分析纳税人负担时常用的概念。名义税率是指税法规定的税率。实际税率是指实际负担率,即纳税人在一定时期内实际缴纳税额占其课税对象实际数额的比例。实际税率常常低于名义税率。 区分名义税率和实际税率,确定纳税人的实际负担水平和税负结构,为设计合理可行的税制提供依据是十分必要的。 名义税率与实际税率 ②边际税率与平均税率 边际税率是指再增加一些收入时,增加这部分收入所纳税额同增加收入之间的比例。平均税率是相对于边际税率而言的,它是指全部税额与全部收入之比。 在比例税率条件下,边际税率①等于平均税率。在累进税率条件下,边际税率往往要②大于平均税率。边际税率的③提高还会带动平均税率的上升。边际税率上升的幅度④越大,平均税率提高就越多,调节收入的能力也就越强,但对纳税人的⑤反激励作用也就越大。⑥通过两者的比较易于表明税率的累进程度和税负的变化情况。 边际税率与平均税率 (1)在比例税率条件下,边际税率等于平均税率 (2)在累进税率条件下,边际税率往往要大于平均税率,边际税率的提高还会带动平均税率的上升。 ③零税率与负税率 零税率是以零表示的税率,是免税的一种方式,表明课税对象的持有人负有纳税义务,但不需缴纳税款。 通常适用于两种情况:一是在所得课税中,对所得中的免税部分规定税率为零,目的是保证所得少者的生活和生产需要;二是在商品税中,对出口商品规定税率为零,即退还出口商品的产、制和流转环节已纳的商品税。 负税率是指政府利用税收形式对所得额低于某一特定标准的家庭或个人予以补贴的比例。负税率主要用于负所得税的计算。 例题: 1、采用超额累进税率计算税额时,速算扣除数的作用主要是(  )。 A.解决累进临界点税负不合理问题  B.使计算更准确  C.减缓税率累进的速度       D.简化计算 答案:D 2、我国现行税法中运用累进税率形式的有( )。 A.全额累进税率 B.全率累进税率 C.超额累进税率 D.超率累进税率 答案:CD 3、某企业按规定计算缴纳营业税,税率3%,假设9月份取得收入1000元,则应纳税额=1000×3%=30元,若增加收入200元,应纳税额=200×3%=6元。 边际税率=6/200=3% 平均税率=(30+6)/(1000+200)=3% 4、某企业采用超额累进税率计算纳税,应税收入在0-1000元,税率为5%,1000-2000元,税率为10%;假设该企业7月份取得收入800元,则应纳税额=40元,若增加收入600元,应纳税额=800×5%+200×5%+400×10%=40+50=90元。 边际税率=50/600= 平均税率=90/(800+600)=

注册会计师税法考试给部分税率,比如消费税的税率、关税的税率、资源税的税率和车辆税的税率等等,其它的税率建议自己记忆。 在注册会计师税法考试中,有些税率考试中会给出,比如消费税的税率、关税的税率、资源税的税率、车辆购置税的税率、城镇土地使用税的税率、耕地占用税的税率、契税的税率、个人所得税的工资薪金税率、个人所得税的经营所得税率,其余的都需要考生背下来。

在注册会计师考试的备考过程中,税法属于比较简单的科目,想要在注册会计师考试过程中顺利通过考试,就要注重平时的积累,下面我为大家提供注册会计师《税法》公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般纳税人当期应纳增值税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

小规模纳税人当期应纳增值税额=当期销售额×征收率(5%、3%)

扣缴义务人应扣缴税额=接受方支付的价款÷(1+税率)×税率

一、销项

1.销项税=销售额×税率(17%、11%、6%、0%)

不含税销额=含税销售额÷(1+税率)(一般)

不含税销额=含税销售额÷(1+征收率)(小规模)

2.视同销售情形下销售额的确定:

(1)纳税人最近时期销售同类货物或者应税行为的平均价格;

(2)其他纳税人最近时期销售同类货物或者应税行为的平均价格;

(3)组税价=成本×(1+成本利润率);

组税价=成本×(1+成本利润率)+消费税=成本×(1+成本利润率)÷(1-消费税税率)

3.一般纳税人销售自己使用过的属于不得抵扣且未抵扣进项税额的固定资产、小规模纳税人(除其他个人外)销售自己使用过的固定资产、纳税人销售旧货应纳税额增值税=售价÷(1+3%)×2%

4.差额计税

(1)金融商品转让:

销售额=卖出价-买入价

①提供融资租赁服务(三方关系):

销售额=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支付的借款利息(包括外汇借款和人民币借款利息)-发行债券利息-车辆购置税

②提供融资性售后回租服务(两方关系):

销售额=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不含本金)-扣除对外支付的借款利息(包括外汇借款和人民币借款利息)-发行债券利息

(2)建筑服务

①一般计税方式建筑服务:

应纳税额=(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1+11%)×11%

②简易计税方式建筑服务:

应纳税额=(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支付的分包费)÷(1+3%)×3%

(3)不动产租赁经营

①一般计税方式:

应纳税额=含税销售额÷(1+11%)×11%

②简易计税方式:

应纳税额=含税销售额÷(1+5%)×5%

【提示】税收优惠:个体户、自然人出租住房应纳税额=租金÷(1+5%)×

(4)房地产企业转让不动产

①一般计税方式

应纳税额=(含税全价-土地价)÷(1+11%)×11%

②简易计税方式

应纳税额=含税全价÷(1+5%)×5%

(5)非房开企业转让不动产

①一般计税方式

应纳税额=含税全价÷(1+11%)×11%

②简易计税方式

应纳税额=含税全价÷(1+5%)×5%

【提示】一般纳税人转让营改增取得前不动产、小规模纳税人转让取得的不动产计算应纳税额时销售额为(含税全价-原价)

(6)小规模纳税人提供劳务派遣服务(简易)

应纳税额=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1+3%)×3%

小规模纳税人提供劳务派遣服务(差额)

应纳税额=(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代用工单位支付给劳务派遣员工的工资、福利和为其办理社会保险及住房公积金的费用)÷(1+5%)×5%

5. 进口货物应纳税额=(关税完税价+关税)÷(1-消费税)×增值税税率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niukebaodian.com/kuaiji/474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