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题解析cpa长期股权投资

feion1992024-07-24  0

取得投资确认商誉800-600=200(万元),合并财务报表中按权益法核算,长投金额=800+50+20=870.出售70%股权后,剩余股权投资按公允计量,为300,因此出售取得投资收益700+300-870=130(万元)。合并财务报表中需要将其他综合收益20转入投资收益,答案150.个别报表分录:借:银行存款 700 贷:长期股权投资 560 (出售部分,800×70%) 投资收益 140剩余股权投资应作追溯调整借;长期股权投资 21 (剩余部分,70×30%) 贷:盈余公积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其他综合收益 6合并财务报表中分录:首先,将长期股权投资由账面调整为出售日的公允借:长期股权投资 39 (300-800×30%-21) 贷:投资收益 39其次,个别报表中出售时确认的投资收益其实包括了按照权益法核算应当计入以前期间的损益。借:投资收益 49 (出售部分,剩余部分已经在个别报表作了追溯调整,70×70%) 贷:盈余公积 未分配利润 其他综合收益 14最后,将全部其他综合收益转入投资收益借:其他综合收益 20 (6+14) 贷:投资收益 20

原10%投资账面价值为2 000万元,为什么不是2000+1000*10%=2100,东奥习题上有一题是这么做的您仔细对比以下,这个题应该跟您说的东奥习题上的例题有差别的哈。为什么不是2000+1000*10%=2100?因为成本法下,当且仅当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股利时,投资单位才进行账务处理:借:应收股利贷:投资收益而不是权益法下的核算情况,只要被投资单位实现利润,不管它宣不宣告,就先确认投资收益。本题中被投资单位只是实现了1000万的利润,并没有宣告发放股利哈,所以长投成本不变,再者,即使宣告了,长投的成本还是不变的哈,因为冲的是投资收益。

因为原持股比例部分是成本法合算的,所以长投账面价值始终不变。另外,再次取得45%部分为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投出的存货应按照账面价值结转,销项税计入成本。(8000+1700)你的理解有误,同一控制下虽视同销售,但会计上不确认收入,只不过计算增值税销项税额时按照公允价值为基础,分录为: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库存商品 应缴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此时库存商品按照账面结转。【原题内容】甲公司为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甲公司2×10年至2×11年有关长期股权投资资料如下:(1)2×10年1月1日,甲公司以一项固定资产(设备)与一批库存商品作为对价,取得乙公司60%的股权。甲公司所付出固定资产的原价为3 000万元,累计折旧为1 800万元,公允价值为1 500万元,商品的成本为500万元,公允价值为600万元。合并日乙公司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总额为5 000万元,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为5 400万元。在企业合并过程中,甲公司支付相关法律咨询费用40万元,相关手续均已办理完毕。(2)2×10年4月21日,乙公司宣告分派20×9年度的现金股利300万元。(3)2×10年5月10日,甲公司收到乙公司分派的20×9年度现金股利。(4)2×10年度,乙公司实现净利润600万元。(5)2×11年4月25日,甲公司处置该项股权投资,取得价款3 500万元。要求:(1)假定合并前,甲公司与乙公司属于同一集团,编制甲公司2×10年至2×11年与该项长期股权投资的有关的会计分录;(2)假定合并前,甲公司与乙公司不具有关联方关系,编制甲公司取得该项长期股权投资时的会计分录。(单位用万元表示)【正确答案】 (1)① 2×10年1月1日:借:累计折旧 1 800固定资产清理 1 200贷:固定资产 3 000借: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 3 000(5 000×60%)贷:固定资产清理 1 200库存商品 5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357 [(1 500+600)×17%]资本公积 943借:管理费用 40贷:银行存款 40②2×10年4月21日:借:应收股利 180(300×60%)贷:投资收益 180③2×10年5月10日:借:银行存款 180贷:应收股利 180④2×11年4月25日:借:银行存款 3 500贷:长期股权投资 3 000投资收益 500(2)借:累计折旧 1 800固定资产清理 1 200贷:固定资产 3 000借: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 2 457贷:固定资产清理 1 200主营业务收入 6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357 [(1 500+600)×17%]营业外收入——处置非流动资产利得 300借:主营业成本 500贷:库存商品 500借:管理费用 40贷:银行存款 40

解答:1.第一道题,甲公司取得乙公司30%股权,可参与乙公司经营决策,未形成控制,应采用权益法。乙公司2010年实现净利润1000万元,按照权益法,应该对乙公司的净利润按照甲公司享有的份额确定投资收益=1000*30%=300(万元)。2.第二道题,甲公司取得A公司80%表决权,应采用成本法。现行政策规定,对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的股利按照享有的份额确定投资收益,不再划分投资前或投资后实现的净利润。2010年分配10万元,则确定投资收益=10*80%=8(万元);2011年确定的投资收益=10*80%=8(万元)。第二道题中的2010年的投资收益不是8+40*80%?因为是采用成本法,对乙公司实现的净利润不确定收益(权益法下需要做这个步骤),只对乙公司宣告分配的现金股利才做投资收益。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niukebaodian.com/kuaiji/4718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