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这并不是一篇考证的“安利”文,我只是想通过考证这件事,聊聊如何通过有效的时间管理,来在工作之余,做些自己想做的事情。有的时候我觉得所谓人生自由,也不一定非得是“诗和远方”,而是你有多少时间,多大能力做成了多少自己想做的事。至于说要不要考证,或者考证有没有用。这个,有些事情,其实只有做到了,才会知道有没有用。 下面,言归正传。本人在一家银行的省分行做财务,工作按部就班,薪资待遇在我生活的二线城市也还算可以。但是在银行这样的体制内工作,总有一种本领恐慌的焦虑,所以从2015年开始,我便陆续准备了注会和法考(我2017年过的时候叫司法考试,2018年变更为法考,但是基本的考试内容还是大同小异)。2017年通过法考,2018年通过注会专业阶段,今年刚刚考完注会综合。 这么回首看来,我也并不是那些“零基础”一次过法考,一年过注会六科的大牛。只是这几年一边工作,一边把零散的时间利用起来,做了这样两件事情而已。 另外,对注会来讲,我本科学的是会计,算是有基础。而司考则是从零开始,所以16、17考了两次才通过。下面我把自己备考的时间表大致列出来: 2015年,通过注会会计 2016年,开始法考和注会两头备战,注会过了审计和经济法,司考没有通过 2017年,通过了法考和注会的税法 2018年,通过注会财管和公司战略管理,至此通过专业六科 2019年,参加注会综合(成绩还未出) 由于我是在职考证,战线自然是拉的长了些。尤其是16、17两年一边备战法考,9月下旬法考结束后,又要开始备战注会,期间又叠加了工作上银行三季末收息结账一系列的事情,生活上又经历了结婚生子,所以每次考试都非常煎熬。不过,虽然过程异常艰苦,但还是坚持下来。 下面是干货部分,谈谈我是怎么做到的,以及过程中的一点心得体会: 首先,是时间安排。 本职工作还是要放在第一位的,毕竟并不会有公司宽容到让你放下工作,去考证,更没有同事愿意帮你多承担工作,好让你节约出更多的时间来看书。 所以,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有序的梳理一下自己的工作,如果你的工作不是996的程度,其实通过合理的安排,以及高效的工作,每天还是可以节约出一些时间的。 一方面,看那些工作是可以集中一下处理,把握一下工作节奏;另一方面,依照工作的忙闲,调整学习进度。其实很多时候,尤其是日常工作,如果可以把握问题的关键点,真正有实效的实际工作占用的时间并不多。很多时间都花在无效的沟通、联系上以及自己碰到新问题的束手无策上。另外,如果诸如excel这样的办公软件用的非常好的话,也是可以节约很多时间的。 好比,我所从事的银行财务,除了月初发工资,以及季末结账,报税,收息以外,基本忙成狗几乎不会有时间空余以外,平时的一些琐碎的日常工作,是可以整合一下,通过提高工作效率,结余出一些时间的。 第二件要做的事,最关键,就是有效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注会和法考可都是号称最难过的考试,确实不是翻一翻就能通过的。基本的复习时间还是要保证,尤其法考,东西太多,而且要一次通过。八大法部合起来的资料上千页,背记的东西又多。 学习,最宝贵的就是,工作之余的时间。因为即使你的工作很闲,可以空出很多时间,但在办公室里,一方面环境嘈杂,另一方面还要顾虑领导、同事对你考证的态度,根本不可能畅快的学习。所以,真正意义上,学习的时间还是工作之余。 其次,利用网课 当我们安排好时间以后,就要充分有效的利用时间,工作上如果可以节约出时间,如果单纯用来看书和学习,其实效率是比较低的,而且很容易被打断。 一个人进入学习状态是需要时间的,尤其是高效的学习,有的时候,虽然看了一个小时的书,其实真正有效的学习只有二三十分钟,如果在工作环境中,可能有效时间十几分钟都不到。 所以,听网课,是利用工作空余时间很有效的方式。同时也可以做的比较隐蔽,不会被领导或者同事轻易发现。现在法考网上资源非常多,喜马拉雅上就有很多学习音频,尤其对于《刑法》和《民法》这些一般每年变化不太大的法部,用上一年的音频也是可以的。至于注会,也同样有很多资源。 但对于在职党,不论是法考还是注会,从头到尾学,都要占用大量的时间,根本不太可能,即使是网课,如果基础班、强化班等等一路听下来,也不现实。 所以运用网课也需要一些技巧,一定要和自己的学习进度搭配起来。也就是说,听网课,是不能代替学习的,还是要以学习为主。我的做法一般是,先看书学习,然后再针对自己学的内容,找相应的网课来听。一方面,强化印象,另一方面把不太明白的知识点弄懂。也就是说,网课不能从头听到尾,这样太耗时间。应该挑着,有所针对,捡针对自己的学习状况重点难得的听。 另外,现在网上讲法考和注会的机构和老师有很多,资源也有很多。但最好能跟着一个老师学,不要这个老师听两天,又去听别的老师的课。所以,找到适合自己学习节奏和学习能力的老师也很重要,有的老师讲课水话比较多,爱开玩笑什么的,如果本身时间就很紧,跟这样的老师,其实有时蛮浪费时间的;但是如果,你的学习时间相对充裕,听这样老师的课比较轻松有趣,也会让你容易坚持下去。总的来讲,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状态来听适合自己的老师的课。 再者,自制力和专注力 自制力和专注力,对于在职学习来说,可能是最重要的要求和素质了。如果一边手机刷着抖音,或者一边看着剧,一边学习,听网课。那基本不如放下书,专心的看剧、刷手机,毕竟生活本来艰辛,何必再用学习来折磨自己。 一旦要决定考证,不管是考什么证,就应该在最初定下一条底线,如果要通过一门考试,需要比如100小时,那这100个小时,就绝对只能学习,不能再去煲剧,或者做其他的。虽然说劳逸结合,但是对于在职党,每天工作忙成狗,好不容易挤出一点时间,再“逸”一下,时间就“逸”没了。 所以,一定要有自制的觉悟。之前一个大学同学,一直在基层做财务,从本科毕业,快做了十年了。按理说经验已经积累到一定程度了,但职业上却很难再上一个台阶。我几年前就建议他至少要把中级财务过了,其实对于他这样的从业人员,认真学习一段,过个中级是不难的。但他每年都报,每年都打个酱油,求个心理安慰。至于一些在政法系统工作,又多年拿不到证的从业人员,处境就更尴尬了。 另外,就是专注力,高效的学习其实就是指的专注力。现在我们不比学生,工作、家庭一大堆事。虽然说有时难得抽出时间来,看看书,学习一下。其实脑子里,心里里还是停留在工作、生活的事情中。一般以我的观察,大部分的人可能需要20-30分钟,才能真正进入状态。这样可能刚入状态,就又有事情来了。里里外外,其实看着学了挺久,其实没有太多的实效。 就我而言,提高专注力的主要方式是静心。心静下来,人的整个状态其实完全不一样的。心静的程度和可以达到的专注力的程度是成正比的,记忆力、理解力也都会有所提。如何静心,我的体会:一个是环境,人其实是最易受外界环境影响的,所以我一般会把学习时间放在深夜或者凌晨,这样比较容易进入状态;另外,深呼吸、静坐之类的方法也可以调理。 关于静心,这一点,说的再多,可能有点偏题了。但是,个人觉得还是比较重要,但也容易被人忽略。很多时候,大家愿意多刷几遍题,而往往容易忽视专注的刷一遍的效果。因为,对于在职,时间是最宝贵的。毕竟我们没法每天都花大量的时间在学习上,然后把生活,工作放一边。 最后,前面说的这些比较泛泛,并没有实际的经验贴,因为法考和注会都是有一定通过难度的, 后面打算写专门的东西来聊具体细致的方法。说了这么多,其实想表达的,虽然我们在工作、家庭上都要投入大量的时间,但是合理的安排自己,再加上一定的方式方法,我们也可以空余一些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比如未来,我打算学习写作,可能就会每天有一个计划,慢慢做起来。
、说在前面的话 很多同学想考这些证书,是为了对以后的职业生涯有所帮助。其实,CPA和CFA,甚至包括FRM和ACCA,这些考试对职业生涯的帮助并不明显:它们最多是为强大的你锦上添花(涨工资、升职更快、各种名额优先),而不会为弱小的你雪中送炭。 即使没有这些证书也不要紧,所有工作的大门都为你敞开的。这些考试更多的是就业的一个敲门砖,比如理工科的学生要想进入金融行业,如果有CFA考试的证书,会更容易获得笔试、面试的机会;但最后能否获得这份工作机会,还是要看自身能力和对这份工作的匹配度。根据身边朋友的经验,招聘企业关注你的实习经验和教育背景的程度,是胜过简历上轻飘飘的一个资格证书的。 当然,对于空闲时间较多的在校大学生,还是非常推荐根据自身的职业发展规划参加一两门职业资格考试的,准备这些考试也是系统性学习、梳理专业知识的一个好方法,对专业知识的融会贯通还是很有帮助的。 下面就讲讲CFA、CPA这两个考试的基本情况和准备方法。 二、CFA考试 1、基本情况 获得证书所需时间:长考试难度:较高考试花费:很高,假设三级均是一次通过,不参加任何辅导班,至少花费$2440 (折合人民币一万五以上)证书含金量:无签字权,但对于通过金融行业(尤其是证券分析师)简历筛选还是很有帮助适用人群:主要是买方的portfolio manager有用,对于投行部门的analyst用处不大 CFA考试是“特许金融分析师”(Chartered Financial Analyst)的简称,它是证券投资与管理界的一种职业资格称号,由美国特许金融分析师协会主办。 对有志于进入证券投资行业的同学来说,CFA考试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在复习中可以帮助你迅速建立起金融分析的知识体系,而且许多券商行研部门或投资基金都在招聘要求中都写明了CFA优先。不过说实话,考虑到CFA较高的考试花费,这个证书对于求职的帮助绝对是比你想象中的小,毕竟企业绝对不会因为你有一张CFA三级证书就发offer,更多的还是看过往实习经历、教育背景以及面试中的表现。 2、考试流程 CFA考试共分三级,从Level 1到Level 3。最终取得CFA的证书,要通过三级考试,并取得四年的相关工作经验,再经CFA Institute验证。不过在那之后,你就可以在自己名字后面加个“CFA”的称号了。 这三级考试除了Level 1每年六月和十二月初各举办一次,Level 2和Level 3每年都只有六月初一场。所以时间上来说,最快一年半就可以考完(即第一年12月,第二年6月,第三年6月),最慢理论上说没有限制,因为CFA Institute不设置考试成绩的有效期,也不限制你重考的次数。 3、关于考试报名 对于还在上学的小伙伴们,可以在自己大四毕业前的六月份考Level 1。这样子正好利用了最后一学期不太忙的时间来充分复习。 也有比较心急的小伙伴在大三的六月份或者大四的十二月份就考了Level 1,来年六月考Level 2。但是提醒大家,按官方规定,CFA Institute是不允许在校本科大学生考Level 2的,你会发现报名level 2的时候要先证明自己已经毕业才能继续报名。虽然你可以填写已经毕业,但是有一定的风险,万一将来申请证书的时候被调查了就会比较麻烦。不过到目前为止没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所以也不知道会不会有什么严重后果。 在读研究生的话就没有限制,可以放心考Level 2。总之Level 1一年有两个时间可以选,但Level 2和Level 3是一年一次,所以时间上大家要策划好啦。毕竟CFA考试还是涵盖内容很多,需要些时间和付出的。 4、关于考试费用 跟CPA相比,CFA绝对是一个很贵的考试。不过如果报名及时就可以省不少钱,因为报的越早越便宜。基本上正式考试日期前一年就可以开始报名,考试费支付分三个Deadline,比如下面的两次考试:早报名和晚报名可以相差600刀之多,所以计划考试要趁早。值得注意的是,首次报名需要付450刀的Enrollment Fee,之后(无论重考还是考下一级)就不用再付了。 5、关于考试内容 CFA考试范围非常广,因为Financial Analyst这个东西实在是太泛指了,各种金融业里的业务都会涉及到。基本上讲,从一级到三级,内容范围没有变,只是一级一级逐渐加深,并且改变了不同的Topics的比重。Topics包括: 职业道德数理方法经济学财务报表分析公司金融股权投资固定收益证券金融衍生品另类投资品资产管理和财富规划 从上面这些Topics就可以知道,考试几乎涵盖了金融领域的每一个方面。但也不用太担心,因为毕竟太广泛,不会出太技术性的问题,所以没有数学、金融、会计背景都不是大问题。 一二级全部是三选一的选择题,三级同时有选择题和问答题。Level 1最看重财务报表分析,所以会计背景的同学会有优势,Level 2看重财务报表分析和Portfolio Management,所以需要加强对于金融、投资知识的掌握。Level 3多了Essay Questions,对于Wealth Management这方有所强调。 6、关于考试复习 记得CFA官方的复习建议是每级考试至少要准备300个小时,不过感觉这个主要是针对已经有一定金融知识基础的人。对于从来没有接触过金融行业的小伙伴,可能需要多花一些时间来扫盲。为了避免后期复习压力太大,或者复习过早遗忘较多,建议在考试前两个月左右开始复习。 CFA的官方教材电子版是在报名的时候捆绑销售的,所以报完名就可以下载电子版教材。但是因为教材内容太多,有些较难的知识点很少考到,所以一般在复习的时候都推荐看国际上最大的CFA培训机构Kaplan出的辅导教材Schweser Notes(某宝有售),虽然只能覆盖90%左右的知识点,但是对于通过考试还是绰绰有余的。 由于CFA涉及的Topic非常多,不可能每个Topic都完全掌握。所以建议复习的时候根据每个topic的考试分数权重投入相应的时间。比如,以下是2015年考试的权重表,供小伙伴们参考。三、CPA考试 1、基本介绍 获得证书所需时间:非~常~长考试难度:比较高,对记忆力要求很高,但考试内容全部来自课本和大纲考试花费:非~常~非~常~低,专业阶段一共6科,每科70元左右(各地费用不太一样),综合阶段130元(和CFA一比就是白菜价)证书含金量:很高,有签字权,许多金融相关工作都要求CPA(许多券商招聘实习生的时候,都要求有CPA优先)适用人群:非常广泛,如果是做金融或者财会的,最好都能考下这个证书 在各种证书考试中,CPA可以说是考试费用最低,但回报最丰厚的:CPA的证书光是挂靠出去,一年也有上万的收入;许多国内投行和券商研究所招人时都是通过CPA、司考的优先;CPA更是各大会计师事务所进入经理层的必要条件。 说它价廉物美,CPA表示不服,虽然我考试费用低,但是我投入时间多呀╰( ̄▽ ̄)╮ 因此决定拿下CPA的小伙伴们,一定一定要考虑清楚自己有没有毅力至少连续三年的业余时间都投入在CPA上,不要像许多同学一样复习的时候三心二意,时间也花了,书也看了,结果考试就是通过不了  ̄へ ̄# 2、CPA备考的学科搭配 CPA专业阶段共有六门课,要求在五年内全部通过。根据身边考过的大牛经验,战线最好不要拖得太长,尽量在两三年内解决,一般也就是3年(每年两门)或2年(每年三门)。 每年两门的搭配:搭配的方式有很多,无非就是哪两门跟哪两门搭一起,比较好复习。比较建议的一种组合方案如下:第一年“会计+财管”第二年“审计+战略”第三年“税法+经济法”其中,会计与财管都会涉及部分的报表项目,有一定的关联性,放在一起比较好复习。审计与战略都会涉及内部流程控制,也是关联度较高的。两法不用说都是法律性的,放一起好记一点。 每年三门的搭配:如果能在两年内把专业阶段都过了,第三年的综合就不会忘得太多。两年通过的搭配方式:第一年“会计+财管+战略”第二年“审计+税法+经济法” 当然,有志于两年通过的小伙伴们也可以自己根据不同科目的考试难度进行搭配,个人感觉从难到易是如下的:审计>会计>税法>财管>战略>经济法,其中,战略难度这两年有上升趋势,财管倒是在下降。 3、CPA复习技巧 如果你每每看到五六百页的注会教材就会累觉不爱,感觉自己看不下去,或者是看完就忘,你绝对不是一个人。对于CPA这种作战周期较长,难度较高的考试,应当尽量采用“三段式”的复习方法,每个阶段时间分配大概是7:2:1。 第一阶段 就是简单粗暴过课本,听一遍网校的基础班课件,这个阶段不追求完全记下,也不追求理解透所有的知识点,主要是熟悉考点,建立完整的知识框架。举个例子,每天按倍速听3-4节课,边听边在网校讲义上将重点画出来,这样跟着老师思维一起走,效率会比较高。划讲义的时候其实就是把关键知识点给拎出来了,方便第二阶段复习。 此外,在第一阶段还要配合的辅导教材,比较推荐东奥的“轻松过关一”。一般是每过一章,把该章的讲义、例题、往年真题部分做好,这部分内容跟基础班讲义很相近,是为了强化记忆。每章后面的复习题先不做,题目有很多,第一阶段讲究速度,留着第二阶段做。 第二阶段 主要就是将每章的知识点再一次温故。一般是过一遍基础班讲义、做“轻松过关一”章末复习题。这一阶段一定要深入挖掘,建议在这一阶段做笔记整理每章重要知识点,有什么不懂的知识点,一定要在这段时间彻底掌握。到第二阶段结束“轻松过关一”应该已经基本做过一遍了。 第三阶段 就是“实战+查漏补缺”的阶段,需要的是东奥的“最后六套题”,持续时间大概是考前三周到一个月左右,按照考试的时间,三天一个轮回,一天做卷子,另外两天复习重点的知识点。还要注意花时间研究一下往年的机考真题,熟悉下答题思路跟手法。
个人感觉来讲 ,这两个无论哪个都足以让你有一份不错的工作,获得不菲的薪水。而且CFA偏投资,CPA偏会计,背记的东西很多。应该说两者的差距很大的。我个人感觉如果考了CFA,不如继续考FRM,这也是我个人的规划。听你的口气可能还在学吧,那不如利用CFA的证书找些好的实习,这可以为你在工作时加法吗。再有,好要看你的喜好,如果将来希望在big4或者是当个企业的财务总监,CPA必要。如果希望去基金,或是投行(当然现在到了不少)CFA更好。出国的话还是CFA,毕竟那是全球的认证,而CPA每个国家都不同。
一年同时过注会和法考,大神经验分享:定计划、利用碎片时间、客观主观一同准备、翻法条、电子化学习。
1、定计划
时间还是要规划一下的,一门课打算几天过一遍,每天听到哪一节。如果自己没有概念,四金每门课有时间配置,跟着操作也来得及。
2、利用碎片时间
法考的课程在于有很多案例,而且可以选择直接听音频,所以是可以当成在听书的。我是每天上下班地铁上听它,然后经常睡前放着安眠(当时焦虑到严重失眠,但是一听书就可以睡着)。
3、客观主观一同准备
主客观的知识点是一样的,在客观题阶段打好主观题基础能为之后省下很多时间练习案例和法条。
4、翻法条
主观题一定要好好练练翻法条,具体的我在前面也有介绍过,可以不用大段地背书,而且可以拿到更多分数。
5、电子化学习
如果对纸质有执念的可能不适用这条。我是因为两个大考试书实在太多了,最后统一电子化。我用的是Ipad mini+pencil+Notability(软件)。直接就把讲义导进去做笔记,或者自己整理笔记、画导图。
法考考试内容:
法考题型分客观题和主观题。客观题考试共两卷,主观题考试为一卷。法考考试涵盖8大部门法。如:民法、刑法、行政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三国法、理论法、商经法。
客观题考试共两卷。分为试卷一、试卷二,每张试卷100道试题,分值为150分,其中单项选择题50题、每题1分,多项选择题和不定项选择题共50题、每题2分,两张试卷总分为30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