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会税法出口退税计算题

feion1992024-07-24  0

为了增强本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各国都会实行出口退税政策。一、出口退税方式详解1、生产企业以进料加工贸易方式进口料件加工复出口货物,计算免、抵、退税的基本公式为:当期不予抵扣或退税的税额=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征税率-退税率)-当期海关核销免税进口料件组成计税价格×(征税率-退税率)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全部进项税额-当期不予抵扣或退税的税额)-上期未抵扣完的进项税额2、增值税的核算企业应纳税额的计算用扣税法,即将当期销项税客抵扣进项税客后的余客为应纳税额,故增值税的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这就是说,增值税的核算是一种负债核算,具有代收代缴性质,并且增值税会计核算方法是由增值税的特点、政策和计算方法决定的。3、核算企业需要预计应交税金的各种税金,在提取或预先收取税金时,计入该科目的贷方,缴纳时计入该科目的借方,期末余额一般在贷方,反映企业就交而末交的税金,若期末余额在借方,则表示本期企业多交了税金,或者,反映其他规定,如上期末抵扣完的进项项税额等。4、出口退税公式(1)当出口货物的征税率与退税率一致时应退税额=购进货物的进项金额×出口退税率=出口货物的进项税额(2)当出口货物的征税率与退税率不一致时应退税额=购进货物的进项金额×出口退税率=出口货物的进项税额-出口货物不与退税的税额。二、出口退税的条件(1)必须是增值税、消费税征收范围内的货物。增值税、消费税的征收范围,包括除直接向农业生产者收购的免税农产品以外的所有增值税应税货物,以及烟、酒、化妆品等11类列举征收消费税的消费品。之所以必须具备这一条件,是因为出口货物退(免)税只能对已经征收过增值税、消费税的货物退还或免征其已纳税额和应纳税额。未征收增值税、消费税的货物(包括国家规定免税的货物)不能退税,以充分体现"未征不退"的原则。(2)必须是报关离境出口的货物。所谓出口,即输出关口,它包括自营出口和委托代理出口两种形式。区别货物是否报关离境出口,是确定货物是否属于退(免)税范围的主要标准之一。凡在国内销售、不报关离境的货物,除另有规定者外,不论出口企业是以外汇还是以人民币结算,也不论出口企业在财务上如何处理,均不得视为出口货物予以退税。对在境内销售收取外汇的货物,如宾馆、饭店等收取外汇的货物等等,因其不符合离境出口条件,均不能给予退(免)税。(3)必须是在财务上作出口销售处理的货物。出口货物只有在财务上作出口销售处理后,才能办理退(免)税。也就是说,出口退(免)税的规定只适用于贸易性的出口货物,而对非贸易性的出口货物,如捐赠的礼品、在国内个人购买并自带出境的货物(另有规定者除外)、样品、展品、邮寄品等等,因其一般在财务上不作销售处理,故按照现行规定不能退(免)税。(4)必须是已收汇并经核销的货物。按照现行规定,出口企业申请办理退(免)税的出口货物,必须是已收外汇并经外汇管理部门核销的货物。国家规定外贸企业出口的货物必须要同时具备以上4个条件。生产企业(包括有进出口经营权的生产企业、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的生产企业、外商投资企业,下同)申请办理出口货物退(免)税时必须增加一个条件,即申请退(免)税的货物必须是生产企业的自产货物或视同自产货物才能办理退(免)税。三、出口退税的一般程序1、有关证件的送验及登记表的领取企业在取得有关部门批准其经营出口产品业务的文件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工商登记证明后,应于30日内办理出口企业退税登记2、退税登记的申报和受理企业领到"出口企业退税登记表"后,即按登记表及有关要求填写,加盖企业公章和有关人员印章后,连同出口产品经营权批准文件、工商登记证明等证明资料一起报送税务机关,税务机关经审核无误后,即受理登记。3、填发出口退税登记证税务机关接到企业的正式申请,经审核无误并按规定的程序批准后,核发给企业"出口退税登记";4、出口退税登记的变更或注销当企业经营状况发生变化或某些退税政策发生变动时,应根据实际需要变更或注销退税登记。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条例》第五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纳税义务人自缴纳税款之日起1年内,可以申请退还关税,并应当以书面形式向海关说明理由,提供原缴款凭证及相关资料: (一)已征进口关税的货物,因品质或者规格原因,原状退货复运出境的; (二)已征出口关税的货物,因品质或者规格原因,原状退货复运进境,并已重新缴纳因出口而退还的国内环节有关税收的; (三)已征出口关税的货物,因故未装运出口,申报退关的。 海关应当自受理退税申请之日起30日内查实并通知纳税义务人办理退还手续。纳税义务人应当自收到通知之日起3个月内办理有关退税手续。 按照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退还关税的,海关应当按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退税。

先做两个假设,购入钢材368000,内销150000,都是不含税的价格运费5800,按照“营改增”前的旧规定,以实际运费7%计算进项税(估计这题不会是最新的,否则这5800到底含税还是不含税又要讨论,太麻烦了。)并5800都是运费,不包含保险费装卸费等。1 借:原材料 368000+5800(1-7%)=373394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368000*17%+5800*7%=62966 贷:应付帐款 368000(1+17%)=430560 银行存款  58002 借:原材料 13200 贷:应付帐款 132003 借:应收账款(或银行存款) 150000(1+17%)=175500 贷:主营业务收入-内销收入 15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55004 借:应收账款(或银行存款) 42000*6.7=281400 贷:主营业务收入-外销收入 281400首先计算免抵退税额=42000*6.7*13%-13200*13%=34866然后计算不予免抵退的金额=42000*6.7*(17%-13%)-13200*(17%-13%)=10728最后计算应纳税额=150000*17%-(62966-10728)=-26738假设是没有上期留底税额的,由于26738小于34866,退税额是26738,免抵的金额是=34866-26738=8128

介绍一个比较易懂的计算方法给你,希望对你有帮助,具体做法如下:分为五步来做这个题目:第一步:剔税:剔除不得免税的部分,也就是通常说的进项税额转出部分=FOB*(征收率-退税率)=990*240*(17%-9%)*元第二步:抵税:应纳税额=内销销项-(进项税额-1)-上期未抵扣=7500*56*17%-(7000*17%*)=元第三步:尺度计算 这里计算最多可以退税的金额,即免抵退税(最高)=出口价*退税率=990*240**9%=元。第四步:比较并取得应退各额:如果第二步的结果小于零,那么就在第二与第三两者间选择绝对数较小者进行退税。这里由于第二步的结果是小于零不用缴税,需要退税,因此取元作为应退税额。第五步:倒挤 免抵税额 ,这个题目是期末有留抵税额,即应当有元的留抵税额,下期可以继续抵扣。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niukebaodian.com/kuaiji/459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