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会就是初级职称吗

feion1992024-07-24  1

注册会计师不是初级。注册会计师证书属于执业资格证书,初级属于会计职称类证书,具体二者区别我整理如下。

一、证书性质不同

在财会领域,主要包括两类证书,一是职称类证书,二是资格类证书。像初级会计师就属于职称类证书,而注册会计师就属于资格类证书,职称和资格的区别主要是在于,前者只能做账,而不能进行审计;后者既能做账又能审计。

二、发展方向不同

注册会计师和初级会计师是属于两个不同的行业,初级会计师从事的是会计行业,注册会计师从事的是审计行业。

对从事会计行业的人员来说,薪资和学历、经验和职称级别有密切相关的联系。对会计人员来说,提升自己的能力,考考个高级别的职称证书,比如中级会计师、高级会计师,对之后的升职加薪将会更有帮助。

三、考试难度不同

注会考试有专业阶段和综合阶段,我们需要先在连续5个考试年度内通过专业阶段6门考试科目后,再来报考综合阶段。

考试科目实行的是“6+1”模式,是指专业阶段考试6门考试科目— “会计、审计、财务成本管理、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经济法、税法”,和综合阶段1门考试科目— “职业能力综合测试(试卷一、试卷二)”。

初级会计职称的考试科目为初级会计实务和经济法基础,要求考生一次通过考试。

初级会计考《经济法基础》和《初级会计实务》两个科目,各科目满分为100分,及格分数均为60分。

《初级会计实务》主要是考查文字记忆性内容和计算性内容,相对经济法来说难度大,对考生的综合能力要求很高,是学习《经济法基础》的奠基科目。

初级会计实务这个科目涉及到的计算题比较多,实用性比较强,在复习的过程中,要注意教材、课后习题、历年试题之间的综合运用,从而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

《经济法基础》相对而言没有实务难,考点基础性强,多是需要考生理解和记忆的内容,考生需要关注每年教材变化内容,这部分往往是考试重难点。

这个科目的学习重点主要是记忆,但是也不是说要死记硬背,还是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的。

经济法基础的知识点是比较杂乱的,易错易混点也是比较多的,所以考生在平常的学习中,一定要注意知识点之间的灵活运用。

注册会计师属于执业资格证书,不属于职称类证书。在财会领域职称类证书有初级、中级、高级会计师。从职业发展方向来讲职称类证书更偏向于会计,如果想从事会计方向的工作,不妨来选择考职称类证书。职称证书代表的是一定的会计专业水平。职称类证书主要有3个级别,分别是初级会计职称(又叫助理会计师),中级职称(又叫会计师),高级职称(又叫高级会计师)。取得的职称类证书越高,对自己从事会计工作也会有很大的帮助。注册会计师,又叫中注协执业会员,属于执业资格。持有注册会计师证书,就能享有审计签字权,就能出具审计报告。一般来说,持有注册会计师之后,大多数人会在会计师事务所工作。非执业会员可以在金融机构、500强等跨国公司、国有大中型企业等,政府机关等企业工作。总的来说,考下注册会计师证书,在就业的时候,有更多的选择。更多关于注册会计师属于职称吗,进入:查看更多内容

注会不属于职称,而属于由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组织实施的一项专业技术人员准入类职业资格考试。准入类职业资格是由国务院劳动、人事行政部门通过学历认定、资格考试、专家评定、职业技能鉴定等方式进行评价,对合格者授予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也是对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基本要求。准入类职业资格证明对应人员在这个专业领域里面具备一定的资格,可以从事对应岗位。而职称是指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与学识水平和工作能力的等级称号。会计职称主要包括初级会计职称、中级会计职称以及高级会计职称。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niukebaodian.com/kuaiji/458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