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a审计科目考审计概述、风险评估、风险应对、审计沟通、生产与存货循环的审计、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审计、职业道德基本原则和概念框架、货币资金的审计以及审计业务对独立性的要求等内容。CPA审计科目有什么特点?1、紧扣教材、全面考核审计科目绝大部分的单选题和多选题,甚至部分简答题都是考查教材原文,而且考查范围很广泛,这就要求我们考生在扎扎实实地学习理解教材中的每一个知识点的基础上,进行适当记忆,不宜盲目培训猜题。2、重点突出从近三年考试情况来看,《审计》考试主要针对教材的重要知识点在考查,较直观的体现就是简答题和综合题。3、理论联系实际机考形式下,《审计》考试越来越注重将审计理论融入到具体的情景中进行考查,主要目的是要求考生能够学以致用,即以所学的审计理论知识轻松应对审计实务中的各种情形。《审计》科目的题型及分值注册会计师《审计》科目有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简答题、综合题四种题型,分值分布详情如下:1、单选题25小题,每题1分,共25分;2、多选题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3、简答题6小题,共36分。4、综合题1题共19分。《审计》学习要点做好复习计划,多总结、多回顾。审计复习计划三轮:首轮备考要地毯式学习:打牢基础—复习和练习—模拟和查漏补缺;第二轮查漏补缺,通过练习历年真题,熟悉出题的思路和角度。了解历年真题的考查角度方式,可以帮助我们快速的找出考察点,遇到难题时也能从容不迫,且每年大题的套路基本没有变化,所有一定要吃透真题,反复研究,准备一个错题集,错题要反复做;第三轮冲刺阶段,要进行模拟训练,培养自己的综合解题能力。
重大错报风险的固有风险指在不考虑被审计单位相关的内部控制政策或程序的情况下,其会计报表上某项认定产生重大错报的可能性。它是独立于审计之外存在的,是注册会计师无法改变其实际水平的一种风险。
重大错报风险的控制风险是指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未能及时防止或发现其会计报表上某项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同固有风险一样,审计人员只能评估其水平而不能影响或降低它的大小。
检查风险指注册会计师通过预定的审计程度未能发现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上存在的某项重大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检查风险是审计风险要素中唯一可以通过注册会计师进行控制和管理的风险要素。
不知道各位考生对于重大错报风险这个知识点了解多少呢?重大错报风险是不是能够人为控制的?怎么才能正确的评估重大错报风险,重大错报风险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哪些风险?接下来一起来看看吧。
1、关于重大错报风险,哪些说法是错误的?
A:重大错报风险可进一步分为固有风险和检查风险
B:重大错报风险是指在财务报表审计之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
C:注册会计师可以定性或者是定量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D:注册会计师应该从财务报表层次和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认定层次考虑重大错报风险
解析:关于重大错报风险,可进一步分为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所以选项A是错误的,重大错报风险是企业的风险,是不受注册会计师控制的,只能通过评估的程序来评估风险,根据财务报表层次和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认定层次来采取应对重大错报风险的措施。
2、下列选项中,不能应对与会计估计相关的重大错报风险的有哪些?
A:测试与管理层如何做出与会计估计相关的控制的运行有效性
B:测试管理层在作出会计估计时采用的关键假设
C:复核上期财务报表中会计估计的结果
D:确定截止审计报告日发生的事项是否提供有关会计估计的审计证据
解析:在应对重大错报风险时,会计师应该考虑会计估计的性质,再实施下列一项或者是多项的程序:1、确定截止审计报告日发生的事项是否提供有关会计估计的审计证据;2、测试管理层在作出会计估计时采用的关键假设;3、测试与管理层如何做出与会计估计相关的控制的运行有效性;4、作出注册会计师的点估计或者是区间估计,以评价管理层的点估计。
以上的2道例题是关于重大错报风险的内容和应对的程序的一些解析,大家主要还是要掌握教材的内容,识记加上理解,就能够把这类型的题目做好。
cpa审计必背知识点有审计理论和方法、审计规范和准则、内部控制等。
一、CPA审计必背知识点
1、审计理论和方法:了解审计的基本概念、目标和局限,掌握审计流程和常用方法。
2、审计规范和准则:熟悉国内外相关审计准则,如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国际审计准则等。
3、内部控制:了解内部控制的概念、分类和重要性,掌握评估内部控制的方法和程序。
二、CPA审计必背知识点的重要性在于对审计工作的全面理解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1、审计理论和方法:审计是一种系统性的独立评价活动,需要掌握审计的基本概念和目标。审计流程和方法是指在进行具体的审计工作时所采取的步骤和方法,包括了解客户业务、评估风险、收集证据等。掌握审计理论和方法对于正确开展审计工作至关重要。
2、审计规范和准则:审计准则是对审计工作进行规范和指导的标准。熟悉国内外相关审计准则,可以帮助审计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准则要求,确保审计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3、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是组织为实现经营目标而建立的一系列控制措施和程序。了解内部控制的概念和分类,以及评估内部控制效力的方法,可以帮助审计人员发现潜在的风险,从而提供更有价值的审计意见和建议。
审计中的关键问题及其解决
一、如何评估风险
风险评估是审计的核心环节之一。审计人员可以通过分析客户行业、经营环境、内部控制等因素来确定潜在风险,采取适当的方法和程序进行评估。同时,审计人员还需关注客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和相关方往来等,以确保对风险的全面评估。
二、如何获取充分的审计证据
审计证据是审计的基础,对于保证审计质量至关重要。审计人员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获取审计证据,如面谈客户管理层、检查文件和记录、采样测试等。在证据收集过程中,审计人员需注意证据的可靠性、适当性和充分性,确保获得具有说服力的审计证据。
三、如何处理发现的异常情况
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可能会发现一些异常情况,如会计差错、违规行为等。面对这些问题,审计人员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如进一步调查核实、调整审计程序等。若发现重大问题,应及时向客户管理层和审计委员会报告,并采取必要的法律程序或监管措施。
四、如何编制准确的审计报告
审计报告是审计人员向利益相关方传达审计结果的重要方式。编制准确的审计报告需要清晰表达审计意见和结论,正确引用审计准则和规定的要求。同时,审计人员需要对审计结果进行充分的分析和思考,提供合理、客观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