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A哪本好学点

feion1992024-07-24  0

CPA考试教材用官方教材最好,由中注协根据《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专业阶段考试》和《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综合阶段考试》组织编写的专业阶段考试辅导教材、专业阶段和综合阶段试题汇编、经济法规汇编等书籍。cpa各科目教材内容1、《审计》:该教材总共21章,内容比较多,考点涉及审计要素、具体审计目标、审计的前提条件、审计工作底稿的要素、与审计相关的内容控制等。2、《财务成本管理》:该教材包含财务管理、成本计算、管理会计等三篇内容,一共20章,内容涉及财务报表分析和财务预测、价值评估基础、投资项目资本预算等。3、《经济法》:该教材有12章,内容涉及法律基本原理、合同法律制度、合伙企业法律制度、企业破产法律制度等。4、《会计》:该教材有30章,内容涉及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资产减值、负债等。考查方式很多变,题目综合性比较强。5、《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2022年该教材有所变动,第一章新增小节“战略管理中的权力与利益相关者”,第三章新增“全球价值链中的企业国际化经营”,第四章变动的内容:“事业部制组织结构和战略控制”。6、《税法》:该教材总共十四章,内容涉及税法总论、增值税法、消费税法、个人所得税法等。cpa考试学习方法1、教材+听课:任何考试都不宜脱离教材,教材是根本,考生应从教材出发开始学习。2、教材+辅导书+考前串讲:这类学习者主动学习,主动学习与接受学习没有好坏之分,但主动学习者通常喜欢自己先去思考一下教材到底讲了些什么,在没有绝对必要的情况下不喜欢去求助别人,但为了保险起见,往往会选择网校的几个小班次听一下,以达到押题的效果。3、只听课。这类学习者一般对教材已经有了较好的掌握程度,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在过去的几年里未能取得某些科目的好成绩,他们往往都已经做过很多题、教材也看过不止一遍了,所以他们会以听课为主;还有一类学习者本身喜欢这种“接受学习”,听课效果强于自己看书,所以只听课也就不足为怪了。对于考试而言,只听课应该是可以通过考试的,但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建议这类学员听课前至少要做适当预习。cpa考试科目注册会计师专业阶段考试科目有六门:《会计》、《审计》、《财务成本管理》、《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经济法》、《税法》。综合阶段考试科目只有一门,为《职业能力综合测试(试卷一、试卷二)》。

目前市场上有很多教材,比如:官方教材,东奥的轻一、BT学院的21天突破注会、中华的梦想计划、高顿的大蓝本等;

就这些教材来说,个人更加推荐BT的21天;BT的21天对0基础或者基础薄弱,甚至是自学的考生非常友好!

就拿我个人经历来说,我是19年接触的21天,对于我这种基础薄弱的人来说,这个教材不要太贴心。

首先,21天就是给你制定了一个21天的计划!

其次,教材里面全是通俗易懂的大白话,知识点的解析又专业又易懂!

最后,一个教材还有配套的考点通+框架+电子版题库+改错本!

《“教材”——消化书本的各大知识点!

“框架”——让思路更加清晰,书也越读越薄;

“考点通”——精准掌控考点;

“电子版题库”——随时随地都能够练习;

“错题本”——及时巩固知识点;》

既实用,颜值还挺高!oh my god!CPA考生 买它!

想想,注会那种“天书”岂是常人能看懂的!而21天突破注会用了清晰易懂的话语,把书本中的各大知识难点呈现出来,让你能看懂“天书”;

无论是计划还是复习都给你安排得明明白白的,不会让你学了后面忘了前面!而且买一本教材还赠送考点通+框架+电子版题库+改错本!内容充实,长得又好看,还很便宜!

官方教材和《CPA大蓝本》都是比较不错的学习教材,如果你是首次报考注会,并且基础不怎么好的,还是建议使用《CPA大蓝本》,知识点讲解的比较详细,考生更容易理解,总体来说要比市面上的其它教材做的更适合考生学习。

看下CPA大蓝本的颜值:

CPA大蓝本主要有以下特点:

第一、知识点:

涵盖教材99%以上的知识点。一本书抵别人几本书,比市面上同类产品更加全面透彻。

第二、名师说:

高顿名师详细解读专业知识点;深入浅出、帮助考生透彻理解;

名师以多年一线教学经验、横向贯通、纵向挖掘、学会一个点,串联十个点。

第三、敲黑板:

解密考情,分析趋向,把握命题规律;

抓出重难点、易错易混点、有的放矢,精准得分。

第四、分阶练:

高顿名师甄选难度分级的习题;

易到难,适应不同基础考生,确保各个水平的考生都能得到合适的练习。

第五、微课程:

动态化“名师说”免费看,视听结合加深理解;

哪里不会扫哪里,及时学习,随时反馈,不留疑问。

第六、做真题

名师精选历年经典真题;

详细解读,揭示命题思路,破解命题规律。

这个看个人的,我是入手官方教材和习题。确定审计工作底稿的格式、要素和范围时应考虑的因素:1、被审计单位的规模和复杂程度;2、拟实施审计程序的性质(如函证程序底稿与存货监盘底稿格式是不同的);3、识别出的重大错报风险;4、已获取审计证据的重要程度;5、识别出的例外事项的性质和范围;6、当从已执行审计工作或获取审计证据的记录中不易确定结论或结论的基础时,记录结论或结论基础的必要性;7、审计方法和使用的工具。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niukebaodian.com/kuaiji/452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