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CPA考试当中,《审计》可是继《会计》之后,第二大难度最高的科目,由于其专业性较强,对于基础薄弱的考生刚接触《审计》都难以理解,那么《审计》到底考什么内容?我们来看看吧。CPA《审计》考什么内容?CPA审计是专业阶段中属于偏难的科目,需要考生具有非常强的逻辑性,对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由于教材的编写借鉴了很多西方教材的内容,翻译过来语言并不是很好理解,这也就是很多考生反馈的教材晦涩难懂。CPA《审计》题型介绍CPA审计考试中没有计算题,考试题型主要包括选择题、简答题以及综合题。要求考生理解审计的思维,具备灵活变通的能力,机械式的学习只会导致考生答题过程中漫无目的,很难准确分析到题目的中心要点。《审计》备考方案1、审计学习计划制定2021年CPA考试时间提前,也就意味着学习时间缩短,而根据历届考生反馈建议,为了保险起见,审计科目的备考时长建议在350小时,即一轮学习时长171小时;二轮学习时长118小时,三轮学习时长61小时。2、调整心态是关键据统计,每年注册会计师考试的出考率都低于40%。导致出考率低的很大一个原因就是考生的心态,注会通过率这么低,怀疑自己能不能考过?能不能5年内考完?考到注会真的对自己有用吗?在复习备考中遇到难题,也很容易出现挫败感,从而放弃。调整心态,告诉自己:走进考场你就赢了70%的考生!坚定决心,少想多做,相信自己是考过的一员!
在CPA考试中,《审计》是一门专业性强且难度较高的科目,要想理解《审计》中考点,必须要打下良好的会计基础。很多同学都想知道《审计》包括哪些题型,下面深空网就跟大家详细讲解。CPA《审计》备考要点审计对每个知识点的考法都相对固定,因此要多做历年真题和模拟题理解每年的出题套路,规律就相对容易把握。在学习审计时要注重理论的学习,考试主要来源于教材,很多都是当年的审计热点,考试答题要注重实用审计语言,专业化的表达更容易得分,这在平时就要多加训练,考试才能手到拈来。审计题型:单选、多选、简答、综合。提分技巧单选题:单选题难度并不高,一般考察的都是基本的概率和对理论的理解,如果在平时的练习中感到做题有难度,那么就应该回归教材,夯实基础知识。多选题:审计的多选题有一定的难度,很多考生表示每次做到多选题就头疼,多选题对考生要求比较高,主要考察的是对知识的精准掌握与理解,想要提分,在备考中考生要对知识架构和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要搞清,另外,也要反复研读教材,构建各章思维导图,提高自己思考问题的全面性。简答题:客观题只占考试分数的45%,所以在当下阶段考生在练习时要精准掌握教材原文表述,这样答题时方能一针见血,掷地有声,审计答题讲究专业性,这样才能得高分。综合题:综合题考察的知识点比较灵活,具有一定的难度,且涉及到多章节甚至与《会计》科目的结合出题,综合题要想提分考生需做到在平时的学习中多积累对风险的评估与应对方法,和对会计的融会贯通,另外要注重历年真题的训练,熟能生巧。
【例题1】注册会计师在对ABC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度财务报表进行审计时,按照审计准则要求对有关应收账款进行了函证,并实施了其他必要的审计程序,但最终仍有应收账款业务的重大错报未能查出。你认为注册会计师的行为属于( )。 A.没有过失 B.普通过失 C.重大过失 D.欺诈 【答案】A 【点评】所谓过失,是指注册会计师在一定条件下,缺少应有的谨慎,最终导致重大错报未能查出。也就是说,过失是因为注册会计师未能严格遵守审计准则要求实施审计程序,也没有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最终导致重大错报未能查出。但由于审计测试技术和内部控制的固有局限性,注册会计师即便遵守了审计准则的要求,实施了必要的审计程序,也只能合理保证将重大的错报予以揭示,而不能揭示全部错误,此时注册会计师没有过失,不负法律责任。如果注册会计师没有严格遵守审计准则的要求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没有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从而导致重大错报未能查出,那么通常认为这属于普通过失。如果是根本就没有遵守审计准则实施审计程序,从而导致重大错报未能查出,通常认为其负有重大过失责任。 此题中,注册会计师按照审计准则的要求实施了函证和其他必要的审计程序,但由于审计测试技术(抽样技术)的固有局限性导致其未能检查出重大错报,注册会计师没有过失,不负法律责任,因此答案是A项。本题中,“并实施了其他必要的审计程序”是判断注册会计师责任的关键词,用以表明注册会计师已经实施了必要的审计程序,从而判断注册会计师已经严格遵守了审计准则的要求。 【例题2】在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会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生的下列事项中,属于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的是( )。 A.新证据表明资产负债表日对长期建造合同应计收益的估计存在重大误差 B.自然灾害导致资产重大损失 C.计划对资产负债表日存在的债务进行债务重组 D.外汇汇率发生较大变动 【答案】A 【解答】选项A属于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选项B和D属于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选项C不属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例题3】某上市公司2005年度财务会计报告批准报出日为2006年4月10日。公司在2006年1月1日至4月10日发生的下列事项中,属于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的是( )。 A.发现2005年购入的一项固定资产漏提折旧 B.因遭受水灾上年购入的存货发生毁损100万元 C.公司董事会提出2005年度利润分配方案为每10股送3股股票股利 D.公司支付2005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审计费40万元 【答案】A 【解答】调整事项的特点是:①在资产负债表日或以前已经存在,在资产负债表日后得以证实的事项;②对按资产负债表存在状况编制的会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的事项。选项A符合调整事项的特点;选项B和C属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中的非调整事项;公司支付2005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审计费40万元不属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点评】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是指由于资产负债表日后获得新的或进一步的证据,以表明依据资产负债表日存在状况编制的会计报表已不再具有有用性,应依据新发生的情况对资产负债表日所反映的收入、费用、资产、负债以及所有者权益进行调整。调整事项的特点是:①在资产负债表日或以前已经存在,在资产负债表日后得以证实的事项;②对按资产负债表日存在状况编制的会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的事项。应注意的是,报告年度或以前年度销售的商品,在年度财务会计报告批准报出前退回,无论金额大小,均应按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调整事项处理,冲减报告年度的主营业务收入以及相关的成本、税金等。 非调整事项是指在资产负债表日该状况并不存在,而是期后才发生或存在的事项。非调整事项的特点是:①资产负债表日并未发生或存在,完全是期后新发生的事项;②对理解和分析财务报告有重大影响的事项。 【例题4】M公司的会计政策规定,入库产成品按实际生产成本入账,发出产成品按先进先出法核算。2003年12月31日,M公司甲产品期末结存数量为1200件,期末余额为5210万元,M公司2003年度甲新产品的相关明细资料如下(数量单位为件,金额单位为人民币万元,假定期初余额和所有的数量,入库单均无误):在进行相关测试后,A注册会计师应提出的审计调整建议是( )。 A.调增营业成本190万元 B.调减营业成本190万元 C.调增营业成本240万元 D.调减营业成本240万元 【答案】D 【解答】当期发出存货的成本=2500+(2040+7360+3150)-(700×+500×)=9600万元;M公司计算的发出存货成本是9840万元,所以应当调减240万元。 【点评】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分为四种,分别为: (1)个别计价法,采用这一方法是假设存货具体项目的实物流转与成本流转相一致,按照各种存货逐一辨认各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所属的购进批别或生产批别,分别按其购入或生产时所确定的单位成本计算各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成本的方法。 (2)先进先出法是指以先购入的存货应先发出(销售或耗用)这样一种存货实物流动假设为前提,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的一种方法。 (3)加权平均法是指以本月全部进货数量加上月初存货数量作为权数,去除本月全部进货成本加上月初存货成本,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为基础计算本月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成本的一种方法。 (4)移动平均法是指以每次进货的成本加上原有库存存货的成本,除以每次进货数量加上原有库存存货的数量,据以计算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作为在下次进货前计算各次发出存货成本依据的一种方法。 【例题5】(2005年)A注册会计师在设计与存货项目相关的审计程序时,确定了以下审计策略,其中,不正确的是( )。 A.对单位价值较高的存货,以实施实质性程序为主 B.对由少数项目构成的存货,以实施实质性程序为主 C.对单位价值较高的存货,以实施控制测试程序为主 D.实施实质性程序时,检查存货的范围取决于存货的性质和样本选择方法。 【解答】C 【点评】首先明确一点,监盘程序是集观察、实地盘点和检查于一体的集合程序,其中最主要的是实地盘点。监盘程序可以在控制测试时使用,主要是测试有关项目的内部控制情况,比如对存货制度进行测试,但监盘程序主要是在实质性程序时使用,主要是测试有关资产项目是否存在。注册会计师在对存货内部控制进行测试后,需要对存货的内部控制情况进行评价,以确定执行何种程度的存货实质性程序。比如,存货项目比较少时,应当以实质性程序为主,此时对于单位价值较高的存货项目,注册会计师应执行的实质性程序,而对于单位价值较低的存货项目,则应以控制测试为主。 【例题6】A和B注册会计师对XYZ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度会计报表进行审计。该公司2006年度末发生购并、分立和债务重组行为,供产销形势与上年相当。该公司提供的未经审计的2006年度合并会计报表附注的部分内容如下(金额单位:人民币万元): 固定资产原价和累计折旧项目附注:固定资产原价/累计折旧=49580/112962006年年末余额 要求:假定上述附注内容中的年初数和上年比较数均已审定无误,你作为A和B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计划阶段,请运用专业判断,必要时运用分析程序方法,分别指出上述附注内容中存在或可能存在的不合理之处,并简要说明理由。 【解答】内容(2)中可能存在2处不合理之处:一是“累计折旧-土地”的本年增加数为15万元,这与国家规定的土地不提折旧的要求相悖;二是“固定资产原价-房屋及建筑物”的本年减少数为21万元,小于“累计折旧-房屋及建筑物”的本年减少数(31万元)。而根据会计核算的基本原理,考虑固定资产净残值率这一因素,即便这些减少的房屋及建筑物已提足折旧,其累计折旧数也应小于相应的固定资产原价。 【点评】企业进行生产经营,固定资产也是在不断更新的过程中,但如果累计折旧率逐年增大,说明更新速度没有淘汰的快,资产老化率越来越严重,报废和闲置的可能性就越高。而固定资产闲置说明固定资产可能已经没有或者大大降低了使用价值,发生减值的可能性将增加,也就是固定资产发生损失的可能性将增加。 【例题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重要性水平越高,审计风险越低 B.重要性水平越低,应当获得的审计证据越多 C.样本量越大,抽样风险越大 D.可容忍误差越小,需选取的样本量越大 【解答】ABD 【点评】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重要性水平与审计风险之间存在的反向关系。重要性水平越高,审计风险越低;重要性水平越低,审计风险越高。这里所说的重要性水平指的是金额的大小。注册会计师应当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合理确定重要性水平。 比如,对于同一被审计单位,注册会计师确定重要性水平为10 000元和100元对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影响就存在较大差异。10 000元的重要性水平意味着即使未查出的错报为8 000元,注册会计师出具无保留意见仍然是恰当的;而重要性水平为100元,如果未查出错报达到8 000元而出具了无保留意见,则属于不恰当审计意见,审计风险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