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a讲义

feion1992024-07-24  0

一、本章考情分析   1.本章在考试中的地位:本章在考试中不重要,本章的题型为客观题,一般为2分左右。本章理论性较强,为后续章节对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编制、调整)奠定了理论基础,通过本章的学习,考生应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掌握会计要素的内涵。   2.本章内容可能略有变化:增加利得与损失的概念。   3.本章复习方法:考生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将本章所阐述的基本理论与会计六要素的核算联系起来,以恰当运用会计核算的管理工作。   2.会计通过一系列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程序,能够为政府部门、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其他各个方面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重要信息。   【考点二】会计核算的4个基本前提(理解)   1.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   2.会计主体:是指会计信息所反映的特定单位或者组织,它规范了会计工作的空间范围。会计主体不同于法律主体,一个法律主体可以有多个会计主体(如分公司、车间),一个会计主体也可以有多个法律主体(如编制合并会计报表)。   3.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如果可以判断企业不会持续经营,就应当改变会计核算的原则和方法,并在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中作相应披露。   4.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   在会计分期前提下,会计核算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按公历起讫。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称为会计中期。我国要求上市公司每个季度提供一次财务会计报告。   由于会计分期,才产生了当期与其他期间的差别,从而出现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区别,才使不同类型的会计主体有了记账的基准,进而出现了应收、应付、递延、预提、待摊等会计处理方法。   5.在货币计量前提下,企业的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企业,可以选定其中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是编报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在境外设立的中国企业向国内报送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   【考点三】会计核算的13个一般原则(掌握)   1.评价会计信息质量的一般原则有6个   (1)客观性原则,要求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2)可比性原则,要求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3)一贯性原则,要求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如有必要变更,应当将变更的内容和理由、变更的累积影响数,以及累积影响数不能合理确定的理由等,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   (4)相关性原则,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能够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5)及时性原则,要求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行,不得提前或延后。   (6)明晰性原则,要求企业的会计核算和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使用。   2.确认和计量的原则有4个   (1)权责发生制原则,是指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的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2)配比原则,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收入与其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比,同一会计期间内的各项收入和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在该会计期间内确认。   (3)历史成本原则,要求企业的各项财产在取得时应当按照实际成本计量。其后,各项财产如果发生减值,应当按照规定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   (4)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要求凡支出的效益仅及于本会计期间(或一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收益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及于几个会计期间(或几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资本性支出。

注册会计师考试可以看讲义,尤其是很多考生在面对备考时间不够的情况下,优先选择讲义和教辅资料来学习效果会更好,教材内容广,细节多,对于时间较少的考生来说不是很友好,看讲义有利于大家抓住考试重点知识模块,事半功倍。在时间充足的情况下,更建议大家教材和讲义一起使用,巩固基础知识,考试过关把握更大。注会教材的复习方法1、整体把握,对于一本几百页的教材,十几章的内容,大家很容易望而却步,建议大家先整体地了解一遍全书的内容,对知识的框架体系有一个基本的印象,明白这一个学科主要涵盖哪些章节的内容,哪些章节是重难点。只有把逻辑关系先理清楚,学起来才不会过于的碎片化。2、精读勾画。在对教材有个初步的印象之后,考生可以根据自己制定的复习计划,逐章、逐页、逐个知识点地细看教材,对于书上所有的内容都要顾及到,做到滴水不漏。阅读教材时,可以用不同颜色的记号笔把重难点、易错点标注出来,也可以结合讲义、课件、习题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查漏补缺,知道自己的薄弱环节在哪儿。如何提高注会备考效率备考到后期,随着学习的内容越来越多,会出现很多易混淆的知识点,这时候大家要及时进行梳理,归纳区分,对于前后关联性比较高的考点,可以放在一起记忆。注会教材是非常重要的复习工具,因而教材不能只看一遍,大家平时要多翻翻教材,才能对整个教材的内容和结构都非常熟悉。在复习的时候,相信不少考生会遇到这样的一问题,看书的时候感觉自己很多知识点都是会的,可是一做题目就错,由此陷入了焦虑。其实这样的备考瓶颈对不少考生来说也是比较常见的现象,大家不要有太大的压力。做题也是对知识掌握程度的检测和巩固。教材上重要的例题,值得反复做,对于自己做错的、有疑问的、容易混淆的题目,大家可以用颜色醒目的笔标注出来,分类整理到错题本中,加深记忆。注册会计师考试需要重视教材例题对于注会教材上的例题,不管难易程度,都应该要按照考试的规范认真写几遍,反复记忆。到考试前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总复习的时候,也要把教材从头到尾快速翻看一遍,把题库的模拟练习题多做几遍,从而巩固知识。前两遍的时候一边看书一边做题,对照着书上的答案解析,最后一遍的时候建议把做过的题目抄下来,不看书的情况下把题目做一遍,这样避免了在做题的时候不由自主的想去翻看答案。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niukebaodian.com/kuaiji/449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