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注会考中级

feion1992024-07-24  1

注册会计师可以这样备考中级:1、重点备考《中级财务管理》,除这部分外,中级会计的其他科目都与注会科目有或多或少联系。2、另外两科有部分知识点是与注会侧重点不同,对这部分也要重点备考。另外中级会计师采用的考试模式同样为无纸化考试方式,即机考。注册会计师和中级会计师科目之间联系1、注册会计师考试与中级会计师考试之间有密切的联系,注会《会计》科目包括了《中级会计实务》的几乎所有内容。2、注会《财务成本管理》和中级职称《中级财务管理》,两科的知识点各自独立,基本上没有太大的重合,知识点关联度不高。3、注会的《税法》和《经济法》与中级职称的《中级经济法》相对应。注会的《经济法》中以基本民事法律制度、物权法、合同法、公司法、证券法、破产法和票据法为重点。《中级经济法》的税法部分收录了注会《税法》中最重要的两大税种: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中级会计师考试科目及分值中级会计师的考试科目有三科,分别是《中级会计实务》,《经济法》和《财务管理》。三科满分各为100分,60分及格。其中《中级会计实务》的题型分值为单项选择题15分/10题,多项选择题20分/10题,判断题10分/10题,计算分析题22分/2大题,综合题33分/2大题。《财务管理》:单项选择题30分/20题,多项选择题20分/10题,判断题10分/10题,计算分析题15分/3题,综合题25分/2大题。《经济法》为单项选择题30分/30题,多项选择题30分/15题,判断题10分/10题,简答题18分/3大题,综合题12分/1大题。考试的科目搭配1、一次性报考三个科目。对于基础知识比较扎实且复习时间较长的考生可以尝试一次报考三个科目。即便不能全部通过,但也经历了考试氛围以及前期的复习,大概了解自己哪块知识点薄弱,等来年重新报考时,通过率更高。2、可选择第一年报考一科或者两科,争取能让报考的科目通过,这样第二年报考时,减轻压力。可选择《中级会计师实务》或者《财务管理》或者《经济法》,考生可选择自己相对拿手通过率较高的科目去报考,不至于第二年给自己太大压力。

现在考了初级会计证书的很多考生都在备考注会了,毕竟毕业后就能考注会了,作为国内含金量最高的证书,有哪位会计行业的人儿会拒绝呢?那考完注会后考中级有优势吗?接下来一起看看吧。(一)考完注会再考中级有优势吗?矛盾具有多样性,每件事物都有两面甚至多面,考完注会后考中级的优劣势分别是什么呢?:1、思路会比较开阔,注会的难度是比中级要高很多的,如果已经通过了注会考试,那在备考中级的时候,思考问题的时候,能考虑到很多方面,思维也会比较发散;2、因为通过了注会考试,也容易陷入一个误区,注会的知识层面比较深,备考中级的时候,会让人不觉陷入问题复杂化的境地里,可能一个问题很容易就能解答了,但因为思考太复杂,而错过了答案,这也是一个弊端。(二)考完中级再考注会还是考完注会再考中级?很多人都容易纠结这个问题,到底是先考什么呢?对自身的发展比较好呢?小编建议,如果你毕业出来后想进入事务所实习工作,那还是需要考注会比较好的,目标在那,咱们自身的硬件条件也要跟上啊,如果是打算先在企业公司工作,其实也可以考注会的,毕竟考中级需要多年的工作经验,很多会计人对于注会的直观印象是望尘莫及的,刚毕业觉得自己没有这个能力考注会,都是一步一步来,那就需要在工作中积攒经验了,经验积攒到一定程度,你对自己所处行业也有一定的了解,到时候就可以考中级的同时备考注会了,没有自信的时候,就需要工作能力和经验的加持去充实自己,使自己自信起来,不管是先考注会还是先考初级,都必须要认真备考,在备考的同时积攒行业经验。

备考注册会计师可以考中级,两个考试可以搭配进行,具体的搭配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中级会计实务》搭配注册会计师《会计》这种组合适用于有会计基础的考生,大家在备考时可以先学习注会会计的课程。因为注会会计的考试难度较大,需要花费的备考时间比较长。与之相比,中级会计实务的考试难度相对简单一些,考生可以在学习完注会会计的课程后,针对这两门科目的内容不同点,进行总结,通过查漏补缺的形式学习。2、中级《财务管理》搭配注册会计师《财务成本管理》对于中级会计与注册会计中重复的章节可以一起学习,学习注册会计时,根据中级财务管理的内容进行扩展和加深,而对于不同的部分,则需要单独进行学习。中级《财务管理》与注会《财务成本管理》相似的章节比较多,相对来说中级会计的考查内容比较基础。3、中级《经济法》搭配注册会计师《经济法》和《税法》中级经济法的考试难度和范围小于注会经济法和税法,所以建议考生先将中级会计经济法的内容学好之后,再去看注会经济法的内容,这样前期基础比较扎实,后期学习起来就更容易些。注册会计师和中级同时备考的注意事项1、分清主次,合理分配资源同时备考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考生需要根据自己的考试目标、选择科目来合理分配资源。2、制定学习计划,完成各个阶段的小目标由于两个考试都具有一定的难度,考生要制定一套自己的学习方案,可以是月计划、周计划甚至可以详细到日计划。同时备考多个考种,需要考生掌握大量的知识内容,备考压力自然不言而喻,建议考生系统学习,效率更高,认真复习,势必可以一举通过。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niukebaodian.com/kuaiji/447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