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注会难度对比

feion1992024-07-24  1

注会比中级会计职称的难上许多。中级会计职称考试考察的内容大多数是出现在教材上,考察的范围没有注册会计师那么广那么深。注册会计师考试科目共有7门,涉及会计、税法、经济法等各方面的知识,而且除了一些基础的理论知识外,还会考察考生是否具备实际分析、计算运用等能力。所以,中级会计职称和注会难度对比,还是注会的难度要大一些。注册会计师考试和中级会计职称的区别1、证书类别不同,中级会计师属于职称类证书,而注册会计师属于执业证书,注册会计师证书的含金量要高于中级会计师,所以两者是不一样的。2、从报考条件上来看,中级会计职称考试报考时需要一定的工作经验和年限,注册会计师则没有这么多要求,只要学历达到,并且没有违规记录即可报考。3、注册会计师证书考取之后从事的工作可以有很多选择,既可以去从事会计相关,也可以从事审计相关,具备注册会计证职业选择上更多。而中级会计师更多是从事会计、税务等工作。注册会计师和中级会计职称科目的重合度分析1、注会的《会计》和中级会计的《中级会计实务》的重合度超90%。总的来说《中级会计实务》考试内容更少、范围更窄、考核要求更低。相比注会考试,中级没有涉及股份支付、租赁、持有待售非流动资产、每股收益、公允价值计量、合营安排、商誉减值、设定受益计划等内容;没有专门的章节去讲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但这两部分内容属于基础性的知识,在中级的其他章节内会有所体现。2、注会的《财务成本管理》和中级会计的《财务管理》,二者的重合度在80%。中级会计的《财务管理》涉及的内容范围面很广,几乎和注会差不多,不过学习的内容整体比注会的《财务成本管理》浅,是注会的缩略版,比如注会中的第十四章标准成本法、第十五章作业成本法、第十六章本量利分析、第十九章责任会计浓缩到了中级的第八章成本管理。但中级会计没有涉及期权、企业价值评估、产品成本计算、短期经营决策、业绩评价、管理会计报告;中级会计多了第九章中的纳税管理,不过这部分不是考试重点。3、注会和中级会计的《经济法》,二者的重合度在60%。中级会计考试的《经济法》主要由四部分构成:民法、商法、税法和经济法。其中民商法内容和注会大体相当,包括民事法律行为与代理制度,合同法、公司法、证券法、票据法,新增了仲裁与诉讼相关内容和保险法的相关内容。税法相关制度部分需要学习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的有关内容(注册会计师《税法》有此内容);经济法相关制度多了预算法、知识产权法和政府采购法相关内容。同时备考注会和中级会计考试应该如何复习?1、科目搭配想要同时备考注会和中级,就要在报考时选择关联度高的科目,比如说:注会《会计》和中级《中级会计实务》、注会《财务成本管理》和中级《财务管理》、注会《经济法》和中级《经济法》。初次报考的考生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可以少报几科,比如说注会2科+中级2科。2、复习方法注会考试难度相对较大,强调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复杂应用,备考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会比较多,需要进行大量的做题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中级考试则应重点以基础知识为主,辅助相应的练习就可以。3、辅导课程注会和中级同时备考,可以说是一种挑战,即使这两个考试有相关联的考试科目,但是毕竟备考时间有限,教材中重点、难点内容很难掌握。考生可以找一些适合自己能力的辅导课程进行辅助学习。

1.考试科目的差异:

中级会计考试科目:《中级会计实务》、《中级经济法》和《中级财务管理》;

注册会计师考试科目为《会计》、《审计》、《财务成本管理》、《税法》、《经济法》、《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二者还是有重合的考试内容的,注册会计师考试难度要高于中级会计,考查的范围更深更广。内容程度上会有细微区别。

2.注册会计师考试难度

假如你的中级会计师职称能考在80分或以上,你的注册会计师就只能考在40分以上或以下。两个考试的主要差别在于综合性以及计算的复杂度。

在复习方面,中级会计职称主要注重的是基础知识的复习以及一些附加的题目练习(不用太难),因此,在中级会计职称的复习中要注重刷题,把基本的考试题型记住就可以了。

而注册会计师的考试则需要大量的刷题,记住计算的环节和计算程序,因此难度会偏大。

在题型方面,他们的主观题以及客观题所占的比例也不同。中级会计职称考试中客观题比较多,知识涵盖范围广,最主要的就是把书看全。而在注册会计师考试中主观题比较多,需要对课本知识有深度的了解,并且要不断的刷题,掌握出题规律,总结题目重要点。

中级会计职称跟注会比是注会难,因为注会的考试科目比中级会计职称多,考试成绩的有效期也比中级会计职称长,考察的内容也比中级会计职称深入。

中级会计职称和注会的区别

1、考试性质不同

中级会计职称是职业资格考试,注会是执业资格考试,所以相对比中级会计职称要比注会考试简单很多。

2、考试科目不同

中级会计职称的考试科目只有三科,分别是《中级会计实务》、《财务管理》和《经济法》。注会的考试科目有七个,分别是《审计》、《财务成本管理》、《经济法》、《会计》、《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税法》和《综合职业能力测试(试卷一)(试卷二)》。

3、考查方向不同

中级会计职称更加看重教材的内容,知识点考查的并不深入,主要看考生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但是注会的知识点细致,考查面广,不仅需要做大量的练习,还需具备一定的实务经验,每年都会有一定的改革。中级与注会都有一定的难度,但是注会的难度是更高的,中级的知识点是注会的基础,二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

4、成绩有效期不同

注会专业阶段成绩有效期为5年,考生需要在连续5个考试年度内通过注会专业阶段6门考试科目。中级会计职称考试以两年为一个周期,成绩采取2年滚动有效制。即参加中级会计职称考试的人员,必须在连续的两个考试年度内,通过全部科目的考试,方可获得中级会计职称证书。

5、就业方向

拿到注会证,可以进入会计师和审计师事务所,也可以进入投资银行。拿到中级会计职称证书可以去企业或事业单位等企业发展,除了企业或事业单位,外资企业也是一个不错的就业方向,大部分外资企业的同等岗位待遇都远在内资企业之上。

中级和注会考试题型

中级考试中客观题比较多,知识涵盖范围广,需要考生把书看全,注重的是基础知识的复习。注会考试中主观题比较多,需要考生对课本知识有深度的了解,并且要不断的刷题,掌握出题规律,总结题目重点和要点。

中级会计职称存在一定的难度,对于基础不同的考生,难度不同。基础较薄弱的考生就要做好备考的充足准备,制定科学的备考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学会总结归纳,对于每年报考科目进行合理搭配,通过中级会计考试不是问题。

如何备考中级会计

1、拆分中级备考计划。在大在困难的计划,都是从一点一滴积累的。当你制定了备考计划,就需要将它拆分细化,变成月度的、周度的、日度的小计划,落实到日常。

2、中级备考切忌贪多。中级会计考试最大的特点就是涉及的知识点广,考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多。虽说每年一次过三科的考生也有,但是对于一般的人来说,一年过三科压力还是有点大的。所以,建议大家在备考的过程中一定要细分考点,循序渐进。

3、分清主次轻重。在备考的过程中或多或少会遇到各种问题,这个时候要学会思考,当你手上积累了几件需要去做的事情的时候,要先做紧急的、重要的事情,然后再做次重要的、不紧急的事情。这样才可以保证你的备考有条不紊。

2023年中级会计考试的大纲变化

《中级会计实务》增加“第一章概述”。将原“第八章职工薪酬及借款费用”拆分为两章,分别为“第九章职工薪酬”和“第十章借款费用”,内容无实质性变化。

《财务管理》共10个章节,实质性内容没有太大的变化。

《经济法》共7个章相节,较于2022年的考试大纲,整体变化不大。

中级会计考试的注意事项

由于中级会计考试时采取的是无纸化机考的形式,所以考生在考试前一定要进行多次模拟,熟悉机考的形式,才能临危不惧。在规定时间内提前到达考场,若考试开始30分钟后,未签到的考生视为缺考,考试系统不再接受考生的登录。在考试过程中,如果机器设备、网络、电力出现异常情况,考生应及时举手示意,请监考人员协调解决,不得自行处置。

中级《经济法》分为经济法和税法两部分,经济法部分占比较高,税法部分占比较少,涉及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两个税种。注会《经济法》及《税法》的范围和难度均大于中级经济法的内容,建议在学习的时候以注会为主,学完注会的知识点后再去看中级的内容相对来说就会简单一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niukebaodian.com/kuaiji/440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