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会税法考试难度

feion1992024-07-24  1

注会税法难度属于中等偏上,考试具备一定的难度,难点体现在税法的知识点比较琐碎,很难去统一记忆,而且考试不仅需要考生能记住和理解相关法条,还要考生可以结合法条进行相关的计算。注册会计师科目搭配选择1、会计+税法会计和税法关联度很大,如会计中的所得税章节,基本上就是税法里面的内容,两者能够起到相辅相成的效果。2、财管+战略财管和战略联系十分紧密,战略中涉及到财管的计算,且较为简单,财管则偏重于理解计算,理解掌握便不容易忘记。3、会计+经济法会计偏重于理解计算,经济法偏重于理解记忆,计算与理解记忆结合,搭配合理。4、会计+财管+战略采取两难一易的搭配,财管和战略联系紧密,且会计能为财管的学习打基础。注会备考建议1、围绕教材内容进行复习,注册会计师的备考应以教材为主,对所有知识点进行全面细致的掌握,因为注会考试的所有的考点都是围绕教材来出的,考试没有所谓的重点,全书都是重点。2、不要死记硬背公式,背公式需要先理解公式表达的含义和使用条件,不然即使记住了公式也不会做题。所以,复习时一定要加强对公式的理解,做题时如果做错了,一定要搞清楚自己为什么错了,这样不但可以记住公式,还可以可以灵活运用公式。3、合理安排时间,制定严格和科学的学习进度计划和定量考核标准,如对教材每天完成多少量,做了多少题,从总体上把握每门课程所需要的时间,确保在考试前一段时间完成所有的学习任务,以备有充足的时间来进行临考准备。

注册会计师考试《税法》是不难的,《税法》中有难度的章节较少,只有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土地增值税四个章节比较难,计算难度偏低,记忆难度也适中,同《会计》和《财务管理成本》相比算是比较简单。注册会计师《税法》特点《税法》的知识点包含了多种税种和税收要素,知识点琐碎,记忆起来存在一定的难度,税法中虽然没有大量的公式,但也需要考生具备一定的计算能力。相对于其他科目而言,《税法》既要记忆理解相关法条,又要结合运用计算,不像《经济法》偏重记忆,《财务成本管理》偏重运算。注册会计师《税法》备考意见《税法》学习需要进行理解,讲究记忆与计算的结合,《税法》实体税的计算都具有逻辑性,对于计算的部分需要多加练习,文字性的客观题则需要多看才能达到做题的感觉,要经常将梳理学过的知识并进行总结归纳,例如,可以将其归纳为纳税人、纳税范围、计税依据、税率、征税范围等几大类以此帮助记忆。税法考试只有两个小时,对于答题速度和答题时间有很高的要求,所以平时在练习时必须将自己限定在两小时内独立完成。做题时,将错题整理出来,认真的思考想到底哪里做错。文字性客观题的错字,需要去书本上找到该部分文字知识点的对应描述的位置,并在下一次做题前翻阅之前做过的错题,遮住答案后重新再算一次,直到全对为止。注册会计师《税法》及其他科目合格率根据往年官方公布的《2021年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成绩公布》显示,参加专业阶段考试六个科目的考生共有万人取得合格成绩,平均合格率为。《税法》合格率为,剩余其他科目如《会计》合格率为、《审计》为、《财务成本管理》为、《经济法》为、《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为。

2021年CPA考试已经完满结束了,从中注协所公布的数据来看,CPA《税法》通过率是最高的,那么《税法》这一科难度系数是多少?备考要花多长时间?CPA考试六科难度情况根据中国会计视野调查的数据,2021年CPA六科难度系数依次为:(难度系数总分5分,数字越高,代表越难)战略,难度系数(去年)经济法,难度系数(去年)审计,难度系数(去年)会计,难度系数(去年)财管,难度系数(去年)税法,难度系数(去年)结合两个数据,《税法》毫无疑问,是今年最简单的科目。关于CPA《税法》备考时长按照官方给出的推荐复习时间,《税法》的充分学习需要220小时,即使按30天来算,平均每天需要小时才能达到官方推荐的标准时间,一般只有全职备考的考生才能挪出这么充裕的时间。因此,小伙伴们在备考时,一定要合理安排时间,重视每一门科目,保证各科复习时长达到推荐的水平,实现三轮复习,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通过率。CPA《税法》学习建议1、注重理解CPA税法的学习十分注注重逻辑思维及理解能力。因此,学习备考税法,务必要重视理解,切忌死记硬背。我们可以回归到知识点原理是什么,弄明白原理、依据,重视教材的例题,熟悉做题步骤及思维模式,把握法条,才能更加灵活运用。2、注重笔记,注重技巧学习CPA税法,很多人都认为十分枯燥无聊,但是如果我们理清了知识脉络,你会发现税法的世界也是十分有趣的。想要掌握它,就要慢慢建立对它的兴趣。CPA税法的笔记非常重要,每个知识点,若有疑惑之处,及时做好记录。对于重点、难点做好标记,并且花时间弄懂。可以通过请教老师及前辈,也可以进行网上资料的查询。整理笔记的时候,就可以开始思维导图的制作,将知识点框架建立起来,把握每个知识点运用技巧。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niukebaodian.com/kuaiji/438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