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会计考试成绩有效期2年,考三门科目的考生必须在连续两个考试年度内通过应试科目,才可以获得中级会计证书。
1、第一年一科都没考过
中级会计考试成绩有效期是从通过考试的那年开始算起,比如A考生2021年报名了初级会计,但是一科都没有考过,那么这一年就不算在成绩滚动期内,如果2022年考过了一科,那么就从2022年开始算起。
2、第一年考过一科
如果考生第一年考过一科,那么在第二年考过剩下2科就可以取得证书;如果第二年只考过了一科,那么到了第三年就要重考没考过的科目和第一年考过的科目,只有第二年考过的科目才能保留到第三年,第一年考过的科目第三年就失效了。
3、第一年考过2科
如果考生第一年考过了2门科目,那么在第二年考过剩下那科就可以取得证书了。如果第二年那门科目没有考过,那么到了第三年就需要重新考3门科目。
符合条件的劳动者在户籍地、常住地、求职就业地参加培训后取得证书(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专项职业能力证书、特种作业操作证书、培训合格证书等)的,按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原则上每人每年可享受不超过3次,但同一职业同一等级不可重复享受。
这说明会计相关证书也是可以领取相关补贴的。因为会计证书中的注册会计师,初、中级和高级会计证书都属于职业资格证书,原则上是有资格领取相关补贴的。
目前对于会计证书的技能补贴,要以当地的政策文件为准,每个地区补贴政策是不一样的。以济南为例:2018年1月1日后取得注册会计师证书的,可以领取2000元;取得中级证书的可以领取1500元;取得初级会计证书的可以领取1000元。
中级会计职称考试成绩保留两年。个人成绩采取滚动制的管理办法,两年为一个周期。要求参加考试的人员连续两个考试年度之内,通过所有科目考试合格。
中级会计职称考试成绩有效期为2年,考试科目一共有三科,具体包含:《中级会计实务》、《财务管理》和《经济法》。
参加中级会计考试的人员,应在连续2个考试年度内通过全部科目的考试,方可取得中级资格证书。简而言之,在完成中级会计报名之后,报考考生需要在2年期间内通过中级会计考试的3科科目考试,才可以取得中级会计师资格证书。
报名参加中级会计资格考试的人员,应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等法律法规。
(2)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无严重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
(3)热爱会计工作,具备相应的会计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
除具备基本条件外,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具备大学专科学历,从事会计工作满5年。
(2)具备大学本科学历或学士学位,从事会计工作满4年。
(3)具备第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毕业,从事会计工作满2年。
(4)具备硕士学位,从事会计工作满1年。
(5)具备博士学位。
(6)通过全国统一考试,取得经济、统计、审计专业技术中级资格。
中级会计职称证书的有效期是永久的,中级会计考试成绩的有效期是2年,考生需要在两年的时间内通过三门考试科目,方可获得中级会计职称证书。
中级会计师是会计职称的一种,会计职称分为会计初级职称、会计中级职称、会计高级职称。根据现行会计职称管理规定,通过中级会计师考试后可以评定会计师职称。
中级会计考试科目一共有三个,分别是《中级会计实务》、《财务管理》和《经济法》。
《中级会计实务》科目试题题型为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计算分析题、综合题。
《财务管理》科目试题题型为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计算分析题、综合题。
《经济法》科目试题题型为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综合题。
单个科目的有效期为2年,考生必须在连续两年内通过所有科目的考试,否则过期的科目需要重新考。
中级会计职称证书是不存在有效期这一说法的,中级会计职称属于职称类,只要通过了中级会计职称考试,并获得了中级会计职称,该证书即长期有效。所以,初级会计职称证书是永久有效的。
根据财政部《会计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会计专业技术人员享有参加继续教育的权利和接受继续教育的义务。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以及社会团体等组织具有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或不具有会计专业技术资格但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参加继续教育。
取得中级会计证书之后仍然需要参加继续教育,会计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实行学分制管理,每年参加继续教育取得的学分不少于90学分。其中,专业科目一般不少于总学分的三分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