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中级会计职称真题

feion1992024-07-24  1

本章复习要点:

(一)掌握无形资产的确认条件

(二)掌握无形资产初始计量的核算

(三)掌握研究与开发支出的确认条件

(四)掌握无形资产使用寿命的确定原则

(五)掌握无形资产摊销原则

(六)熟悉无形资产处置的核算

1.企业对固定资产进行后续计量时,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不一致的原因有( )。

A.会计确定的净残值与税法允许税前扣除的期间和金额不同

B.会计确定的净残值与税法认定的净残值不同

C.会计确定的折旧方法与税法认定的折旧方法不同

D.会计确定的折旧年限与税法认定的折旧年限不同

2.甲公司2018年12月31日购入一项固定资产,其初始入账价值为600万元,会计上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预计净残值为0;税法规定对该类固定资产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预计使用年限及净残值与会计相同。2019年12月31日,甲公司对该项固定资产进行减值测试,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120万元。假定计提减值准备后该项固定资产会计上的折旧年限、折旧方法及净残值均没有发生变化。2020年12月31日该项固定资产没有发生进一步的减值。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年12月31日该项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为240万元

年12月31日该项固定资产的计税基础为万元

年12月31日该项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为280万元

年12月31日该项固定资产的计税基础为225万元

年7月5日,甲公司自行研究开发的A专利技术达到预定用途,并作为无形资产入账。A专利技术的成本为2 00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无残值,采用直线法摊销。根据税法规定,A专利技术允许按照175%进行摊销。假定甲公司A专利技术的摊销方法、摊销年限和净残值符合税法规定。甲公司2019年度实现的利润总额5 075万元,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甲公司关于A专利技术的下列会计处理中正确的有( )。

年12月31日无形资产的计税基础为3 325万元

B.该专利技术产生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万元

年度应交所得税为1 250万元

年度所得税费用为1 250万元

4.下列各项关于资产计税基础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

A.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资产在当期可以税前扣除的金额

B.自行研发形成的无形资产,其初始确认时的计税基础为其成本的175%

C.固定资产在某一资产负债表日的计税基础是指其成本扣除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确定的累计折旧后的金额

D.固定资产在某一资产负债表日的计税基础是指其成本扣除累计折旧和减值准备后的金额

5.甲公司自行建造的建筑物于2017年12月31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并于当日直接出租,成本为6 800万元。甲公司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2019年12月31日,已出租建筑物累计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为1 200万元,其中本年度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为500万元。根据税法规定,已出租建筑物以历史成本为基础按税法规定扣除折旧后的金额作为其计税基础,税法规定的折旧年限为20年,预计净残值为零,自投入使用的次月起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甲公司2019年度实现的利润总额为15 000万元,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甲公司下列会计处理中正确的有( )。

年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210万元

年12月31日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为470万元

年应交所得税为3 625万元

年所得税费用为3 750万元

【 答案及试题解析 】

1.【答案】ABCD。固定资产在计提累计折旧与减值准备时会计政策与税法规定的不一致均会致使其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不一致,而A项、B项、C项和D项均会致使会计折旧与税法折旧的不一致,故A项、B项、C项和D项正确。

2.【答案】BC。解析:2019年12月31日该项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600-600×2/10-120=360(万元),A项错误;2019年12月31日该项固定资产的计税基础=600-600×10/55=(万元),B项正确;2020年12月31日该项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360-360×2/9=280(万元),C项正确;2020年12月31日该项固定资产的计税基础=×9/55=(万元),D项错误。

3.【答案】ACD。解析:2019年12月31日无形资产账面价值=2 000-2 000/10×6/12=1 900(万元),计税基础=1 900×175%=3 325(万元),A项正确;自行研发形成的无形资产产生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不符合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条件,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B项错误;2019年度应交所得税=(5 075-2 000/10×6/12×75%)×25%=1 250(万元),C项正确;2019年度所得税费用与应交所得税相等,D项正确。

4.【答案】BC。解析: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在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A项错误。固定资产在某一资产负债表日的计税基础是指其成本扣除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确定的累计折旧后的金额,D项错误。

5.【答案】ABD。解析:2019年投资性房地产增加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500(公允价值变动收益)+6 800/20(2019年按税法规定应计提的折旧额)=840(万元),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840×25%=210(万元),A项正确;2019年12月31日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余额=1 200(累计公允价值变动收益)+6 800/20×2(至2019年12月31日按税法规定累计应计提折旧)=1 880(万元),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1 880×25%=470(万元),B项正确;2019年应交所得税=(15 000-840)×25%=3 540(万元),C项错误;2019年所得税费用=3 540+210=3 750(万元),D项正确。

中级会计考试有一定的难度,做真题可以帮助考生找到出题规律,整理答题思路,但是,考生最终还是要回归于教材。所以,考生只做真题是没用的,要把教材上的知识记熟摸透才能通过考试。

中级会计考试难度较大!尤其是零基础、在职考生,更是要抓紧每一分每一秒学习时间。不过很多考生似乎有个误区,认为只要刷题就可以通过中级会计考试!

我们先来看看中级会计三科考试题型:

《中级会计实务》科目试题题型为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计算分析题、综合题。

《财务管理》科目试题题型为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计算分析题、综合题。

《经济法》科目试题题型为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简答题、综合题。

中级会计师考试的备考阶段只刷题是很难将科目内容全面的掌握的,只有多种方式的结合才能够不断地完善知识体系。

如果你是第一次报考中级,或者说你的会计基础薄弱,一看考试教材就犯困,那你可以学一点做一点题。

因为没有一定会计基础的话,只听课很难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而且前面学后面忘,等到最后再刷题很容易崩溃。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及时巩固已学的知识,基础夯实了后期冲刺才不费力!

如果你不是第一次备考中级,或者说你的会计基础较好,教材基本上都能看懂,那可以集中听课和刷题。

听课的时候重点听自己薄弱的地方,把已有的零散知识串联起来;刷题的时候相当于查漏补缺,集中、大量刷题可以快速提高应试能力。这样做的好处是,无论听课还是刷题,学习的感觉不会中断,更容易进入状态。

中级会计职称考察的内容主要有三科,难度排行依次为:

1、难度最大的为《中级会计实务》,这个科目为其他两个科目的基础,考察范围非常广,而且在出题的时候形势灵活多变,很多考生对于长期股权投资等知识点都感到头疼,而且平时在这个科目方面花费时间最多,也最容易丢分。

2、难度中等的为《中级财务管理》,其中比较难的的地方在于知识点比较抽象化,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机会不多,拥有大量的公式以及计算量,因此在复习的时候一定要多做题做总结。

3、在三个科目中难度最小的就是《中级经济法》,只要平时用心多背诵,对这个科目引起重视,一般不会拖后腿。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知,中级会计考试的确很难,不过只要平时多下功夫,对其中的难点与重点引起重视,那么就可以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成功拿到中级会计资格证书。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niukebaodian.com/kuaiji/437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