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会税法复习计划

feion1992024-07-24  3

首先,各位考生要根据自己报考的科目,了解各个科目的难易程度,然后进行合理的分配时间。一般会计、审计、财管难度较大,建议备考时间多一些,如会计可以用400个小时复习;审计350小时;财管320小时,经济法、税法、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的难度不是很大,备考时间相对就较少些,如税法300小时;经济法220小时;战略200小时。其次考生要根据自己学习掌握的情况,来合理分配。

中才智达小编整理的各科目复习计划表参考如下:

建议除了学习的一遍外,复习不少于三遍。

第一遍学习:

第一遍学习的最少时间安排如下:会计:5周;

税法:3周;

经济法:周;

注:以上时间是单科复习时间,实际复习时,需要额外安排1周进行最后的梳理和回忆。

第一遍学习的关键是快速过完所有重点,方式可以是听网课,基础比较好的也可以直接看教材或者讲义。这一遍的目的有两点,第一是快速了解需要学习的新知识有哪些,做到心里有底不发慌;第二是确定各个知识点的复习权重。

第二遍复习:

第二遍复习的时间一般控制在第一遍时间的一半,如果第一遍学习的时间偏长,一般可能是因为学习效率偏低或者对科目非常不熟悉,那么对应的复习时间也需要加长。

第二遍复习的侧重点需要参照第一遍学习时确定的复习权重,同时需要开始对应做题,建议第二遍复习时先把选择题搞定,大题先跟着例题和例题答案建立答题思路和题感,不用在这一遍时就追求答题的正确率。

第三遍复习:

第三遍复习很可能是最后一遍完整的复习,这一遍复习除了复习知识点外,需要开始完整地做大题。在这一遍复习中出现的不熟悉知识点一定要重点记录,对于一直无法理解的知识点建议直接死记硬背,一般这一遍复习距离考试只有最后1-2周,这时死记硬背的效果要远超理解记忆。

最后一周,一定要全神贯注地把要考的几门从头到尾再脑内过一遍,这次发现的任何遗忘的知识点,请直接采取死记硬背来解决,这时候理解知识点已经基本是不可能的了。

最后,每一遍复习结束后建议做一套真题,严格按照考试时间完成,用来测试自己的答题速度,同时适应考试节奏。每年会写但是写不完试卷的大有人在,千万不要变成其中一员。

【导读】学习有时候也很枯燥,有些知识点比较繁杂,会让你学着学着就想放弃!这个时候一定要坚持,实在太难的,你可以先暂时放一放,等把有些容易掌握的知识点学完再来重点攻击难点。做各种事情,都要做计划,计划就像是指南针,不会让我们迷路。

对于注会的备考当然要制定一个好的学习计划,这样才能事半功倍。但有很多人在执行计划过程中缺乏行动力,导致学习计划实施的并不好。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个从3月开始备考到10月考试-的注会CPA考试复习计划,踏踏实实复习,一定要坚持!

第一阶段(3—4月份)

在3—4月份注会报名前,需要先决定好自己的报考科目,在预习阶段需要大家掌握的内容并不算多,主要是打好基础并把知识框架理好,可以利用去年的教材学习,搭配着课程能够取得不错的效果。

第二阶段(4-8月份):

4-8月份注会的基础阶段新教材应该也会在这段时间上市,大家要对照着考试大纲把变动的地方和新增的内容记清楚,并对这些地方重点学习,因为考试时这都会成为重点考察的对象,可以说新旧考试大纲对比就相当于一个考试的重点范围,这也是为什么一直强调各位考生要用新教材的原因。

第三阶段(8-9月份):

8-9月份强化阶段主要做针对性的训练,即把重点章节和易考章节单独拿出来做特训,做一做历年真题和模拟题,特别是财管和税法这类涉及到计算的科目,要增大做题量找到答题的感觉。

第四阶段(9月份-考试):

9月份考试前为注会冲刺阶段,这段时间主要是回归基础和教材,通过强化阶段的训练大家找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在冲刺阶段就要继续查漏补缺,把没有掌握没有记清楚的内容彻底弄懂,由于注会是无纸化考试,所以也要抽出时间来熟悉机考系统。多进行几次模拟,不要怕出错,在考试前解决的问题越多考试出现的问题就越少。

最后提醒各位考生,注册会计师备考中经济法和税法是需要考生投入一定时间和精力记忆的科目,建议大家不要死记硬背,很多内容都是可以在理解和做题中反复加深印象巩固记忆的,一些比较难理解的知识点还可以通过图像法、表格法、对比法、口诀法记忆,多做总结。

以上就是小编今天给大家整理分享的关于注会CPA考试复习计划的相关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备考是一个艰辛过程,每天除了上班还要复习,牺牲很多其它时间。我们一旦选择决定考试,就一定要树立必过信心,坚持到底,一鼓作气通过考试。如果你今天推明天,明天推后天,今天要应酬明天要干别的,不能有效进行复习,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你就是十年也通不过考试。

注册会计师考试《税法》复习指导

《税法》科目的考试具有试题覆盖面广,重点突出的特点,注重基础知识考查与应用能力考核相结合,重在测试考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注重考查考生运用知识的熟练程度和综合分析能力。

从历年考题来看《税法》的考试是全面考核有所侧重。每章的内容都在考核范围之中,但又不是平均出题。企业普遍涉及的一些大税种分数占的比例较大。如: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土地增值税五个税收实体法和税收征管法在历年考试中占的分量都很重。试题中的综合性也越来越强。如1999年的试题中,计算题第一道要求计算增值税,消费税和营业税,第二道计算关税,增值税和消费税。

《税法》的考试题型为五种: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计算题和综合题

考生在复习《税法》科目的考试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二章《增值税法》是重点的一章内容,分值在15分-20分,计算性题目3-4题。

这一章是我们能否通过税法考试的关键。

重点问题:

1、  增值税的征税范围;

2、  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应纳税额计算;

3、  增值税出口退税的计算;

4、  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管理。    这章的学习花的时间应该最多,结合上述重点,把教材内容吃透。要从生产的过程来学习增值税才能融会贯通,同时有针对性的做练习。

在一般纳税人的计算中,销项税额的确定应该把握好5方面问题:

1)  销售额所包括的内容;

2)  销售额不包括的内容;

3)  8种视同销售行为;

4)  6种特殊销售;

5)  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的7项规定。

进项税额把握4个问题:

1)  准予抵扣的进项税额;

2)  不准予抵扣的进项税额;

3)  进项税额转出;

4)  进项税额申报的时间。

第三章《消费税法》分值在3-5分之间,通常是和增值税结合在一起出题。

三个要点:

1、  征税范围,11类货物。

2、  自产自用和委托加工消费品的计税问题。

3、  进口消费品的计税问题。

难点是委托加工消费品的计税问题。

在学习中注意消费税和增值税共性,消费税采用从价计税、从量定额计税以及复合计税三种办法。从从价计税的角度看,消费税与增值税是同一计税依据。消费税很少独立出计算题,在消费税产品上,应该注意卷烟、酒、化妆品、小汽车、摩托车。

第四章《营业税法》分值3-5分,营业税可以有自己独立的计算题,营业税也可以和所得税结合出题。

营业税的重点:

1、征税范围。    营业税和增值税的征税范围要严格区分,特别是对于劳务,加工修理修配劳务属于增值税的范围,其他劳务属于营业税的范围。

2、营业税的计税依据。    营业税的计税依据分为全额征税和余额征税两种。特别注意掌握余额计税。

3、营业税纳税人。

4、营业税的税收优惠。

营业税的难点:交通运输业,建筑业、金融保险业、服务业四大行业的税收政策。    ◆增值税属于第一层次的税种,消费税、营业税属于第二层次的税种。

第五章《城建税法》客观题一般2分,在计算题里通常有1分,因此城建税的分值在2-3分。

第六章《关税法》一般占3分。

第七章《资源税法》通常2-3分,但是可以和增值税结合出题。

第八章《土地增值税法》一般是3分-4分,可以和营业税、企业所得税结合出题。主要掌握好征与不征,计税的依据,税收优惠三个问题。

第九章《城镇土地使用税法》通常是2分,纳税人、计税依据和税收优惠是三个重点。

第十章《房产税法》一般2-3分,重点掌握纳税人、计税依据和税收优惠,单选性计算题比较常见。

第十一章《车船使用税法》一般2分,征税范围、计税依据和税收优惠是三个重点。

◆房产税、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三个税种具有共性,将纳税人、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税收优惠政策结合起来掌握。

第十二章《印花税法》3-5分,可以有独立的计算题,也可以和任何一个税种结合出题。重点掌握四个问题:

1、  纳税义务人;

2、  征税范围(列举的13类凭证);

3、  计税依据;

4、  处罚措施。

第十三章《契税法》一般2-3分,主要问题是纳税人、计税依据、税收优惠。

◆上述小税种(房、地、车、印、契、关、城建)都属于第三层次的税种,我们应该尽可能的不失分。印花税和契税可以结合起来掌握,也可以和土地增值税结合掌握。

第十四章《企业所得税法》是《税法》课第二个核心章节,分值在20-22分,两道计算性题目。

掌握以下核心问题:

1、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    由于企业所得税和成本利润挂钩,它的纳税人要求独立核算,其中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不是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

2、掌握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准予扣除项目金额(+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

收入分为一般规定和特殊规定。在一般规定中,租赁收入、财产转让收入、其他收入是重点。在特殊规定中,增值税的即征即退、先征后返、资产评估增值、接受捐赠的货币性资产和非货币性资产是重点和难点,尤其是接受捐赠的资产。

准予扣除项目包括成本、费用、税金和损失,其中税金是重点。在所得税前可以扣除的税金:消费税、营业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出口关税。

由于税法制度和会计制度的差异,所以存在税收调整的问题。调整事项是重点,如:利息问题、工资问题、广告费、业务宣传费、业务招待费、捐赠、租赁支出、国产设备投资。    不得扣除的项目中,企业所得税规定了12项。

3、股权投资、分立合并、债务重组。    股权投资和债务重组是重点和难点,应结合会计制度深入理解政策的本质,往往在计算题和综合题出现。

4、税收优惠政策。

第十五章《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重点两方面内容,一是应纳税额的计算,二是税收优惠。分值在15-18分,通常1-2道计算题,一般出现综合题比较多。    税收优惠是难点和重点,其他问题和企业所得税的规定大同小异。在税收优惠中,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的优惠、追加投资的优惠、特定地区的优惠、产品出口企业和先进技术企业的优惠、再投资退税的政策、国产设备投资额的优惠应该重点掌握。

第十六章《个人所得税法》占8-10分。一般1道计算题。

重点:

1、  纳税义务人。

2、  11项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

基本计算是重点,特殊规定中,年终奖、外企工作人员、外籍来华人员、税额扣除是重点。 3、个人所得税的优惠,

◆三部所得税法和增值税法这四章,是《税法》考试第一层次上的章节,分值约占50%。有效把握这四章的内容,融汇贯通,就有把握通过《税法》考试。第二层次上的章节是消费税、营业税、印花税和征管法。

第十七章《税收征管法》一般是3-5分。

第十八章《税务行政法制》一般是1分。

以上十八章的内容分三个层次:    层次                              内容                            分值比重

第一层次            增值税,三部所得税                   约50%

第二层次    消费税、营业税、印花税、征管法     约20%

第三层次                           其他                               约30%

《税法》十八章内容的学习有个过程,不是短期突击就有效的,要抓紧时间,早复习,早听课。《税法》考试的特点不利于学员自学,哪些是考点不容易看出。同一个考点,往往考试内容比书上的内容要深,需要靠老师辅导点出考点,以及各个考点之间的关系。

多看书,有些论坛上有很多资料,31 分钟前 jianchi2009 说的没错~~还有就是多看教材多做题!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niukebaodian.com/kuaiji/434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