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会计职称练习题财务管理

feion1992024-07-24  0

在中级会计师考试中,《财务管理》这一门考试科目一直都是占用考生们较长复习时间的内容,原因是这一科考试的内容知识点比较抽象,公式和计算量也比较大,所以快和我一起来看看2021年中级会计师考试《财务管理》考试真题及答案吧!

1.【题干】与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相比,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的局限性在于未能克服企业追求利润的短期行为。( )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考点】财务管理目标

2.【题干】根据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如果A证券的系统性风险是B证券的2倍,则A证券的必要收益率也是B证券的2倍。( )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考点】风险与收益

3.【题干】与增量预算法相比,采用零基预算法编制预算的工作量较大、成本较高。( )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考点】预算的编制方法与程序

4.【题干】由于商业信用筹资无需支付利息,所以不属于债务筹资。( )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考点】筹资管理概述

5.【题干】其他条件不变时,优先股的发行价格越高,其资本成本率也越高。( )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析】 优先股资本成本

发行价格Pn在分母上,因此优先股的发行价格越高,其资本成本率越低。

【考点】资本成本

6.【题干】某公司从银行取得1年期借款100万元,年利率5%。若按贴现法付息,则实际利率大于5%。( )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7.【题干】基于本量利分析模型,若其他因素不变,目标利润的变动会影响盈亏平衡点的销售额。( )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考点】本量利分析与应用

8.【题干】公司采用股票期权激励高管,如果行权期内的行权价格高于股价,则激励对象可以通过行权获得收益。( )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9.【题干】在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和权益乘数三个指标中,已知其中一个指标值,就可以推算出另外两个指标值。( )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10.【题干】与净资产收益率相比,经济增加值绩效评价方法考虑了全部资本的机会成本,能更真实地反映企业的价值创造。( )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一)

某投资者准备购买甲公司的股票,并打算长期持有。甲公司股票当前的市场价格为32元/股,预计未来3年每年股利均为2元/股,随后股利年增长率为10%。甲公司股票的β系数为2,当前无风险收益率为5%,市场平均收益率为10%。有关货币时间价值系数如下:

(P/F,10%,3)= 513,(P/A,10,3)=24 869;(P/F,15%,3)= 575,(P/A,15%,3)= 832

要求:

1.【题干】采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计算甲公司股票的必要收益率。

【答案】甲公司股票的必要收益率=5%+2×(10%-5%)=15%。

【考点】资本成本

2.【题干】以要求1的计算结果作为投资者要求的收益率,采用股票估价模型计算甲公司股票的价值。

【答案】甲公司股票的价值=2×(P/A,15%,3)+2×(1+10%)/(15%-10%)×(P/F,15%,3)=(元股)。

【考点】证券投资管理

3.【题干】根据要求2的计算结果,判断甲公司股票是否值得购买,并说明理由。

【答案】甲公司股票的价值元股大于股票当前的市场价格32元股,甲公司股票值得投资。

【考点】证券投资管理

(二)

甲公司生产某产品,预算产量为10 000件,单位标准工时为小时/件,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总额为36 000元。该产品实际产量为9 500件,实际工时为15 000小时,实际发生固定制造费用38 000元。公司采用标准成本法,将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分解为三差异进行计算与分析。

要求:

1.【题干】计算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

【答案】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38 000-36 000=2 000(元)。

【考点】标准成本控制与分析

2.【题干】计算固定制造费用产量差异。

【答案】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36 000/(1 000×)=3(元/小时)

固定制造费用产量差异=(10 000× 000)×3=-9 000(元)

【考点】标准成本控制与分析

3.【题干】计算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

【答案】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15 000-9 500×)×3=10 800(元)

【考点】标准成本控制与分析

4.【题干】计算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并指出该差异属于有利还是不利差异。

【答案】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38 000-9 500××3=3 800(元),该差异属于不利差异。

【考点】标准成本控制与分析

中级会计师考什么内容?

中级会计考试科目包括《中级会计实务》、《财务管理》和《经济法》。中级会计职称考试以二年为一个周期,参加考试的人员必须在连续的2个考试年度内通过全部科目的考试。如果两年内没有通过三个科目的考试,则过期科目需重新参加考试!

中级会计职称考试题型

2020年中级会计考试题型已经公布:

《中级会计实务》科目试题题型为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计算分析题、综合题;

《财务管理》科目试题题型为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计算分析题、综合题;

《经济法》科目试题题型为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综合题。

中级会计考试科目特点

《中级会计实务》科目考查的重点比较明确,知识点考查范围较广,重点知识一般会出大题。考生在中级会计考试备考时,要以教材为中心开始全方面的学习。

《经济法》科目知识点多为固定的法条,需要考生牢记掌握即可。学习中级会计经济法是离不开背诵的,但是掌握背诵的方法也很重要。死记硬背不仅耗费精力还可能会遗忘,大家应该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财务管理》科目难点在于其中的很多内容对从事财务工作的考生来说使用频率并不高。这里面很多知识点都是比较抽象的,建立在一些假设的基础之上。财务管理公式多且计算量大。计算题大多都是建立在复杂的计算公式和计算步骤的基础之上,并且很多题目的数据也都是通过前面题目的计算步骤分析运算而得来的。

多项选择题   下列各项中,有关平均资本成本比较法的表述正确的有(  )。   A.根据平均资本成本的高低来确定资本结构   B.侧重于从资本投入的角度对筹资方案和资本结构进行优化分析   C.没有考虑市场反应和风险因素   D.根据个别资本成本的高低来确定资本结构   【正确答案】A B C   【知识点】资本结构   【试题解析】   平均资本成本比较法是根据平均资本成本的高低来确定资本结构,这种方法侧重于从资本投入的角度对筹资方案和资本结构进行优化分析。平均资本成本比较法是从账面价值的角度进行资本结构优化分析,没有考虑市场反应,也没有考虑风险因素。   单项选择题   某企业存在两种筹资方式,即股票筹资和债务筹资,当每股收益无差别点的息税前利润大于预期的息税前利润的时候,应该选择的筹资方式是(  )。   A.债务筹资   B.股票筹资   C.两种筹资方式都不可以   D.两种筹资方式都可以   【正确答案】B   【知识点】资本结构   【试题解析】   当每股收益无差别点的息税前利润大于预期的息税前利润的时候,应该选择财务杠杆小的筹资方案,也就是股票筹资。   多项选择题   下列关于总杠杆效应说法正确的有(  )。   A.一般来说,固定资产比重较大的资本密集型企业,经营杠杆系数高,经营风险大,企业筹资主要依靠权益资本,以保持较小的财务杠杆系数和财务风险   B.变动成本比重较大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经营杠杆系数低,经营风险小,企业筹资主要依靠债务资本,保持较大的财务杠杆系数和财务风险   C.一般来说,在企业初创阶段,产品市场占有率低,产销业务量小,经营杠杆系数大,此时企业筹资主要依靠权益资本,在较低程度上使用财务杠杆   D.一般来说,在企业扩张成熟期,产品市场占有率高,产销业务量大,经营杠杆系数小,此时,企业资本结构中可扩大债务资本,在较高程度上使用财务杠杆   【正确答案】A B C D   【知识点】杠杆效应   【试题解析】   一般来说,固定资产比重较大的资本密集型企业,经营杠杆系数高,经营风险大,企业筹资主要依靠权益资本,以保持较小的财务杠杆系数和财务风险;变动成本比重较大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经营杠杆系数低,经营风险小,企业筹资主要依靠债务资本,保持较大的财务杠杆系数和财务风险;一般来说,在企业初创阶段,产品市场占有率低,产销业务量小,经营杠杆系数大,此时企业筹资主要依靠权益资本,在较低程度上使用财务杠杆;在企业扩张成熟期,产品市场占有率高,产销业务量大,经营杠杆系数小,此时,企业资本结构中可扩大债务资本,在较高程度上使用财务杠杆。   单项选择题   由于固定性经营成本的存在,而使得企业的资产报酬(息税前利润)变动率大于业务量变动率的现象是(  )。   A.经营杠杆   B.财务杠杆   C.敏感系数   D.资本结构   【正确答案】A   【知识点】杠杆效应   【试题解析】   经营杠杆,是指由于固定性经营成本的存在,而使得企业的资产报酬(息税前利润)变动率大于业务量变动率的现象。经营杠杆反映了资产报酬的波动性,用以评价企业的经营风险。   多项选择题   在边际贡献大于固定成本的情况下,下列措施有利于降低企业总风险的有(  )。   A.减少产品销量   B.提高产品销售单价   C.降低利息费用   D.节约固定成本支出   【正确答案】B C D   【知识点】杠杆效应   【试题解析】   衡量企业整体风险的指标是总杠杆系数,总杠杆系数=经营杠杆系数×财务杠杆系数,在边际贡献大于固定成本的情况下,选项B、D均可以导致经营杠杆系数和财务杠杆系数降低,总杠杆系数降低,从而降低企业整体风险;选项C会导致财务杠杆系数减少,总杠杆系数变小,从而降低企业整体风险。   单项选择题   某企业2015年资本总额为150万元,权益资本占60%,负债平均利率为10%,当前息税前利润为14万元,预计2016年息税前利润为万元,则2016年的每股收益增长率为(  )。               【正确答案】C   【知识点】杠杆效应   【试题解析】   财务杠杆系数计算公式为:   DFL=EBIT/(EBIT-I)   债务资金=150×(1-60%)=60(万元)   利息(I)=60×10%=6(万元)   财务杠杆系数(DFL)=14/(14-6)=   息税前利润增长率=()/14=20%   财务杠杆系数=每股收益增长率/息税前利润增长率,所以2012年的每股收益增长率=财务杠杆系数×息税前利润增长率=×20%=35%。

一、风险与收益:期望值、方差、标准差、标准离差率、投资组合贝塔系数和收益率、资本资产定价模型(01-06年, 除了03年没有涉及外, 其他年份均涉及).   教材中主要介绍了收益率的期望值、方差、标准差. 考试中可能是净现值的期望值等.   07教材新增了根据历史资料, 确定预期收益率、标准差和方差的内容. 值得关注.   【总结】(1)题中给出概率的情况下, 计算期望值和方差采用加权平均的方法进行(其中, 方差是各种可能的收益率与期望值之间的离差的平方, 以概率为权数计算加权平均值);   (2)题中没有给出概率的情况下, 计算期望值和方差采用简单平均的方法(期望值是各个收益率数据之和除以期数;方差是离差平方之和除以(期数-1).   【例】假定甲、乙两项证券的历史收益率的有关资料如表所示.   甲、乙两证券的历史收益率   年 甲资产的收益率 乙资产的收益率   2002 -10% 15%   2003 5% 10%   2004 10% 0%   2005 15% -10%   2006 20% 30%   要求:   (1)估算两种证券的预期收益率;   【解答】甲证券的预期收益率=(-10%+5%+10%+15%+20%)/5=8%   乙证券的预期收益率=(15%+10%+0-10%+30%)/5=9%   (2)估算两种证券的标准差   【解答】乙证券的标准差=   (3)估算两种证券的标准离差率.   【解答】甲证券标准离差率=÷8%=   乙证券标准离差率=÷9%=   (4)公司拟按照4:6的比例投资于甲乙两种证券, 假设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成立, 如果证券市场平均收益率是12%, 无风险利率是5%, 计算该投资组合的预期收益率和贝塔系数是多少?   【答案】组合的预期收益率=×8%+×9%=   根据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贝塔系数×(12%-5%)   贝塔系数=   【延伸思考】如果本问要求计算两种证券的贝塔系数以及资产组合的贝塔系数, 怎么计算?   【提示】根据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分别计算甲乙各自的贝塔系数. 甲的为3/7,乙的为4/7, 然后加权平均计算出组合的贝塔系数, 结果相同.   二、股票、债券估价与收益率计算——有可能在主观题中涉及   01、02、03和06年均涉及, 且06年是债券收益率.   【例】甲公司3个月前以10元的价格购入股票B, 分别回答下列互不相关的问题:   (1)假设已经发放的上年现金股利为元/股, 本年预计每股可以获得元的现金股利, 今天B股票的开盘价8元, 收盘价为元, 计算B股票的本期收益率;   (2)假设现在以元的价格售出, 在持有期间没有获得现金股利, 计算该股票的持有期收益率;   (3)假设持有2年之后以11元的价格售出, 在持有一年时和持有两年时分别获得1元的现金股利, 计算该股票的持有期年均收益率.   【答案】   (1)本期收益率=×100%=   (2)持有期收益率=()/10×100%=5%   持有期年均收益率=5%/(3/12)=20%   【注意】持有期收益率如果不是年收益率, 需要进行折算, 即折算成年均收益率. 如果考试中遇到计算持有期收益率, 并且持有期短于1年, 两个指标都要计算.   (3)10=1×(P/A, i, 2)+11×(P/F, i, 2)   经过测试得知:   当i=14%时   1×(P/A, i, 2)+11×(P/F, i, 2)=   当i=16%时   1×(P/A, i, 2)+11×(P/F, i, 2)=   经过以上两次测试, 可以看出该股票的持有期收益率在14%——16%之间, 采用内插法确定:   折现率 未来现金流量现值   14%    i 10   16%    i=   即:持有期年均收益率为 【例】某种股票预计前三年的股利高速增长, 年增长率10%, 第四年至第六年转入正常增长, 股利年增长率为5%, 第七年及以后各年均保持第六年的股利水平, 今年刚分配的股利为5元, 无风险收益率为8%, 市场上所有股票的平均收益率为12%, 该股票的β系数为.   要求:   (1)计算该股票的内在价值;   (2)如果该股票目前的市价为50元/股, 请判断企业是否会购买该股票.   【答案】   (1)预计第一年的股利=5×(1+10%)=(元)   第二年的股利=×(1+10%)=(元)   第三年的股利=×(1+10%)=(元)   第四年的股利=×(1+5%)=(元)   第五年的股利=×(1+5%)=(元)   第六年及以后各年每年的股利=×(1+5%)=(元)   根据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可知:   该股票的必要报酬率=8%+×(12%-8%)=14%   该股票的内在价值=×(P/F, 14%, 1)+×(P/F, 14%, 2)+×(P/F, 14%, 3)+×(P/F, 14%, 4)+×(P/F, 14%, 5)+×(P/F, 14%, 5)   =××××××   =(元/股)   (2)因为市价低于股票的内在价值, 所以企业会购买该股票.   三、项目投资——一定会出现主观题   年年出题. 02、06涉及更新改造项目.   03、05、06年涉及三方案, 综合性很强, 将指标计算、指标应用、净现金流量计算全部包括.   【例】已知某企业拟投资三个项目,其相关资料如下:   (1)甲方案的税后净现金流量为:NCF0=-1000万元, NCF1=0万元, NCF2-6=250万元.   (2)乙方案的资料如下:   项目原始投资1000万元, 其中:固定资产投资650万元, 流动资金投资100万元, 其余为无形资产投资.   该项目建设期为2年, 经营期为10年. 除流动资金投资在第2年末投入外, 其余投资均于建设起点一次投入.   固定资产的寿命期为10年, 按直线法折旧, 期满有50万元的净残值:无形资产投资从投产年份起分10年摊销完毕:流动资金于终结点一次收回.   预计项目投产后, 每年发生的相关营业收入为800万元,每年预计外购原材料、燃料和动力费100万元, 工资福利费120万元, 其他费用50万元. 企业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 城建税税率7%, 教育费附加率3%. 该企业不交纳营业税和消费税.   (3)丙方案的现金流量资料如表1所示:   表1 单位:万元   T 0 1 2 3 4 5 6~10 11 合计   原始投资 500 500 0 0 0 0 0 0 1000   息税前利润×   (1-所得税率) 0 0 172 172 172 182   年折旧、摊销额 0 0 78 78 78 72 72 72 738   回收额 0 0 0 0 0 0 0 280 280   净现金流量 (A) (B)   累计净现金流量 (C)   该企业按直线法折旧, 全部流动资金于终结点一次回收, 所得税税率33%, 设定折现率10%. 部分资金时间价值系数如下:   T 1 2 5 6 10 12   (P/A,10%,t) - -   (P/F,10%,t)   要求:   1.指出甲方案项目计算期, 并说明该方案第2至6年的净现金流量(NCF2-6)属于何种年金形式   甲方案项目计算期=6年   第2至6年的净现金流量(NCF2-6)属于递延年金形式. 2.计算乙方案的下列指标   (1)投产后各年的经营成本   投产后各年的经营成本=外购原材料、燃料和动力费100万元+工资福利费120万元+其他费用50万元=270(万元)   (2)投产后各年不包括财务费用的总成本费用   年折旧=(650-50)/10=60(万元)   年摊销=250/10=25(万元)   投产后各年不包括财务费用的总成本费用=270+60+25=355(万元)   (3)投产后各年应交增值税和各年的营业税金及附加   投产后各年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进项税额800×17%-100×17%=119(万元)   营业税金及附加=119×(3%+7%)=(万元)   (4)投产后各年的息税前利润   投产后各年的息税前利润=(万元)   (5)各年所得税后净现金流量.   NCF0=-900   NCF1=0   NCF2=-100   NCF3-11=×(1-25%)+60+25=(万元)   NCF12=(万元)   3.根据表1的数据, 写出表中用字母表示的丙方案相关税后净现金流量和累计税后净现金流量(不用列算式), 并指出该方案的资金投入方式.   A=254(万元)(182+72=254)   B=1808(万元)(1790+738+280-1000=1808)   C=-250(万元)   T 0 1 2 3 4 5 6~10 11 合计   原始投资 500 500 0 0 0 0 0 0 1000   息税前利润×(1-所得税率) 0 0 172 172 172 182   年折旧、摊销额 0 0 78 78 78 72 72 72 738   回收额 0 0 0 0 0 0 0 280 280   净现金流量 -500 -500 250 250 250 (A)254 254 534 (B)   累计净现金流量 -500 -1000 -750 -500 (C)-250 4 258   该方案的资金投入方式为分两次投入(或分次投入).   4. 计算甲乙丙两个方案的静态回收期   甲方案的不包括建设期的静态回收期=1000/250=4(年)   甲方案包括建设期的静态回收期=1+4=5(年)   乙方案不包括建设期的静态回收期=1000/(年)   乙方案包括建设期的静态回收期=(年)   T 0 1 2 3 4 5 6~10 11 合计   原始投资 500 500 0 0 0 0 0 0 1000   息税前利润×(1-所得税率) 0 0 172 172 172 182   年折旧、摊销额 0 0 78 78 78 72 72 72 738   回收额 0 0 0 0 0 0 0 280 280   净现金流量 -500 -500 250 250 250 (A)254 254 534 (B)   累计净现金流量 -500 -1000 -750 -500 (C)-250 4 258   丙方案包括建设期的静态回收期=4+250/254=(年)   丙方案不包括建设期的回收期=(年)   5. 计算甲乙两个方案的净现值(假设行业基准折现率为10%), 并据此评价甲乙两方案的财务可行性.   甲方案净现值=-1000+250××(万元)   乙方案净现值=-900-100××××(万元)   甲方案净现值小于0, 不具备财务可行性;乙方案净现值大于0, 具备财务可行性.   6.假定丙方案的年等额净回收额为100万元. 用年等额净回收额法为企业作出该生产线项目投资的决策.   乙方案年等额净回收额=(万元)   由于乙方案的年等额净回收额大于乙方案, 因此, 乙方案优于甲方案.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niukebaodian.com/kuaiji/433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