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会的含金量是很高的,中级会计的含金量也比较高,二者在考试科目上也有一定的相似度,同时备考可以为考生节省不少时间,提高备考效率,下面就请各位考生查阅下文,了解注会和中级一起考怎么准备吧!
注会和中级一起考试,主要是要合理搭配报考科目。注会考试科目和中级考试科目之间有较强的关联度,合理搭配科目有利于考生提高备考效率。为帮助大家合理搭配,我准别了几种搭配建议,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中级《中级会计实务》、注会《会计》
注会的会计科目比中级的会计实务难度更大一些,考查范围更深一些,因此考生如果基础较好,可以先学习注会的会计科目,在学过一遍之后,根据两个科目的不同点,有针对性地查缺补漏。如果是基础较为薄弱的考生,可以先学习中级的会计实务,相对稍微简单一点,先打好基础再深入学习注会的会计。
中级《财务管理》、注会《财务成本管理》
在两科目同时准备的情况下,对于中级与注会中的重复章节,考生可以先学注会的内容,以注会为主,之后再结合中级财务管理的内容进行整合。对于不同的章节,则需要进行单独的学习。中级《财务管理》与注会《财务成本管理》的章节相似度很高,相对来说中级的内容较为基础,所以考生可着重学习注会,按章听课,按顺序学习。
中级《经济法》、注会《经济法》、注会《税法》
中级的经济法包含两部分的内容,一部分是经济法,一部分是税法,与注会中的经济法和税法这两个科目之前的关联度比较密切。虽然税法部分在中级经济法中所占比例较小,但是同样也是考查重点,不容轻视,而注会的考试范围及难度均大于中级,因此考生可以以注会为主,以中级为辅,在主要学习注会的同时,将中级经济法中注会没有涉及到的知识点也掌握好。
保守报考,不要好高骛远
注会专业阶段科目有6个,中级考试科目有3个;注会专业阶段在连续5个考试年度通过全部科目的考试即可,中级则为连续2个考试年度。因此考生要懂得合理安排备考,谨记“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保守报考,不要好高骛远而一次报全科,要求稳而不求急。
注意总结,保障学习质量
无论是在学习新的知识点时,还是在做练习题时,大家都应该注意归纳总结,将容易出现混淆、出现错误的考点总结起来,将自己出错的习题整理起来,在课后多看多记,及时温习,时间久了就能慢慢掌握更多知识点,提高做题正确率。
有备而来,明确备考方向
要做好备考注会和中级会计的学习计划,有顺序地备考,有计划地备考,这样在遇到突发事情的时候不至于乱了手脚。通过学习计划也可以及时了解自己的备考进度,如果某一天因为事情耽搁了备考,也可以根据进度做好调整。
注册会计师与中级会计在行业中知名度、含金量都比较高的会计证书,对此,为了节省时间,有考生会产生一年参加两门考试的想法,争取一次顺利拿下这两张证书。那么2021年CPA与中级会计能不能同时备考?考试科目该如何搭配?
一、注册会计师与中级会计可以同时备考吗?
1、考试时间不冲突,备考完全可以同时进行
中级会计考试一般在每年的9月份,而注册会计师的专业阶段和综合阶段均在10月份,
二者同时备考,一难一易,对于考生来说考中级的时候同时备考注会,会觉得中级考试很简单,考注会的时候备考中级,会觉得提前打好了坚实的基础。二则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2、二者考查内容相似,重合度高!
对比二者各个科目章节的考试内容,可以看出注册会计师的会计、财管、经济法与中级会计的中级会计实务、财务管理、经济法都有着不同程度的相似度,中级考查的更多是以教材为主,相对比较浅显,注册会计师考查理论与实务并存,考查广而深。
二、注册会计师与中级同时备考,科目如何搭配?
注册会计师考试科目中的会计、财务成本管理与经济法分别对应中级会计考试的中级会计实务、财务管理和经济法,上面也说到了各科目之间的联系性,在考试科目选择上,深空网建议两者关联度高的科目一同报考,另外在科目数量的选择上,考生主要考虑注会考试的难度,科目不建议太多。
三、学习建议
首先分清主次,合理分配资源
二者同时备考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考生需要根据自己的考试目标、选择科目来合理分配资源。例如同时备考前期可以同时进行,但由于中级会计考试在前,临近9月份,考生就需要将重心放在中级的冲刺备考上,一旦考试结束马上投入注会考试备考中来。
制定学习计划,完成各个阶段的小目标
由于二者考试均具有一定难度,尤其是注册会计师考试,考生需要制定一套自己的学习方案,可以是月计划、周计划甚至可以详细到日计划。同时备考多个考种,需要考生掌握大量的知识内容,备考压力自然不言而喻,建议考生报班学习,效率更高。
注册会计师和中级会计师的考试科目存在着关联性,所以可以搭配起来备考,比如注册会计师的会计科目和中级会计师的中级会计实务科目可以搭配起来备考,其次便是多做历年真题,了解出题的方向以及重点内容。
注册会计师和中级会计师科目之间联系
1、注册会计师考试与中级会计师考试之间有密切的联系,注会《会计》科目包括了《中级会计实务》的几乎所有内容。
2、注会《财务成本管理》和中级职称《中级财务管理》,两科的知识点各自独立,基本上没有太大的重合,知识点关联度不高。
3、注会的《税法》和《经济法》与中级职称的《中级经济法》相对应。注会的《经济法》中以基本民事法律制度、物权法、合同法、公司法、证券法、破产法和票据法为重点。《中级经济法》的税法部分收录了注会《税法》中最重要的两大税种: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
中级会计师考试科目及分值
中级会计师的考试科目有三科,分别是《中级会计实务》,《经济法》和《财务管理》。三科满分各为100分,60分及格。其中《中级会计实务》的题型分值为单项选择题15分/10题,多项选择题20分/10题,判断题10分/10题,计算分析题22分/2大题,综合题33分/2大题。《财务管理》:单项选择题30分/20题,多项选择题20分/10题,判断题10分/10题,计算分析题15分/3题,综合题25分/2大题。《经济法》为单项选择题30分/30题,多项选择题30分/15题,判断题10分/10题,简答题18分/3大题,综合题12分/1大题。
中级会计考试的科目搭配
1、一次性报考三个科目。对于基础知识比较扎实且复习时间较长的考生可以尝试一次报考三个科目。即便不能全部通过,但也经历了考试氛围以及前期的复习,大概了解自己哪块知识点薄弱,等来年重新报考时,通过率更高。
2、可选择第一年报考一科或者两科,争取能让报考的科目通过,这样第二年报考时,减轻压力。可选择《中级会计师实务》或者《财务管理》或者《经济法》,考生可选择自己相对拿手通过率较高的科目去报考,不至于第二年给自己太大压力。
1、时间方面中级会计师考试时间在9月份,注册会计师考试在8月份,考试时间相近,正好可以无缝衔接!同时备考,一年双证!2、考试内容方面中级会计职称考试与注会考试的联系,《中级会计实务》与注会《会计》、中级《经济法》与注会《经济法》、中级《财务管理》与注会《财管》之间有很高的相似度。注册会计师会计和中级会计实务比较相似,这两个考试基础知识差不多。但在考查方向和侧重点上面还是有一些区别,注会是把中级的知识点更深层次的去研究并拓展,考查的难度注会更难一些,中级相对更简单一些。中级经济法和注会经济法相通之处有很多的,学习了中级经济法再学注会经济法的话,学习任务会轻松许多!中级财管与注会财管是很多的相似之处,学习了中级财管可以为学习注会财管奠定非常好的基础,也为注会财管的备考提高效率。综上所述,两个考试放在一起备考完全可以的。3、关于科目搭配建议注会《会计》、《财务成本管理》和《经济法》+中级职称《中级会计实务》、《中级财务管理》和《中级经济法》注会《会计》、《税法》和《经济法》+中级职称《中级会计实务》、《中级财务管理》和《中级经济法》注会《会计》、《税法》和《经济法》+中级职称《中级会计实务》和《中级经济法》注会《会计》、《审计》和《税法》+中级职称《中级会计实务》注会《审计》、《财务成本管理》和《经济法》+中级职称《中级财务管理》和《中级经济法》注会《会计》、《经济法》+中级职称《中级会计实务》、《中级财务管理》和《中级经济法》
想要同时备考注会和中级,就要在报考时选择关联度高的科目,比如说:注会《会计》和《中级会计实务》、注会《财务成本管理》和《中级财务管理》、注会《经济法》和《中级经济法》。初次报考的考生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可以少报几科,比如说注会2科+中级2科。考会计师证推荐优路教育,优路教育教学经验丰富,授课思路清晰,通俗易懂。【点击在线咨询问题】复习方法:注会考试难度相对较大,强调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复杂应用,备考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会比较多,需要进行大量的做题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中级考试则应重点以基础知识为主,辅助相应的练习就可以。辅导课程:注会和中级同时备考,可以说是一种挑战,即使这两个考试有相关联的考试科目,但是毕竟备考时间有限,教材中重点、难点内容很难掌握,所以说选择东奥辅导课程是非常必要的。建议考生选择注会名师高效班,非常适合备考时间不充足的考生,东奥名师带领大家去理解教材,直击考点,轻松过关。想要了解更多关于会计师的相关信息,推荐咨询优路教育。优路教育的教研讲师通过举办一建教学研究会等方式,不断研究考试规律,相互激发和探讨,以扎实的教研推动教学工作,为学员保驾护航。如果说教学质量是枝干,那么教学服务则是绿叶。二者密不可分,共同滋养出教学的“枝繁叶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