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计师需要的教材是《会计》、《审计》、《财务成本管理》、《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经济法》、《税法》。以上6门教材是由中注协组织编写的,由中国财经出版传媒集团出版发行。注会考试科目需要几年内通过?注会考试专业阶段共有6个科目,也就是上面科目搭配中提到的会计、审计、财管、税法、经济法、战略,专业阶段的考试科目需要考生们在连续5个年度内通过。通过专业阶段后,符合报考条件即可参加综合阶段的考试,综合阶段则无具体的年限要求。注册会计师考试是什么?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和《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办法》设立的专业技术人员准入类职业资格考试。担任注册会计师和审计类岗位必须通过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通过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的人员,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统一颁发注册会计师证书并可以从事相关工作。注会专业阶段各科目考试题型1、会计:单项选择题:12题/24分;多项选择题:10题/20分;计算分析题:2题/20分;综合题:2题/36分。2、审计:单项选择题:25题/25分;多项选择题:10题/20分;综合题:1题/19分;简答题:6题/36分。3、税法:单项选择题:24题/24分;多项选择题:14题/21分;综合题:2题/31分;计算问答题:4题/24分。4、经济法:单项选择题:24题/24分;多项选择题:14题/21分;案例分析题:4题/55分。5、财务成本管理:单项选择题:14题/21分;多项选择题:12题/24分;计算分析题:5题/40分;综合题:1题/15分。6、公司战略及风险管理:单项选择题:24题/24分;多项选择题:14题/21分;综合题:1题/25分;简答题:4题/30分。
第一次考注会推荐使用官方教材,分别是中注协组织编写的《会计》、《审计》、《财务成本管理》、《经济法》等专业阶段考试辅导教材、专业阶段和综合阶段试题汇编、经济法规汇编。由中国财经出版传媒集团出版发行,是考生报名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的重要复习资料。注会考什么科目呢?注会分为专业阶段以及综合阶段两个阶段的考试,专业阶段考试科目为:《会计》、《审计》、《财务成本管理》、《经济法》、《税法》和《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综合阶段考试科目为《职业能力综合测试(试卷一)》和《职业能力综合测试(试卷二)》。考生在通过专业阶段考试的六个科目后,才能进行综合阶段考试。CPA专业阶段的备考建议1、注意科目之间关联性注册会计师考试科目之间是具有一定联系的,会计与审计、税法关联度较高,财管与战略联系紧密,所以考生在选择科目时要注意它们之间的延续性,将关联度较高的科目放在一起备考,可以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2、注意学科难度注会成绩有效期是5年,对于备考时间少的考生来说,合理搭配考试科目通关几率更大。会计、审计、财管这三科常被考生喻为注会考试的“三座大山”,一起报考的话,难度较大;税法、经济法、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这三科难度相对较低,考生在选择科目时要注意难易结合,将难度高的和难度低的进行搭配学习,均衡。3、依据自身情况进行选择每个考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备考时间都不相同,考生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量力而行。对于备考时间较少的考生。可以选择一年通关2-3科,对于全职考生,可以选择一年通关3-4科。如果考生是零基础考生,建议大家首选会计科目,会计是注会考试的入门科目,通关会计考试对于其他科目的学习是非常有帮助的。注会考试科目难度注会的专业阶段考试各科难度从高到低大致依次为:《会计》>《审计》>《财务成本管理》>《税法》>《经济法》>《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由于考生自身的基础不同,且每年考试难度存在不确定性,因此此排序并不绝对。注会的综合阶段考试是专业阶段考试的总结提升,需要考生全部通过专业阶段的六科考试才能报考,这个时候很多考生具备专业的基础已经很扎实了,一般就不会觉得那么难了。
考注册会计师备考用书用注册会计师的官方教材好。官方教材由中注协根据《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专业阶段考试》和《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综合阶段考试》,组织编写专业阶段6个科目考试辅导教材,该教材由中国财经出版传媒集团出版发行,一般在每年的4月初发售。注册会计师考试科目注册会计师考试科目分为专业阶段考试和综合阶段考试,每科满分100分,每科及格60分。其中专业阶段考试共6个科目,分别为《审计》、《财务成本管理》、《经济法》、《会计》、《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税法》。综合阶段考试科目为《职业能力综合测试(试卷一、试卷二)》。注册会计师需要几年考完?注册会计师考试分为两个阶段:专业阶段和综合阶段。考生只有通过专业阶段的考试才能参加综阶段的考试。专业阶段共6门考试,需要考生在5年内考完,否则过期的科目需要重新考。综合阶段共2门考试,没有时间上的限制,几年考完都可以,不过需要考生一次内通过两门。注册会计师备考建议1、以教材内容为基本。我们应以教材为主,进行全面细致的掌握。毕竟,所有的考点都是围绕教材来出的。2、对于公式不要死记硬背。如果不理解公式表达的含义和使用条件,即使你记住了公式也不会做题。所以,平时学习时,一定要加强对公式的理解。做题时如果做错了,一定要搞清楚自己为什么错了,通过这种方式不但可以记住公式,并且可以灵活运用公式。3、充分合理安排时间。制定严格和科学的学习进度计划和定量考核标准,如对教材每天完成多少量,做了多少题,从总体上把握每门课程所需要的时间,确保在考试前一段时间完成所有的学习任务,以备有充足的时间来进行临考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