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你承不承认,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都不能忽视“职场35岁的现象”。在很多招聘网站上,我们常常看到很多企业在招募员工时,会提出年龄在35岁以下的限制。听人们说,35岁是一个定型的年纪,如果35岁之前,你没有什么突出的作为,35岁之后,一般也是当前这样的水平。到了35岁了,我们就不要考注会了?答案当然是要考! 注会考试是一场马拉松比赛,我们需要在连续5个考试年度内通过专业阶段6门考试科目。注会各科的难度大,内容多,在备考注会的时候,需要付出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可以结合高顿cpa课程学习注会知识。一般来说,从开始报考注会到通过注会考试,多数人需要花费3年的时间。在备考注会的过程中,没有毅力的人,是很难坚持下去的。很多人据地到了35岁,觉得晚了,其实不然。考注会需要很大的决心,如果顺利通过了注会考试,即使今后还会遇到困难,相信你也能坚持下去。
35岁以后是可以考注册会计师的。
很多人不建议35岁以后考注会,有以下两点原因:
1、35岁之后记忆力、学习能力会有所减弱,对于注册会计师的考试会增加难度。
2、注册会计师的考试是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做的事情,而35岁的考生大多都已经是有家庭的人了,所以有一定的工作压力和生活繁琐事情。
报名人员可在一次考试中可同时报考六个科目,也可选择报考部分科目,单科成绩合格者,其合格成绩在取得单科合格成绩后的连续四次考试中有效 。
现行的考试科目为会计、审计、财务成本管理、经济法、税法、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职业能力综合测试共七门,考试方式从2012年开始改为上机考试,也可选择闭卷笔试。每科考试均实行百分制,六十分为成绩合格分数线。
注会35岁以后仍然能考,根据中国执业注册会计师的年龄统计数据,注册会计师主力军年龄集中于41-50岁。对于35岁以后取得注会证书的人员而言,在职场中无疑是为自己增加了竞争砝码,除了可以带来升职加薪,也能拥有更多的就业选择机会。为什么说35岁以后可以考注会?根据往年中注协发布的相关数据,深空网对不同年龄段的考生做了分析,其中:1、30岁以下:占比为;2、31-40岁:占比;3、41-50岁:占比高达40%左右。由上述数据可推算出:50岁以上的注册会计师占比将达到。这样看来,35岁以后考注册会计师也不算晚。下面我们再来看到一组数据:(不同年龄层出考率)(2021年不同年龄层出考率)根据近几年中注协公布的《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分析报告》,可以看到,35岁及以上的考生,在出考率上,都是呈现逐年上升的状态,尤其是2021年专业阶段36岁以上的考生出考率明显较高。虽说年轻人考注会方方面面具备优势,但根据上述官方数据统计来看,年轻人也相对更加容易弃考,缺乏耐性。而对于35岁及以上的考生而言,单单从8月份按时出考的比例来看,实际上已经是一种“胜利”了!因此,35岁及以上的注会考生,虽然在学习效率上与年轻考生相比处于劣势,但他们身上有着更加坚定的信念与不断向前的勇气,相信凭此也可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35岁考过注会有用吗?考过注会,对于任何年龄层次的人员都是有用的,即使是处于35岁的分水岭,也同样作用颇多。具体用处如下:1、升职加薪,就业机会多注册会计师证书是金融领域、咨询领域、投资领域、财会领域必备的证书,假设你在35岁以后考取了注会证书,除了就业面变广了,也能为自身带来更多升职加薪的机会。取得注会证书后,可以在会计师事务所从事审计相关职位或者是担任合伙人;也可以到企业担任财务高管;还可以从事咨询行业,在银行利用专业知识帮客户理财,在投资银行专门负责发行债券、公司上市、并购。2、积分落户多数35岁及以上的注会考生,都想为自己的孩子创造更好的教育和生活条件,希望在大城市里安家落户。近些年来,各大城市均陆续出台了针对注册会计师的落户积分和补贴政策,比如上海地区:持有CPA、ACCA、CMA等人才都是“十三五”金融人才规划的开发对象。根据《上海居住证积分高技能人才职业、工种目录》注册会计师能给居住证加分带来100分的积累(积满120分即可落户)。可见,考过了注会,除了有利于自身的职业发展,也能为自己带来一波“暖心”的福利。所以很多35岁及以上的考生即使是为了孩子,也会努力去拼一把,争取早日拿下证书!35岁考注会需要注意哪些事项?1、根据实际制定学习计划制定学习计划之前,首先确定自己有多少时间可以用于复习,需要明确两个问题,其一什么时候开始复习?其二计划几年通过考试,考取证书?其次,开始确定目标,也就是确定一次性报考的科目。选择科目报考,建议根据自己的实际可利用时间进行规划,切忌好高骛远,在没有做好充分准备的前提下一次性报考六门,“稳扎稳打”才是考试取胜的关键。最后制定计划时,一般分为基础掌握、强化知识、习题精做、冲刺高分四个阶段,可以参考所报考科目的特点及各科备考时间完成具体规划。2、合理规划时间对于35岁及以上的考生群体而言,最大的阻碍之一则是时间不够用。如果想要在短时间内拿下证书,则必须学会合理规划时间,并严格完成每一阶段的学习任务,能用两年时间通过,就千万别拖到第三年,这样一来,通过的几率才会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