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会计师比较好考,因为它是入门级的证书。在会计从业资格证取消后,初级会计证书已经成为从事会计行业的门槛,也是进入会计行业的敲门砖。并且,考试题型只有客观题,没有主观题,偏重基础知识,即使零基础的考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复习也可以轻松通过。初级会计师的考试科目初级会计证包括两门考试内容,它们分别是《初级会计实务》、《经济法基础》,按照要求,考生必须在一个考试年度内通过所有科目的考试,才能获得初级会计证。至于具体的考查内容,两科考试各有侧重。初级会计师的考试内容《初级会计实务》考试的内容比较灵活,难度也相对比较大,根据历年考情来看,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这几章的内容是绝对的考试重点。《经济法基础》主要考查基础法律法规,以记忆型的内容为主。重点章节包括了支付结算法律制度、增值税、消费税法律制度、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等。初级会计师考试的备考建议1、找准复习重点。在进行初级会计备考的过程中,要找出重点章节与重点内容,如《初级会计实务》这一科,第二章资产、第五章收入、费用和利润等重点章节都要着重进行复习,知识难、考查角度广,虽然复习起来有困难,但是命题的几率也大。2、交流分享备考经验。交流备考经验对备考还是有很有帮助的,考生可以从中获得有益的东西,比如时间如何高效利用、计划如何制定、备考资料如何选择等等。3、利用备考资料与学习工具。初级会计的备考除了有教材,还可以准备些优秀的辅导书和学习工具,优秀的辅导书可以减少备考的阻碍,大大增加备考效率。
初级会计职称考试整体难度不大,相比于中级会计师考试和注册会计师考试,难度算是比较小的。初级会计职称考试相当于入门考试,考试只有《初级会计实务》和《经济法基础》两门科目,且考试内容多以基础的财会知识为主,所以初级会计职称考试还是比较好考的。初级会计职称考试各科目的考察内容《经济法基础》主要考察的是有关于经济方面的法律法规、会计法律制度、支付结算法律制度、增值税以及个人所得税等方面的法律法规。考察的知识点比较多,需要考生深入学习并记忆。《初级会计实务》侧重于实际应用,会有大量的数据核算方面的知识和内容。例如各种费用的计算、收支计算以及利润计算等,对于考生的个人实际运算能力要求较高。《初级会计实务》的考察内容覆盖面广,涉及的知识点也很多,考生需要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进行学习。初级会计职称考试科目变化1、《初级会计实务》《初级会计实务》今年教材总体变化比《经济法基础》变动大,整体变动50%左右,考生应重点关注增加、修改的部分。今年《初级会计实务》仍然是8个章节,但每个章节的顺序有很大改动。其中第四章、第七章以及第八章变化最大,并且增加了令会计人闻风丧胆的长投。《初级会计实务》中的第三章、第四章以及第七章的内容最为重要,考生需要多花一些时间重点研究及练习。2、《经济法基础》《经济法基础》整体而言变化不大,删减部分知识点后,对整体章节顺序进行了调整。第一章、第二章中删除了经济纠纷和会计职业道德部分,第六章需重点关注印花税,变化较大,第七章新增变动较多,考生也需重点注意。初级会计职称考试时间安排根据初级会计职称考试规定,整体初级会计职称考试总时长是180分钟,其中《初级会计实务》考试时长为105分钟,考试涉及计算、数据处理等方面的会计实务知识,所以考试的时长相对比较长一些。《经济法基础》考试时长为75分钟,主要是以基本理念、会计从业基本内容为主,所以考试时间方面也会缩短。
初级会计职称不难考。
初级会计证是会计证书的一种,会计证书一般有三个等级:初级的叫助理会计师资格证,高一级就是中级会计师资格证,最高一级叫正高级会计师资格证,需要通过几轮的考试才能获得。
(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实行全国统一组织、统一考试时间、统一考试大纲、统一考试命题、统一合格标准的考试制度。
(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原则上每年举行一次。在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中从事会计工作,并符合报名条件的人员,均可报考。
报考条件
(1)坚持原则,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
(2)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以及有关财经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无严重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
(3)履行岗位职责,热爱本职工作。
(4)具备国家教育部门认可的高中毕业(含高中、中专、职高和技校)及以上学历。
报考人员报名时,应提交学历证书、居民身份证明(香港、澳门居民应提交本人身份证明,台湾居民应提交《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等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