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A可是会计行业中通过率最低的考试,关于注会考试难度相信大家都心中有数了。其实影响注会通过率的也与实际参考人数、年龄、学历、专业等因素有关,下面我们来看看吧。一、弃考率高CPA的通过率一直以来是考生比较诟病的一个点,截止到目前,只有万人通过注册会计师考试。但是,注册会计师考试和其他考试不同的点在于,它的弃考率也非常高,按照近几年的统计数据来看,每年的弃考率都在60%—70%左右,所以按照实际参加考试的人来算,通过率并没有这么低。二、科目搭配影响复习效率从数据上来看,报考会计的是万人,报考税法的是万人,报考经济法的是万人。这个数据充分体现出,大多数人都会把会计、税法、经济法放在一起报考,增加这三科的报考率。因为CPA考生中在职考生比较多,而科目搭配可以从效率、时间等因素上给考生充分的提供便利,从而提升自己的通过率。三、学历影响通过率在专业阶段考试中,本科生占比最多,其次是大专生,然后是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占考生的比例最少。学历结构的变化,对考试的影响也是通过率会逐年提升。因为CPA的难度很高大家都清楚,因此对于考生的基础要求也很高,对于大多数学过高数等的本科生来说,去理解财管、税法这些的计算题,难度会降低一些。四、专业影响通过率其实我们分析CPA考试的性质和科目特征就能知道,会计、审计、财经类的考生更容易通过CPA考试。因为CPA是注册会计师考试,其中科目就包含会计、审计、财务成本管理、税法、经济法、公司战略和风险管理,这些科目都是以会计、审计为依托的,所以有会计、审计基础,考CPA难度会降低很多。CPA是比较务实的一本证书,其中的很多税法、审计、财务管理等知识,是可以直接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的,所以有过工作经验的考生,更容易理解一些会计原理、审计原理。这也是为什么会计、审计专业的考生更容易通过CPA的原因。
根据中注协发布的数据显示,CPA考试通过率平均在25%~30左右,而奇怪的是,非专业类考生居然比会计专业考生通过率要高,这究竟是什么原因?我们备考时需要注意什么?我们来看看吧。一、专业类考生报名人数较多据统计,CPA考试一共有万人报名参加CPA考试,其中会计审计类考生就占了,超过万人。而且会计审计类考生的出考率也比非财会考生的出考率高,这也就意味着,在的万考生中,最终上了考场的会计审计类考生有28万人,而非财经类考生只有万人。在水平悬殊不大的情况下,基数越大,失败的概率就会越大,所以会计审计类考生的通过率也就越低。二、专业考生报考科目多一般来讲选择1年6科或者是3科以上的都是会计审计类考生,而非财经类考生可能1年只选择1—2科。所以在时间分配上,相比较非财经考生,会计审计类考生的复习时间比较紧张,导致每一科都复习的差不多,但是又都不精,通过率自然要打折扣。注册会计师备考注意事项专业考生首先时间上,至少要给自己每科留出300小时以上的时间,保证把每一个知识点都学精学透彻,每道题目都上手过一遍,毕竟知识点看一遍不等于理解了,理解了不等于会做了,会做了不等于记住了,记住了不等于会举一反三了,这些都需要时间去落实。其次就是科目选择,我们是建议会计审计专业考生一次报考3科及以上,但前提是自己的可利用时间满足这些科目所需的时间,这样一方面提高了复习效率,另一方面也保证了复习效果。非专业考生首先是基础一定要打扎实。CPA整体难度比较大,知识比较繁杂,再加上教材编的又比较枯燥难懂,基础不打扎实的话后期就像听天书一样,还没到打印准考证就已经选择了放弃。所以基础阶段一定要留出3个月左右的时间,跟着老师的节奏先慢慢过一遍课程。其次是建立最基本的会计理论基础,这个是在打基础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目标。CPA六科的知识点几乎都是建立在会计的基础之上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建议考生先备考会计的原因。
cpa考试通过率计算具体如下:1、通过率=及格人数/实际出考人数;2、通过率=及格人数/实际报考人数。及格人数,考试成绩60分以上的考生人数;实际出考人数,出考的考生人数;实际报考人数,报名参加考试的考生人数。因为注会弃考率比较高,导致实际参考人数与报名人数有较高的差距,所以出现了两种计算公式。CPA证书就是注册会计师证书,分为专业阶段合格证和全科合格证。在连续5个年度考试中取得注会专业阶段全部科目考试合格成绩的考生,由财政部考办颁发注册会计师考试专业阶段合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