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流程是指审计人员在具体的审计过程中采取的行动和步骤。合理地计划审计工作对于注册会计师顺利完成审计工作和控制审计风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审计工作流程分为接受业务委托、计划审计工作、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应对重大错报风险、编制审计报告五个步骤,具体如下:1、接受业务委托:审计人员一旦决定接受业务委托,注册会计师应当与客户就审计约定条款达成一致意见。对于连续审计,注册会计师应当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是否需要修改业务约定条款,以及是否需要提醒客户注意现有的业务约定书。2、计划审计工作:审计人员在执行具体审计程序之前,都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计划,使审计业务得以有效的方式执行。3、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审计人员必须实施风险评估程序,以此作为评估财务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基础。所谓风险评估程序,是指注册会计师实施的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的程序。4、应对重大错报风险:审计人员实施风险评估程序本身并不足以为发表审计意见提供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还应当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包括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以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5、编制审计报告:审计人员在完成进一步审计程序后,还应当按照有关审计准则的规定做好审计完成阶段的工作,并根据所获取的审计证据,合理运用执业判断,形成适当的审计意见并出具相关的审计报告。
我国注册会计师依法承办的审计业务基本内容是审计业务和会计咨询、会计服务业务。
1、审计业务
进行企业会计报表审查并出具相应的审计报告;进行企业资本验证并给出相应的验资报告;办理相关审计业务,包括企业合并、分立和清算事宜等,当然也要出具相应的报告;办理其他审计业务,如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业务。
2、会计咨询、会计服务业务
设计会计制度,担任会计顾问,提供会计、管理咨询;代理纳税申报,提供税务咨询;代理、申请工商登记,拟订合同、章程和其他业务文件;办理投资评价、资产评估和项目可行性研究中的有关业务;培训会计、审计和财务管理人员;其他会计咨询、服务。
注册会计师,是指通过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考试并取得注册会计师证书在会计师事务所执业的人员。注册会计师专业考试科目为《会计》、《审计》、《财务成本管理》、《经济法》、《税法》、《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综合阶段为:职业能力综合测试。
尽管从这几年人才市场的供需状况来看,会计经常被列入供大于求的专业范围,但高端会计人才供不应求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尤其是注册会计师依然是稳定和高薪的代名词。所以,依旧有不少人纷纷来挤注册会计师这扇窄门,在校的大学生也不甘落伍。
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业务承接方面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审核客户的背景和信誉:注册会计师需要对客户进行背景调查,了解其信誉和声誉是否良好,以及是否存在潜在的风险。
2. 确认审计资格:注册会计师需要确认客户是否符合审计资格要求,包括公司类型、规模等。
3. 确认审计范围:注册会计师需要确定审计范围,包括审计目标、时间、资源等。
4. 确认报告要求:注册会计师需要了解客户对报告的要求,包括报告格式、内容等。
在承接审计业务时,注册会计师还需遵守《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中的相关规定。其中包括:
1. 保持独立性:注册会计师应当保持独立性,不受任何利益冲突影响。
2. 遵守职业道德:注册会计师应当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保持诚信和专业精神。
3. 保护客户机密信息:注册会计师应当保护客户机密信息,并严格控制信息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