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考试时间安排上,注册会计师与中级会计时间并不冲突,为了节省备考成本,于是很多考生都会选择一次报考两门考试。那么CPA与中级会计科目之间的关联度有多高?哪些科目能放在一起备考?我们来看看吧。注会+中级会计考试科目比较1、注册会计师考试科目注会考试划分为专业阶段考试和综合阶段考试。考生在通过专业阶段考试的全部科目后,才能参加综合阶段的考试。专业阶段考试科目:《经济法》、《税法》、《审计》、《会计》、《财务成本管理》、《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综合阶段考试科目:职业能力综合测试(试卷一、试卷二)2、中级会计的考试科目《财务管理》、《经济法》、《中级会计实务》。参加中级资格考试的人员,必须在连续的两个考试年度内通过全部科目的考试,方可获得中级资格证书。科目重合度分析1、注会的《会计》和中级会计的《中级会计实务》的重合度超90%总的来说中级会计实务考试内容更少、范围更窄、考核要求更低。相比注会考试,中级没有涉及股份支付、租赁、持有待售非流动资产、每股收益、公允价值计量、合营安排、商誉减值、设定受益计划等内容;没有专门的章节去讲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但这两部分内容属于基础性的知识,在中级的其他章节内会有所体现。2、注会的《财务成本管理》和中级会计的《财务管理》,二者的重合度在80%中级财务管理涉及的内容范围面很广,几乎和注会差不多,不过学习的内容整体比注会的财务成本管理浅,是注会的缩略版,比如注会中的第十四章标准成本法、第十五章作业成本法、第十六章本量利分析、第十九章责任会计浓缩到了中级的第八章成本管理。但中级会计没有涉及期权、企业价值评估、产品成本计算、短期经营决策、业绩评价、管理会计报告;中级会计多了第九章中的纳税管理,不过这部分不是考试重点。3、注会和中级会计的《经济法》,二者的重合度在60%中级会计经济法主要由四部分构成:民法、商法、税法和经济法。民商法内容和注会大体相当,包括民事法律行为与代理制度,合同法、公司法、证券法、票据法,新增了仲裁与诉讼相关内容和保险法的相关内容。税法相关制度部分需要学习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的有关内容(注册会计师的《税法》有此内容);经济法相关制度多了预算法、知识产权法和政府采购法相关内容。
今年,中级会计职称与注册会计师考试时间非常接近,对于同时报名两门考试的同学,都会利用它们之间的关联特点进行备考,那么中级会计与CPA考点重合度有多高?我们来看看吧。中级会计与注册会计师有哪些关联?注册会计师考试与中级职称考试之间有密切的联系,CPA《会计》科目包括了《中级会计实务》的几乎所有内容,加强CPA题库的练习,一定可以提高《会计》科目和《中级会计实务》的答题水准。当然《中级会计实务》中的两章有关事业单位会计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的内容在注会《会计》中是没有涉及的,但这两章不是核心内容,在考前一周看看教材即可。注会《会计》侧重于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企业合并和合并财务报表以及收入、所得税和差错更正,中级职称《中级会计实务》除了侧重注会中的重点章节外,还比较侧重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资产减值和长期负债及借款费用。注会《财务成本管理》和中级职称《中级财务管理》相对来说两科的知识点比较独立,基本上没有太大的重合,知识点关联度不高。但是考生只需要结合真题练习,加强对知识点的认知与熟记,考试一定可以从容应对。另外,注会的《税法》和《经济法》与中级职称的《中级经济法》相对应。注会的《经济法》中以基本民事法律制度、物权法、合同法、公司法、证券法、破产法和票据法为重点。《中级经济法》的税法部分收录了注会《税法》中最重要的两大税种: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中级会计与注册会计师报考攻略组合一:注会《会计》、《税法》和《经济法》+中级会计职称《中级会计实务》和《中级经济法》。组合二:注会《会计》、《税法》+中级会计职称《中级会计实务》和《中级经济法》。组合三注会《会计》+中级会计职称《中级会计实务》、《中级财务管理》和《中级经济法》。组合四:注会《税法》+中级会计职称《中级会计实务》、《中级财务管理》和《中级经济法》。
在近年的考试中,深空网发现有很多考生很喜欢一年同时报考参加中级会计和CPA这两门考试,这也意味着大家所花的精力和时间会更多,那么同时备考中级会计和CPA需要注意些什么?该从何学起?我们来看看吧。CPA与中级会计考试介绍中级会计职称考试分三科:中级会计实务、经济法和财务管理。注会专业阶段科目有:专业阶段考试:会计、审计、经济法、税法、财务成本管理和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综合阶段:职业能力综合测试(试卷一、试卷二)。其中注会的会计、经济法和财管三科几乎涵盖了中级的三科内容的主要知识点,重合度较高。同时备考需要注意什么?1、掌握学习顺序如果基础薄弱或者零基础,直接学习注会难度较大的话,可以先从中级开始学习,继而层次递进的学习注会。也可以先从注会入手,因为学习完注会有了基础之后在学习中级,就会感觉很轻松,具体要根据自己的情况为主,重点关注已给出的两者之间不同的地方,对于中级和会计都有的内容不要重复学习,重心放在搞不懂的地方上。2、不同学习阶段,不同侧重点今年中级考试是在9月份,注会是在8月份,有一个月的时间之差,备考之前可以根据不同的学习阶段进行侧重的学习,如基础学习阶段:先从注会入手,可以多听注会的课程针对两者之间没有的重合点对中级内容进行查漏补缺,针对注会没有的内容重点听,做题要和章节听课相结合,每学习一章节后内容全面掌握后再进行下一章节。3、考前重点强化8月中旬到9月是中级考试的冲刺阶段,这一阶段可以把重点放到中级上,多做历年真题和模拟题,把每次练习都当做一次真正的考试,提前进入状态,同时也不能放松对注会知识的强化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