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会计实务增值税模拟题

feion1992024-07-24  0

1.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19年12月31日购入一台不需要安装的设备,购买价款为200万元,增值税税额为26万元,购入当日即投入行政管理部门使用,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零,会计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税法规定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折旧年限及预计净残值与会计估计相同,甲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2020年12月31日该设备产生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余额为( )万元。

2.甲公司于2017年12月购入一台不需要安装的设备。该设备的入账价值为10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预计净残值为零,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税法规定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年限与净残值均与会计相同。甲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15%。甲公司2018年12月31日对该设备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为( )万元。

3.甲公司为研发某项新技术2019年发生研究开发支出共计600万元,其中研究阶段支出160万元,开发阶段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支出40万元,开发阶段符合资本化条件的支出400万元,假定甲公司研发形成的无形资产在当期达到预定用途,并在当期摊销20万元。会计摊销方法、摊销年限和净残值均符合税法规定,2019年12月31日甲公司该项无形资产的计税基础为( )万元。

4.甲公司2018年5月1日开始自行研发一项新产品,2018年5月至11月发生的各项研究、开发等费用共计200万元,2018年12月研究成功,进入开发阶段,发生开发人员工资240万元,假设开发阶段的支出有40%满足资本化条件。至2019年1月1日,甲公司自行研发成功该项新产品,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并于2019年1月1日依法申请了专利,支付注册费4万元,2019年3月1日为运行该项资产发生员工培训费10万元,该项无形资产预计尚可使用10年,无残值,采用直线法摊销,税法规定的无形资产摊销年限、残值和摊销方法与会计相同,为研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按照175%税前扣除。不考虑其他因素,则甲公司2019年年末该项无形资产的计税基础为( )万元。

5.甲公司自2017年2月1日起自行研究开发一项新产品专利技术,2017年度在研究开发过程中发生研究费用300万元,开发阶段符合资本化条件前发生的支出为400万元,符合资本化条件后至达到预定用途前发生的支出为600万元,2018年4月2日该项专利技术获得成功并取得专利权。甲公司预计该项专利权的使用年限为10年,采用直线法进行摊销。甲公司发生的研究开发支出及预计年限均符合税法规定的条件,所得税税率为25%。甲公司2018年末因上述业务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为( )万元。

【参考答案与解析】

1.【答案】C。解析:2020年12月31日该设备的账面价值=200-200/5=160(万元),计税基础=200-200×2/5=120(万元),2020年12月31日该设备产生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余额=160-120=40(万元)。

2.【答案】A。解析:该设备2018年12月31日账面价值=100-100/10=90(万元),计税基础=100-100×2/10=80(万元),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10万元,应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10×15%=(万元)。

3.【答案】D。解析:2019年12月31日甲公司该项无形资产的计税基础=(400-20)×175%=665(万元)。

4.【答案】C。解析:甲公司2019年年末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240×40%+4)-(240×40%+4)/10=90(万元),计税基础=90×175%=(万元)。

5.【答案】A。解析:自行研究开发形成的无形资产,在初始确认时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不一致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虽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但不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故A项正确。

《中级会计实务》每日一练-2022年中级会计师考试

1.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购买及销售商品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3%。2018年12月31日甲公司库存C产品账面余额为200万元,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30万元。2019年2月20日,甲公司将上述C产品对外出售60%,售价为130万元,增值税销项税额为万元,款项已收存银行。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甲公司下列会计处理中正确的有( )。

A.销售C产品确认的主营业务收入为130万元

B.销售C产品确认的主营业务成本为120万元

C.销售C产品结转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为18万元

D.剩余40%的C产品账面价值为68万元

2.下列各项中,关于存货跌价准备计提与转回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

A.期末存货应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

B.可变现净值低于存货成本的差额应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C.以前期间减记存货价值的影响因素已消失,可将原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转回

D.如果本期导致存货可变现净值高于其成本的因素并不是以前期间减记该项存货价值的因素,则也应当将存货跌价准备转回

3.下列各项业务中,会引起存货账面价值发生增减变动的有( )。

A.委托外单位加工发出材料

B.发生的存货盘盈

C.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D.转回存货跌价准备

公司与B公司均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双方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3%。2019年4月24日,A公司委托B公司加工材料一批(属于应税消费品,非黄金饰品)。A公司为B公司所提供的原材料成本900万元,向B公司支付加工费4 500万元,B公司垫付消费税600万元,材料加工完成并已验收入库,加工费用等已经支付。A公司按实际成本核算原材料。A公司收回材料后,用于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则下列A公司的有关处理中,正确的有( )。

A.消费税600万元计入应交税费中

B.消费税600万元计入收回材料成本中

C.收回委托加工物资成本为5 400万元

D.收回委托加工物资成本为6 000万元

5.下列关于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

A.成本指的是期末存货的实际成本,如果企业采用计划成本法核算的,则应调整为实际成本

B.可变现净值等于期末存货的估计售价

C.企业预计的销售存货的现金流入,并不等于存货的可变现净值

D.当存货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时,存货应按成本计量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ACD。解析:甲公司销售C产品的会计处理如下:

借:银行存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13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借:主营业务成本            102[(200-30)×60%]

存货跌价准备             18(30×60%)

贷:库存商品               120(200×60%)

因此A和C项正确,B项错误;剩余40%的C产品账面价值=(200-30)×40%=68(万元),D项正确。

2.【答案】ABC。解析:如果本期导致存货可变现净值高于其成本的因素并不是以前期间减记该项存货价值的因素,则不允许将该存货跌价准备转回,D项错误。

3.【答案】BCD。解析:A项,不引起存货账面价值变动;B、D项,引起存货账面价值增加;C项,引起存货账面价值减少。

A项,分录为:

借:委托加工物资

贷:原材料

借贷都是存货类科目,不会引起存货账面价值增减。

B项,分录为:

借:库存商品/原材料等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C项,分录为: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存货跌价准备

D项,分录为:

借:存货跌价准备

贷:资产减值损失

4.【答案】AC。解析:委托方收回材料后,用于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受托方代收代缴的消费税,不计入材料成本,A项正确,B项错误;加工后收回委托加工物资材料的成本=900(原材料)+4 500(加工费)=5 400(万元),C项正确,D项错误。

相关会计分录:

①发出原材料的会计处理:

借:委托加工物资                900

贷:原材料                   900

②支付加工费和税金的处理:

借:委托加工物资               4 5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585(4 500×13%)

——应交消费税           600

贷:银行存款                 5 685

③收回委托加工物资的处理:

借:原材料                  5 400(4 500+900)

贷:委托加工物资               5 400

5.【答案】AC。解析:A项,在资产负债表上,计入存货项目的金额,应该是存货的实际成本,因此在期末应当将计划成本法调整为实际成本法;B项,存货的可变现净值等于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C项,企业预计的销售存货的现金流入减去至完工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是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因此二者不相等;D项,当存货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时,表明发生减值,存货应计提跌价准备,计提减值准备后存货的账面价值是按可变现净值计量,而不是按成本计量。

《中级会计实务》每日一练-2022年中级会计师考试

年4月1日,甲公司购入一台需要安装的生产用机器设备,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设备价款为500 000元,增值税进项税额为65 000元,取得运费增值税专用发票,其中运费2 500元,增值税225元,款项已通过银行存款支付;安装设备时,领用本公司原材料一批,价值30 000元,购进该批原材料时支付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为3 900元;支付安装工人工资4 900元。假定不考虑其他税费。下列基于上述资料的会计论断中,正确的有( )。

A.该固定资产购入时形成可抵扣的进项税额为65 225元

B.安装固定资产领用原材料的进项税额可以抵扣

C.安装固定资产领用原材料应视同销售处理

D.固定资产的入账成本为537 400元

2.下列关于自行建造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有( )。

A.为建造固定资产支付的职工薪酬计入当期损益

B.固定资产的建造成本不包括工程完工前盘亏的工程物资净损失

C.为建造工程发生的可行性研究费、临时设施费、公证费、监理费、应负担的税金、负荷联合试车费计入当期损益

D.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固定资产按暂估价值入账

3.对于一般纳税人,下列有关外购固定资产核算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以一笔款项购入多项没有单独标价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各项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比例对总成本进行分配,分别确定各项固定资产的成本

B.企业购入的环保设备,不能通过使用直接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不应作为固定资产进行管理和核算

C.购买固定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固定资产的成本以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

D.企业外购固定资产的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不包含可以抵扣的增值税税款)、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可归属于该项资产的运输费、装卸费、安装费和专业人员服务费等

4.甲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采用自营方式建造生产用厂房,下列各项增加厂房建造成本的有( )。

A.自营建造固定资产发生的职工薪酬

B.领用库存商品

C.工程建设期间因非自然灾害原因造成的工程物资盘亏净损失

D.因自然灾害造成的在建工程报废净损失

5.甲公司于2014年7月10日开始建造办公楼,预计工期为5年,2019年7月10日该办公楼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此时该办公楼的暂估金额为1 000万元,假设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各项说法中正确的有( )。

年7月10日该办公楼按照1 000万元暂估入账

B.该办公楼办理竣工决算之前不计提折旧

年7月10日该办公楼按照已发生的成本入账

年该办公楼按照暂估金额计提折旧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ABD。解析:A项,该固定资产购入时的可抵扣进项税额=65 000+225=65 225(元);C项,安装生产用设备领用原材料时,进项税额可以抵扣;D项,固定资产的入账成本=500 000+2 500+30 000+4 900=537 400(元)。

2.【答案】ABC。解析:A项,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应计入固定资产的建造成本;B项,完工前盘亏的工程物资净损失应计入建造成本;C项,应计入建造成本。

3.【答案】ACD。解析:以一笔款项购入多项没有单独标价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各项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比例对总成本进行分配,分别确定各项固定资产的成本,A项正确;企业购入的环保设备等,虽然不能直接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但有助于企业从其他相关资产的使用中获得经济利益,也应确认为固定资产,B项错误;购买固定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固定资产的成本以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C项正确;企业外购固定资产的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不包含可以抵扣的增值税税款)、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可归属于该项资产的运输费、装卸费、安装费和专业人员服务费等,D项正确。

4.【答案】ABC。解析:D项,因自然灾害造成的在建工程报废净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冲减工程项目建造成本。

5.【答案】AD。解析: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估计价值确定其成本,并计提折旧;待办理竣工决算后再按实际成本调整原来的暂估价值,但不需要调整原已计提的折旧额。所以,2019年7月10日该办公楼按照1 000万元暂估入账,2019年该办公楼按照暂估金额1 000万元计提折旧,所以B项、C项错误。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niukebaodian.com/kuaiji/423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