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会审计的实质性程序

feion1992024-07-24  0

1、接受业务委托

2、计划审计工作

3、实施风险评估程序

4、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

5、完成审计工作和编制审计报告。

实质性程序包括实质性分析程序和细节测试。实质性分析程序是指先考虑科目的金额与哪些因素有关,这些因素间怎样联系,进而对科目的金额做出一个预测,把这个期望值和客户的账面数比较,通过发现和询问差异原因,来判断科目的金额是否存在错报。

一、实质性程序的含义

注册会计师实施的实质性程序应当包括下列与财务报表编制完成阶段相关的审计程序:将财务报表与其所依据的会计记录相核对;检查财务报表编制过程中作出的重大会计分录和其他会计调整。注册会计师对会计分录和其他会计调整检查的性质和范围,取决于被审计单位财务报告过程的性质和复杂程度以及由此产生的重大错报风险。

由于注册会计师对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是一种判断,可能无法充分识别所有的重大错报风险,并且由于内部控制存在固有局限性,无论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结果如何,注册会计师都应当针对所有重大的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实施实质性程序。

二、针对特别风险实施的实质性程序

如果认为评估的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是特别风险,注册会计师应当专门针对该风险实施实质性程序。例如,如果认为管理层面临实现盈利指标的压力而可能提前确认收入,注册会计师在设计询证函时不仅应当考虑函证应收账款的账户余额,还应当考虑询证销售协议的细节条款(如交货、结算及退货条款);注册会计师还可考虑在实施函证的基础上针对销售协议及其变动情况询问被审计单位的非财务人员。

注册会计师审计过程的内容如下:接受业务委托、计划审计工作、实施风险评估程序、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完成审计工作和编制审计报告,以上五个阶段是对注册会计师审计过程的内容总体概括。

审计过程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接受业务委托:

会计师事务所应当按照执业准则的规定,谨慎决策是否接受或保持某客户关系和具体审计业务。

2、计划审计工作:

计划审计工作十分重要,计划不周不仅会导致盲目实施审计程序,无法获得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影响审计目标的实现,而且还会浪费有限的审计资源,增加不必要的审计成本,影响审计工作的效率。

3、实施风险评估程序:

审计准则规定,注册会计师必须实施风险评估程序,以此作为评估财务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基础。

4、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

注册会计师实施风险评估程序本身并不足以为发表审计意见提供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注册会计师还应当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包括实施控制测试 (必要时或决定测试时)和实质性程序。

5、完成审计工作和编制审计报告:

注册会计师在完成财务报表所有循环的进一步审计程序后,还应当按照有关审计准则的规定做好审计完成阶段的工作,并根据所获取的各种证据,合理运用专业判断,形成适当的审计意见。

注册会计师审计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计划阶段,包括初步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系统、分析审计风险和编制审计计划。2、实施阶段,包括进驻被审计单位、进一步检查和评价内部控制系统(包括风险评估、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审查会计报表及其所反映的经济活动和收集审计证据。其中,风险评估是必要程序,实质性程序在每次会计报表审计中都必须执行。3、完成阶段,包括全面评估错报风险,整理、评价审计证据,复核审计工作底稿,归纳总结形成审计结论,最后出具审计报告。审计程序指注册会计师从接受客户委托业务开始至对会计报表出具审计报告为止所经过的审计工作步骤。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niukebaodian.com/kuaiji/420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