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会会计大题主要考金融资产、收入、所得税、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长期股权投资、企业合并和合并财务报表等知识内容。注会会计大题,是指注册会计师考试专业阶段考试中《会计》科目的主观题。《会计》科目知识点所涵盖的范围及题目考查的难度较高,建议考生根据考纲,着重掌握。除此之外,注册会计师考试专业阶段还包括《审计》、《财务成本管理》、《经济法》、《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税法》五个科目,综合阶段还包括《职业能力综合测试(试卷一)》和《职业能力综合测试(试卷二)》。
[经典例题] [例题·单选题]x公司2007年末“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的借方余额为66万元(均为固定资产后续计量对所得税的影响),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33%。2008年初适用所得税税率改为25%。正保公司预计会持续盈利,各年能够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2008年末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为6 000万元,计税基础为6 600万元,2008年确认因销售商品提供售后服务的预计负债100万元,年末预计负债的账面价值为100万元,计税基础为0。则正保公司2008年末“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为借方余额( )万元。 B. 126 C. 198 [例题答案] 【答案】D 【解析】关于本题有两种解题思路:一种是按照期初余额+本期发生额=期末余额;一种是直接按照期末余额计算。 第一种: 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负债的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本题中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预计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所以2008年末“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的借方余额: 66-66/33%×(33%-25%)+(6 600-6 000-66/33%)×25%+100×25%=50+400×25%+25=175(万元); 第二种: 2008年末“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的借方余额=[(6 600-6 000)+100)]×25%=175(万元)。 从上面两种计算方法看,第二种比较简单,其实计算的道理很简单。在学基础会计时,有一个公式就是: 期初余额+本期发生额=期末余额,然后将这个公式灵活运用,计算所得税是很简单的。 [例题总结与延伸] 如果计算的是递延所得税的发生额,比照下面的解析掌握: 一般情况下计算递延所得税发生额有两种:一种是直接根据期末余额减去期初余额计算发生额;另一种是根据本期税率的变动额和该项资产或负债产生的暂时性差异的发生额确定。 比如:06年末甲公司购入一项固定资产,其原值是100万元,按照5年计提折旧,没有净残值。税法上按照4年计提折旧,也无净残值。所得税税率是33%。 计算固定资产在07年产生的暂时性差异: 账面价值是:100-100/5=80(万元) 计税基础是:100-100/4=75(万元) 这时,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产生的是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即递延所得税负债=5×33%=(万元) 在计算08年的递延所得税的时候,应该是:(假设这里的所得税税率是25%) 账面价值为:100-100/5×2=60(万元) 计税基础是:100-100/4×2=50(万元) 这时产生的暂时性差异是:10万元,递延所得税负债为:10×25%=(万元),这计算的是期末递延所得税的余额。本期发生是:-=(万元) 另一种计算方法是:调整所得税税率变动的影响:%×(33%-25%)=(万元),本期应该计提的折旧产生的差异是100/4-100/5=5(万元),所以5×25%=(万元),所以本期总的发生额是:-=(万元) 因为本题条件比较全,可以适用这两种方法,但是有些题目可能只适用其中一种。
cpa注会考试会计大题一般考金融资产、收入、所得税、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长期股权投资、企业合并和合并财务报表等。注会考试会计,即CPA专业阶段考试中的《会计》考试科目,除了《会计》科目,考试还包括《审计》、《财务成本管理》、《经济法》、《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税法》五个科目。参加注会会计考试的考生,考前需要准备身份证和准考证,而由于近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部分地区的考生可能还需要遵照地方注册会计师协会的要求,提前参加核酸检测,并将核酸证明一并携带至考场参加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