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a审计十五章

feion1992024-07-24  0

审计一共有23章节。审计和会计联系还是很深的,建议考生一定要复习好会计,由于审计的章节比较多,所以花费的时间也较久,所以考生一定要总结归纳重难点。 各章节如下: 第一章审计概述 第二章审计计划 第三章审计证据 第四章审计抽样 第五章信息技术对审计的影响 第六章审计工作底稿 第七章风险评估 第八章风险应对 第九章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审计 第十章采购与付款循环的审计 第十一章生产与存货循环的审计 第十二章货币资金的审计 第十三章对舞弊和法律法规的考虑 第十四章审计沟通 第十五章注册会计师利用他人的工作 第十六章对集团财务报表审计的特殊考虑 第十七章其他特殊项目的审计 第十八章完成审计工作 第十九章审计报告 第二十章企业内部控制审计 第二十一章会计师事务所业务质量控制 第二十二章职业道德基本原则和概念框架 第二十三章审计业务对独立性的要求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有关注册会计师利用外部专家工作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外部专家需要遵守适用于注册会计师的相关职业道德要求中的保密条款

B.在审计报告中提及外部专家的工作并不减轻注册会计师对审计意见承担的责任

C.外部专家的工作底稿是审计工作底稿的一部分

D.外部专家不受会计师事务所按照质量控制准则制定的质量控制政策和程序的约束

【答案】C

【解析】当专家是项目组的成员时,专家的工作底稿是审计工作底稿的一部分。除非协议另作安排,外部专家的工作底稿属于外部专家,不是审计工作底稿的一部分。

2、下列各项中,注册会计师在评价内部审计的客观性时需要考虑的是( )。

A.内部审计的活动是否经过适当的监督和复核

B.被审计单位是否存在有关内部审计人员的任用和培训政策

C.内部审计是否具有与其履行职责相应的组织地位

D.被审计单位是否存在适当的审计手册

【答案】C

【解析】选项A属于评价“内部审计人员在执行工作时是否可能保持应有的职业关注”的范畴;选项B属于评价“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的范畴;选项D属于评价“内部审计人员在执行工作时是否可能保持应有的职业关注”的范畴。

3、下列各项中,注册会计师评价内部审计的客观性时通常不需要考虑的'是( )。

A.被审计单位是否存在有关内部审计人员培训的政策

B.治理层是否监督与内部审计相关的人事决策

C.管理层是否根据内部审计的建议采取行动

D.内部审计人员是否不承担任何相互冲突的责任

【答案】A

【解析】选项A属于典型的评价“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的范畴。

4、下列参与审计业务的人员中,不属于注册会计师的专家的是( )。

A.对保险合同进行精算的会计师事务所精算部门人员

B.受聘于会计师事务所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评估的资产评估师

C.对与企业重组相关的复杂税务问题进行分析的会计师事务所税务部门人员

D.就复杂会计问题提供建议的会计师事务所技术部门人员

【答案】D

【解析】选项D,就复杂会计问题提供建议的会计师事务所的技术部人员,涉及会计问题,不是专家。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注册会计师评价内部审计的客观性时,通常需要考虑的有( )。

A.内部审计人员是否直接接触治理层

B.被审计单位是否存在有关内部审计人员培训的既定政策

C.管理层是否根据内部审计的建议采取行动

D.治理层是否监督与内部审计相关的人事决策

【答案】ACD

【解析】选项B,无需考虑被审计单位是否存在有关内部审计人员的既定政策,因为即使存在有关政策,也不能说明内部审计的客观性高;选项ACD都是需要考虑的。

2、下列各项审计工作中,注册会计师不能利用内部审计工作的有( )。

A.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B.确定重要性水平

C.确定控制测试的样本规模

D.评估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

【答案】ABCD

【解析】内部审计的自主程度和客观性无法达到注册会计师审计所要求的水平,注册会计师应当对与财务报表审计有关的所有重大事项独立作出职业判断,不应完全依赖内部审计工作,如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确定重要性水平、确定样本规模、评估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等。

3、在确定是否可以利用内部审计工作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的因素有( )。

A.内部审计人员与注册会计师沟通的充分性

B.内部审计人员的组织地位和薪酬水平

C.内部审计人员在执行工作时的职业关注

D.内部审计人员在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和确定重要性水平方面具备的专业胜任能力

【答案】AC

【解析】选项B中,内部审计人员的薪酬水平并非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的因素;选项D中,注册会计师应当对与财务报表审计有关的所有重大事项独立作出职业判断,如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确定重要性水平等。

1)存货与仓储循环的特性;(2)控制测试和交易的实质性程序;(3)存货监盘;(4)存货计价测试;(5)应付职工薪酬审计;(6)营业成本审计;(7)其他相关账户的审计。 &&本章难点& 分析程序在存货与仓储循环审计中的运用;与存货相关的内部控制;不同情况下CPA如何实施存货监盘程序;存货计价的审计要点和存货截止测试的审计处理等。 &主要知识点总结& §1 存货与仓储循环的特性 存货与仓储循环的特性主要包括两部分的内容:一是本循环涉及的主要凭证和会计记录。二是本循环涉及的主要业务活动。 §2控制测试和交易的实质性程序 存货与仓储循环的内部控制主要包括三项内容:(1)存货的内部控制;(2)成本会计制度的内部控制;(3)工薪的内部控制。 §3存货审计 存货监盘 1.存货监盘的定义 ’ 存货监盘是指CPA现场观察被审计单位存货的盘点,并对已盘点存货进行适当检查。 2.存货监盘的含义可从以下几方面理解: (1)存货监盘是一项复合程序,是观察程序和检查程序的结合运用。 (2)存货监盘的目的是获取有关存货数量和状况的审计证据 存货监盘针对的主要是存货的存在认定、完整性认定以及权利和义务认定,存货数量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这三个认定。通过存货监盘,CPA还能获取到有关存货状况(如毁损、陈旧等)的审计证据,从而为测试计价认定提供部分审计证据。 需要指出的是,CPA在测试存货的所有权认定和完整性认定时,可能还需要实施其他审计程序。 (3)存货监盘可以理解为一种双重目的的测试 被审计单位的存货盘点可以理解为~项控制活动。相应地,CPA的存货监盘可以理解为一项控制测试,即CPA通过观察和检查,确定被审计单位的存货盘点控制能否合理确定存货的数量和状况。 存货监盘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双重目的测试。除上述的控制测试功能外,在存货监盘过程中,CPA通过检查存货的数量和状况,能够提供存货账面金额是否存在错报的直接审计证据。 在存货监盘过程中,CPA的测试目的可能有所侧重。如果CPA认为被审计单位的存货盘点能够合理确定存货的数量和状况,存货监盘从性质上讲更倾向于控制测试。否则,存货监盘从性质上讲则更倾向于实质性程序。但是,无论存货监盘服务于何种目的的测试,在监盘过程中,CPA都需要运用检查程序。 存货监盘的作用 存货监盘针对的主要是存货的存在认定、完整性认定以及权利和义务的认定,CPA监盘存货的目的在于获取有关存货数量和状况的审计证据,以确定被审计单位记录的所有存货确实存在,且该记录已经反映了被审计单位拥有的全部存货,并属于被审计单位的合法财产。存货监盘作为存货审计的一项核心审计程序,通常可同时实现上述多项审计目标。 存货监盘程序 1.观察程序 (1)在盘点前观察存货现场 在被审计单位盘点存货前,CPA应当观察盘点现场,确定应纳入盘点范围的存货是否已经适当整理和排列,并附有盘点标识,防止遗漏或重复盘点。对未纳入盘点范围的存货,CPA应当查明未纳入的原因。 (2)对所有权不属于被审计单位的存货的处理 对所有权不属于被审计单位的存货,CPA应当取得其规格、数量等有关资料,并确定这些存货是否已分别存放、标明,且未被纳入盘点范围。 (3)观察盘点人员是否遵守盘点计划 CPA应当观察被审计单位盘点人员是否遵守盘点计划并准确地记录存货的数量和状况。 CPA应当跟随被审计单位安排的存货盘点人员,注意观察被审计单位事先制定的存货盘点计划是否得到了贯彻执行,盘点人员是否准确无误地记录了被盘点存货的数量和状况,是否已经恰当地区分所有毁损、陈旧、过时及残次的存货。当盘点人员没有按照存货盘点计划和程序进行盘点时,CPA应与被审计单位的复核或监督人员联系以纠正盘点中的问题,或调整盘点程序。 检查程序 在检查已盘点的存货时,CPA应当从存货盘点记录中选取项目追查至存货实物,以测试盘点记录的准确性。CPA还应当从存货实物中选取项目追查至存货盘点记录,以测试存货盘点记录的完整性。 为确定被审计单位对存货存在的认定,以存货盘点记录为起点查至存货实物(即逆查)通常是最有效的审计方法,而为确定被审计单位对存货完整性的认定,以存货实物为起点查至存货盘点记录(即顺查)通常是最有效的审计方法。因此,在检查已盘点的存货时,CPA应当合理确定测试的方向,既要从存货盘点记录中选取项目逆查至存货实物,又要从存货实物中选取项目顺查至存货盘点记录。 对特殊类型存货的监盘 对某些特殊类型的存货而言,被审计单位通常使用的盘点方法和控制程序并不完全适用。这些存货通常或者没有标签,或者其数量难以估计,或者其质量难以确定,或者盘点人员无法对其移动实施控制。在这些情况下,CPA需要运用职业判断,根据存货的实际情况,设计恰当的审计程序,获取存货的数量和状况的审计证据。 存货计价测试 §4应付职工薪酬审计 应付职工薪酬的审计目标 一般包括:(1)确定期末应付职工薪酬是否存在。(2)确定期末应付职工薪酬是否为被审计单位应履行的支付义务。(3)确定应付职工薪酬计提和支出依据是否合理、记录是否完整。(4)确定应付职工薪酬期末余额是否正确。(5)确定应付职工薪酬的披露是否恰当。 应付职工薪酬的实质性程序 §5 营业成本审计 营业成本的审计目标一般包括:①确定记录的营业成本是否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②确定营业成本记录是否完整;③确定与营业成本有关的金额及其他数据是否已恰当记录;④确定营业成本是否已记录于正确的会计期间;⑤确定营业成本的内容是否正确;⑥确定营业成本与营业收人是否配比;⑦确定营业成本的披露是否恰当。 存货跌价准备的实质性程序 (1)获取或编制存货跌价准备明细表,复核加计是否正确,并与总账数和明细账合计数核对相符。 (2)检查存货跌价准备计提和存货损失转销的批准程序,取得书面报告、销售合同或劳务合同等证明文件。 (3)评价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依据和计提方法是否合理,是否充分考虑了持有存货的目的及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影响等因素。 (4)若被审计单位为建造承包商,对其执行中的建造合同,应检查预计总成本是否超过合同总收入,如果超过,跌价准备计提是否合理,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5)比较本期实际损失发生数与前期存货跌价准备的余额,以评价上期存货跌价准备计提的合理性。 (6)如果被审计单位出售或核销已经计提跌价准备的存货,应检查相应的跌价准备的会计应b理是否正确。 (7)注意已计提跌价准备的存货价值又得以恢复的,是否在原已计提的跌价准备的范围内转回,依据是否充分,并记录转回金额。 (8)检查被审计单位是否于期末对存货进行了检查分析,存货跌价准备的计算和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9)确定存货跌价准备的披露是否恰当。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niukebaodian.com/kuaiji/415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