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对公式进行简单的归类,将同一类的公式放在一起记忆。既加深了对公式的理解,也避免了相似知识点之间的混淆。偿债能力比率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全部流动资产 流动非速动资产:存货,预付,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其他流动资产 速动比率=速冻资产/流动负债 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账款 现金比率=(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流动负债 现金流量比率=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流动负债 分析:流动比率要注意存货和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其他因素:银行贷款指标,可很快变现的非流动资产,偿债声誉。担保,经营租赁合同中的承诺付款 长期偿债能力比率 资产负债率=负债/资产 产权比率=负债/权益 为财务杠杆 权益乘数=资产/权益 权益乘数=1+产权比率=1/(1-资产负债率) 长期资本负债率=非流动负债/长期资本 非流动负债+所有者权益=长期资本 利息保障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净利润 利息费用 所得税费用)/利息费用 分子:利息费用为财务费用 分母:本期全部利息,财务费用的利息费用 资本化利息 现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数=经营现金流量净额/利息费用 影响因素:未决诉讼.债务担保.长期租赁.或有负债 营运能力比率 某资产周转次数 = 周转额/某资产 应收账款周转次数=销售收入/应收账款 某资产周转天数 = 365/周转次数 存货,流动资产,营运资产,非流动资产,总资产 某资产与收入比 = 某资产/销售收入 总资产周转天数是所有资产的总和 分析:应收账款:应用赊销额无赊销用全部,年末余额应代表全年,坏账大要加回,包含应收票据,不是天数越短越好存货:业绩评估是用销售成本 盈利能力比率 销售净利率=净利润/销售收入 销售净利率简称净利率 总资产净利率=净利润/总资产 总资产净利率=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次数(周转率) 权益净利率=净利润/股东权益 市盈率反映了投资者对公司未来前景的预期 市价比率 市盈率=每股市价/每股收益 每股收益=(净利润-优先股股利)/普通股加权平均数 市净率=每股市价/每股净资产 每股净资产(每股账面价值)=普通股权益/普通股股数 市销率=每股市价/每股销售收入 每股销售收入=销售收入÷流通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数 其他 股利支付率=现金股利/净利润=每股股利/每股收益=市价/每股收益 利润留存率=1-股利支付率 权益净利率 权益净利率=净利润/股东权益=总资产净利率×权益乘数= 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 光光记住公式还是不够的,还要会灵活运用,下面主要是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财务分析体系四大方面,对公式进行了归类。1管理用资产负债表经营资产 金融资产=经营负债 金融负债 所有者权益净经营资产(经营资产-经营负债)=净负债(金融负债-金融资产) 所有者权益(经营流动资产-经营流动负债)经营营运资本 (经营长期资产-经营性长期负债)净经营性长期资产=净负债 权益区分经营和金融金融:持有至到期,短期权益性投资,债权性投资,应付股利,优先股,融租的长期应付,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判定:货币资金按题目。应收股利及递延所得税按照形成的来源。短期应*票据:有息金融,无息经营经营:长投按区分后的数据调整左列:(经营流动资产-经营流动负债) (经营长期资产-经营性长期负债)=经营营运资本 净经营性长期资产右列:净负债(金融负债-金融资产) 权益2管理用利润表区分经营和金融利息费用(金融损益)=财务费用±金融部分的(公允变动损益、资产减值损失、投资收益)分摊所得税平均所得税税率=所得税费用/利润总额调整填列净利润=经营损益 金融损益=税后经营净利润-税后利息费用=税前经营利润*(1-平均所得税税率)-利息费用*(1-平均T)税后经营净利润的计算方法直接法:税后经营净利润=税前经营利润*(1-T)间接法:税后经营净利润=净利润 税后利息费用=净利润 利息费用*(1-T)3管理用现金流量表区分经营和金融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实体经营现金流量为负需要筹集资金,为正可以还债分股利做投资。确定现金流量剩余流量法实体现金流的来源分析企业实体现金流量=税后经营净利润 折旧摊销-经营营运资本增加-资本支出=营业现金毛流量-经营营运资本增加-资本支出=营业现金净流量-资本支出资本支出=净经营性长期资产增加 折旧摊销(年末-(年初-本期折旧))=税后经营净利润-净经营资产的增加融资现金流量法(实体现金流的去向分析)站在债权人和股东的角度来看,得到 拿出-实体现金流量=股权现金流量 债务现金流量股权现金流量=股利-股权资本净增加(外部)=股利-股票发行 股票回购债务现金流量=税后利息-净负债增加 净负债减少4管理用财务分析体系A-B经营差异率、(A-B)*C杠杆贡献率权益净利率=A (A-B)*C=净经营资产净利率 (净经营资产净利率-税后利息率)*净财务杠杆核心公式=税后经营净利率×净经营资产周转次数 (净经营资产净利率-税后利息率)*净财务杠杆=税后经营净利润/销售收入*净经营资产周转次数 (净经营资产净利率-税后利息费用/净负债)*净负债/股东权益
管理用资产负债表
区分经营资产和金融资产、经营负债和金融负债,所有者权益不变。
基本等式:
净经营资产=净金融负债+股东权益
净经营资产=经营资产-经营负债
净金融负债=金融负债-金融资产
(2)管理用利润表的基本公式
税后经营净利润-税后利息费用=净利润
3.税后经营净利润确定的两种方法
在对股本的盈利能力进行分析时,就会涉及到每股收益,每股收益还分为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我们今天着重来说一下基本每股收益的公式和分析计算,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一)企业发生配股的情况下,每股收益的公式为每股理论除权价格=(行权前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公允价值+配股收到的款项)/行权后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数;调整系数=行权前每股公允价值/每股理论除权价格;因配股重新计算的上年度基本每股收益=上年度基本每股收益/调整系数;本年度基本每股收益=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行权前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调整系数*行权前普通股发行在外的时间权数+行权后发行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数)在非流动股的企业可以采用简化的计算方法,不考虑配股中内含的送股因素,将配股视作发行新股处理。(二)例题分析甲上市公司年年初在外发行普通股总数为1000万股,年10月1日增发新股200万股;乙上市公司年初在外发行普通股为1000万股,年7月1日按照10:3的比例发牌股票股利,两家上市公司的净利润均为1000万元,计算这两家公司的基本每股收益。1、甲公司发行在外的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期初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当期新发行普通股股数*(12-9)/12=1000+200*(12-9)/12=1050(万股)2、乙公司发行在外的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期初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当期新发行普通股股数*(12-6)/12=1000+300*(12-6)/12=1150(万股)3、甲公司基本每股收益=1000/1050=(元)4、乙公司基本每股收益=1000/115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