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计师考试时间每年都是不一样。2021年之前,注册会计师考试一般在10月份进行;但2021、2022年的注册会计师考试都是在8月份进行的,所以每年的考试时间都不是完全一样的,具体的当年度考试时间请考生自行关注中注协的官方网站发布的考试通知。注册会计师的考试科目注册会计师考试科目一共有7门,其中专业阶段考试科目是《审计》、《财务成本管理》、《经济法》、《会计》、《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税法》;综合阶段考试科目是《职业能力综合测试(试卷一)》、《职业能力综合测试(试卷二)》。其成绩合格标准为:注册会计师考试每门科目均实行百分制,60分为合格。专业阶段考试周期为5年,考生需要在5年内通过全部科目的考试,否则过期需要重新考。综合阶段没有时间上的限制,几年考完都可以,不过需要考生一次内通过两门。注册会计师考试如何参加?若想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须在满足其报名条件的前提下,在规定的报名时间内,提交报考信息,并在通过审核后,完成缴费,当注册会计师考试报名成功后,即可参加当年的注册会计师考试!1、专业阶段考试报名条件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具有高等专科以上学校毕业学历,或者具有会计或者相关专业中级以上技术职称。(学历和职称满足一项即可)2、综合阶段考试报名条件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已取得专业阶段考试合格证。3、不可报考情形因被吊销注册会计师证书,自处罚决定之日起至申请报名之日止不满5年者;以前年度参加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因违规而受到禁考处理期限未满者;已经取得全科合格者。注册会计师考试的报名入口PC端: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网上报名系统;移动端: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简称中注协)官方微信公众号。
注会考试科目每年时间是一致的。注册会计师考试属于全国统一性考试,考试群体面向全国,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所以注会考试科目每年时间是一致的。2022年的注会考试时间为2022年8月26日至28日,其考试时间有三天,注会考试的具体考试时间和场次是随机分配的,建议考生早做安排,不要因为时间冲突影响考试。cpa考试科目有顺序吗?注会考试科目是有固定顺序的,注会考试科目的顺序依次为专业阶段:《会计》、《审计》、《财务成本管理》、《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经济法》、《税法》。考试时间是2022年8月26日-8月28日。综合阶段:《职业能力综合测试(试卷一、试卷二)》,考试时间是2022年8月27日。虽然考试时间是有顺序的,但考生并不是一定要按照注会考试的科目顺序去报考科目,注会考试的科目怎么报考,报考几门,由考生自行决定,不需要按照注会考试的科目安排。建议考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作息和学习效率,结合考试科目的特点和难度进行报考,认真积极备考,做好考前工作,争取考试通过!注会每个考试科目的考试时长都一样吗?注会考试中,不是每个考试科目的考试时长都一样的,不同的考试科目难度也不同,每门考试科目的具体考试时长如下:1、注册会计师专业阶段考试中,《会计》科目的考试时长为180分钟;《税法》、《经济法》、《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科目的考试时长为120分钟;《审计》、《财务成本管理》科目的考试时长为150分钟。2、注册会计师综合阶段《职业能力综合测试(试卷一、试卷二)》科目的考试时长为210分钟。注册会计师的备考经验建议考生在备考阶段考试的时候时间计划在2-3年内通过考试,这个时间是大多数考试能够接受的且备考压力不大一个备考周期。在报考顺序也要科学搭配,一般是难度较高的科目搭配较低的科目一起,而不是同时将难度相当的科目放在同一批次的考试中,这是不利于考生充分备考的。最后考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制定计划,再按照计划进行学习,定期复习巩固。
注册会计师的考试是每年都有的,注册会计考试是由财政部考委会组织领导的全国统一考试,考试原则上每年举行一次,每年的考试时间大约在8月底。注册会计师的考试科目1、专业阶段《会计》、《财务成本管理》、《审计》、《税法》、《经济法》、《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2、综合阶段《职业能力综合测试(试卷一)(试卷二)》。注册会计师的报考建议报考注册会计师需要先明确今后的规划,比如打算在几年内考完,职业规划是什么,并了解六门课的难度情况,一般情况下,建议在两到三年内将专业阶段的六门课考完,若考虑就业规划,目标是事务所的会计和审计是重点科目,而六个科目由难到易排序大致是《会计》、《财务成本管理》、《审计》、《税法》、《经济法》、《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怎么备考注会1、科目之间交叉学习如果持续学习同一科目,会感到枯燥无味,到后期的学习效果就会变差,所以考生每年可以报2门科目,交叉学习,避免产生疲惫,而且报考时选择关联度较高的科目还能够互相辅助提升。2、按时完成学习计划考生制定完计划后要在规定好的时间里完成学习任务,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按时完成自己定下的目标,虽则完成的学习目标越多,自己的能力也会相应提升,考试自信心也会提高。3、定期复习巩固、反思学习过程中需要定期复习巩固,避免在后期学习中将前期学习内容遗忘,同时每周对自己学习中的不足之处进行反思,及时调整学习计划,在复习巩固中找到自己的薄弱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