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a考试合并会计报表题

feion1992024-07-24  3

答题,然后下一题

考点: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1.会计处理原则   (1)确定购买方   购买法是从购买方的角度出发,该项交易中购买方取得了被购买方的净资产或是对净资产的控制权,应确认所取得的资产以及应当承担的债务,包括被购买方原来未予确认的资产和负债。就购买方自身而言,其原持有的资产及负债的计量不受该交易事项的影响。采用购买法核算企业合并的首要前提是确定购买方。购买方是指在企业合并中取得对另一方或多方控制权的一方。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一般应考虑企业合并合同、协议以及其他相关因素来确定购买方。在判断企业合并中的购买方时,应考虑所有相关的事实和情况,特别是企业合并后参与合并各方的相对投票权,合并后主体管理机构及高层管理人员的构成、权益互换的条款等。例如,合并中一方取得了另一方半数以上有表决权股份的,除非有明确的证据表明不能形成控制,一般认为取得另一方半数以上表决权股份的一方为购买方。   (2)确定购买日   购买日是购买方获得对被购买方控制权的日期,即企业合并交易进行过程中,发生控制权转移的日期。根据企业合并方式的不同,在控股合并的情况下,购买方应在购买日确认因企业合并形成的对被购买方的长期股权投资,在吸收合并的情况下,购买方应在购买日确认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等。   确定购买日的基本原则是控制权转移的时点。企业在实务操作中,应当结合合并合同或协议的约定及其他有关的影响因素,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进行判断。同时满足了以下条件时,一般可认为实现了控制权的转移,形成购买日。有关的条件包括:   ①企业合并合同或协议已获股东大会等内部权力机构通过。   ②按照规定,合并事项需要经过国家有关主管部门审批的,已获得相关部门的批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企业购并需要经过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的,取得相关批准文件是确定购买日的重要因素。   ③参与合并各方已办理了必要的财产权交接手续。   ④购买方已支付了购买价款的大部分(一般应超过50%),并且有能力、有计划支付剩余款项。   ⑤购买方实际上已经控制了被购买方的财务和经营政策,享有相应的收益并承担相应的风险。   企业合并涉及一次以上交易的,例如通过分阶段取得股份最终实现合并,企业应于每一交易日确认对被投资企业的各单项投资。“交易日”是指合并方或购买方在自身的账簿和报表中确认对被投资单位投资的日期。分步实现的企业合并中,购买日是指按照有关标准判断购买方最终取得对被购买企业控制权的日期。   【例如】A企业于2007年10月20日取得B公司30%的股权(假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施加重大影响),在与取得股权相关的风险和报酬发生转移的情况下,当日A企业应确认对B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在已经拥有B公司30%股权的基础上,A企业又于2008年12月8日取得B公司30%的股权,在其持股比例达到60%的情况下,假定于当日开始能够对B公司实施控制,则2008年12月8日为第二次购买股权的交易日,同时因在当日能够对B公司实施控制,形成企业合并的购买日。   (3)确定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成本   企业合并成本=支付的现金或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发行或承担债务的公允价值+发行的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发生的各项直接相关费用等   通过多次交易分步实现的企业合并,其企业合并成本为每一单项交易的成本之和。   企业合并成本包括购买方在购买日支付的下列项目的合计金额:   ①作为合并对价的现金及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以非货币性资产作为合并对价的,其合并成本为所支付对价的公允价值,该公允价值与作为合并对价的非货币性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作为资产的处置损益。   ②因企业合并发生或承担的债务的公允价值。因企业合并而承担的各项负债,应采用按照适用利率计算的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作为其公允价值。预期因企业合并可能发生的未来损失或其他成本不是购买方为取得对被购买方的控制权而承担的负债,不构成企业合并成本。   ③当企业合并合同或协议中提供了根据未来或有事项的发生而对合并成本进行调整时,购买日如果判断有关调整很可能发生并且能够可靠计量的,应将相关调整金额计入企业合并成本。例如,企业合并合同中规定,如果被购买方在未来特定期间实现利润达到既定水平,购买方需要在已经支付的企业合并对价基础上支付额外的对价,则如果购买日预计被购买方的盈利水平很可能会达到合同规定的标准,应将按照合同或协议约定需要支付的金额计入企业合并成本。   企业在购买日对于可能需要支付的企业合并成本调整金额进行预计并且计入企业合并成本后,未来期间有关涉及调整成本的事项未实际发生或发生后需要对原估计计入企业合并成本的金额进行调整的,或者在购买日因未来事项发生的可能性较小、金额无法可靠计量等原因导致有关调整金额未包括在企业合并成本中,未来期间因合并合同或协议中约定的事项很可能发生、金额能够可靠计量,符合有关确认条件的,应对企业合并成本进行相应调整。   【思考问题】甲公司2007年6月1日与乙公司原投资者A签订协议,甲公司以新型专利技术换取A公司持有的乙公司股权,2007年7月1日(购买日)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10 000万元,甲公司取得乙公司80%的表决权资本。甲公司投出无形资产账面成本为8 000万元,累计摊销为1 000万元,公允价值为10 000万元,营业税税率为5%。企业合并合同或协议中规定,如果被购买方连续两年净利润超过400万元,购买方需支付额外的对价300万元,在购买日预计被购买方的盈利水平很可能会达到合同规定的标准。假定甲公司、乙公司和A公司无关联方关系。则甲公司合并成本为( )万元。   【解析】合并成本=10 000+300=10 300(万元)   ④购买方为进行企业合并发生的有关费用的处理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过程中发生的各项直接相关费用,应计入企业合并成本。但以下两种情况除外:   一是,以发行债券方式进行的企业合并,其发行债券相关的佣金、手续费等应直接计入负债的初始计量金额中。   二是,发行权益性证券作为合并对价的,其发行权益性证券相关的佣金、手续费应自所发行权益性证券的发行收入中扣减,在权益性证券发行无溢价或溢价金额不足以扣减的情况下,应当冲减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4)企业合并成本在取得的可辨认资产和负债之间的分配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购买方取得了对被购买方净资产的控制权,视合并方式的不同,应分别在合并财务报表或个别财务报表中确认合并中取得的各项可辨认资产和负债。   ①购买方在企业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各项可辨认资产和负债,要作为本企业的资产、负债(或合并财务报表中的资产、负债)进行确认,在购买日,应当满足资产、负债的确认条件。   ②企业合并中取得无形资产的确认。购买方在企业合并中取得的无形资产应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中对于无形资产的界定且其在购买日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按照无形资产准则的规定,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资产要符合无形资产的定义,关键要看其是否满足可辨认性标准,即是否能够从企业中分离或者划分出来,并能单独或者与相关合同、资产或负债一起,用于出售、转移、授予许可、租赁或者交换;或者应源自于合同性权利或其他法定权利,无论这些权利是否可以从企业或其他权利和义务中转移或分离。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情况下,应区别于商誉单独确认的无形资产一般包括:商标、版权及与其相关的许可协议、特许权、分销权等类似权利、专利技术、专有技术等。   ③企业合并中产生或有负债的确认。为了尽可能反映购买方因为进行企业合并可能承担的潜在义务,对于购买方在企业合并时可能需要代被购买方承担的或有负债,在购买日,可能相关的或有事项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可能性还比较小,但其公允价值能够合理确定的情况下,即需要作为合并中取得的负债确认。   ④对于被购买方在企业合并之前已经确认的商誉和递延所得税项目,购买方在对企业合并成本进行分配、确认合并中取得可辨认资产和负债时不应予以考虑。在按照规定确定了合并中应予确认的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后,其计税基础与账面价值不同形成暂时性差异的,应当按照所得税会计准则的规定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   在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购买方确认在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各项可辨认资产和负债不仅局限于被购买方在合并前已经确认的资产和负债,还可能包括企业合并前被购买方在其资产负债表中未予确认的资产和负债,该类资产和负债在企业合并前可能由于不符合确认条件未确认为被购买方的资产和负债,但在企业合并发生后,因符合了有关的确认条件则需要作为合并中取得的可辨认资产和负债进行确认。例如,被购买方在企业合并前存在的未弥补亏损,在企业合并前因无法取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于抵扣该亏损而未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如按照税法规定能够抵扣购买方未来期间实现的应纳税所得额而且购买方在未来期间预计很可能取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的情况下,有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应作为合并中取得的可辨认资产予以确认。   (5)企业合并成本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之间差额的处理   购买方对于企业合并成本与确认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应视情况分别处理:   ①企业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应确认为商誉。视企业合并方式不同,控股合并情况下,该差额是指合并财务报表中应列示的商誉;吸收合并情况下,该差额是购买方在其账簿及个别财务报表中应确认的商誉。   商誉在确认以后,持有期间不要求摊销,企业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的规定对其进行减值测试,对于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部分,应计提减值准备。   ②企业合并成本小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应计入合并当期损益。在控股合并的情况下,上述差额应体现在合并当期的合并利润表中。在吸收合并的情况下,上述企业合并成本小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应计入合并当期购买方的个别利润表   (6)购买日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   非同一控制下的控股合并中,购买方一般应于购买日编制合并资产负债表,反映其于购买日开始能够控制的经济资源情况。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应以其在购买日的公允价值计量,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体现为合并财务报表中的商誉;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小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企业合并准则中规定应计入合并当期损益,因购买日不需要编制合并利润表,该差额体现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上,应调整合并资产负债表的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合并报表是CPA考试中的重点,也是学习的头号难点,学习方法还是老招:搞懂原理,理清主线,逐点学习。合并报表的主线是什么呢?1、判断合并类型(同一控制还是非同一控制)2、编制合并日的合并报表3、编制资产负债表日的合并报表主线很简单,目的就是要大家知道:在什么时候需要编合并报表。首先,大家看到题目的时候,一定要判断合并的类型是同一控制下的合并还是非同一控制下的合并,这一点很关键,因为两种情况下的入账价值不同,合并报表的抵销分录也不同。判断合并的类型是很容易的,一般题目中就会告诉。然后,大家就要进入主线的第2点,编制合并日的合并报表了,注意,在合并的当日,是一定要编合并报表的,但是,具体题目中大家也要看清楚题目有没有要求做合并日的报表。

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800 贷:银行存款 800 由于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600,有商誉:800-600=200万元2019-2020年,乙公司实现净利润50万元、其他综合收益增加20万元,由于甲公司持有100%,成本法,甲公司个别报表对乙公司这两部分不做会计处理;合并报表,乙公司净资产增加,从整个集团角度,净资产也确实增加,所以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50贷:投资收益——乙公司 50借:长期股权投资——其他综合收益 20贷:其他综合收益——乙公司 202020年合并报表里,乙公司净资产公允价值是年1月1日,甲公司转让80%股权,剩余20%,能施加重大影响,即成本法变更为权益法,乙公司不再纳入集团合并报表,这里核心思想,是“全卖100%,再买回20%”,先全部出售: 借:银行存款 880贷: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670(600+50+20)投资收益 110再买回20%,但是这20%没有花钱,相当于白捡;20%不构成控制,初始成本就是20%的公允价值: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220贷:投资收益 220最初购买时的商誉200,合并报表确认商誉(当时要做抵消分录,比如说是下面情况:借:股本 100资本公积 100盈余公积 200未分配利润 200商誉 200贷:长期股权投资 800 合并报表里面商誉有200.因为丧失控制权,商誉不再列示,要把商誉全部转出去,借:投资收益 200贷:商誉 200 (这里您图片右下角的公式有误)最后,乙公司确认的20万元其他综合收益,是合并报表里的权益 计入其他综合收益,但是甲公司丧失控制权,乙公司不再纳入合并报表,就不再是权益了,要转入损益,所以借:其他综合收益 20 贷:投资收益 20最后,投资收益是 880-(670+50+20)+220(20%公允价值)-200商誉+20(其他综合收益转入投资收益)这样理解比较顺。详细,可以私信私聊。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谢谢!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niukebaodian.com/kuaiji/411387